中国品牌之"二汽"猛士PCP1速射炮装备史

近日在微博上军报记者发布了一组关于采用“二汽”猛士为载具,搭载W99式82毫米口径速射迫击炮的PCP001式火力支援系统的高清无伪组图。仔细分析研判这组照片拍摄地点、环境、装备的迷彩涂装和操作士兵的着装。不难看出,这组照片拍摄地点位于较低纬度的中国西南区域。身着海洋数码迷彩的士兵,或是海军突击队,或是空降兵。最重要的是,这款曾经被众多单位、个体吐槽的近距离火力突击装备,竟然真的成为我人民解放军制式装备。而这款火力系统的研发、测试、装备的曲折经历更值得解读。从这套进攻性武器的装备,或可了解我军在新时期,越境打击恐怖势力、发展“代理人”缓解我边境危机、远距离空投火力支援作战策略的转变。而这套“火力打击套装”由W99式82毫米口径速射迫击炮,和“二汽”猛士装甲车构成。而这两款武器竟然都是“仿制+改进”而来。。。。。

1、仿制对象:

毫不隐晦地说,W99式82毫米口径速射迫击炮仿制的是苏军2B9型“矢车菊”速射迫击炮(音译为瓦西里克)。这款研发于1970年代的神秘武器,被首先装备苏联红军驻东德的西部集群。作为营属火力支援武器,因为4.75公里的射程、4发弹夹供弹、120发/分射速,被秉承“大炮兵主义”的苏军所青睐。当然在整个60-80年代,西欧都笼罩在苏军的装甲洪流阴霾之下,对于这种并不能对战争起主导作用的非技术兵器的关注,反而是在苏军进行阿富汗的战争中被凸显出来。

1985年对阿(富汗)作战的苏军摩步第306师1团摩步1营,实行对穆斯林部落进行惩罚性打击的作战任务。营属炮兵连的6门 “矢车菊”速射迫击炮,被GAZ(嘎斯)66卡车拖曳至预设发射阵地。其中一门“矢车菊”在2秒钟就4发炮弹射出进行侦查式射击。在确认攻击目标无误后,6门“矢车菊”速射迫击炮进行了10次齐射,总共240发炮弹对目标进行火力覆盖。在火力急袭后,步兵跟进进村清缴时发现,敌对方几乎全员死亡,己方以“零损伤”达到预期的战役目标。这样的战绩,对于在阿富汗作战苏军的疲惫状态、指挥员不堪的战术素养,简直就是“仙女下凡”一样不可思议。

上图左:为采用水冷散热的“矢车菊” 上图右:为采用风冷散热的“矢车菊”

之所以有这样的战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矢车菊”速射迫击炮的装填方式,颠覆了传统迫击炮的工作模式。普通迫击炮为炮口前膛装填,靠炮膛内的击针顶到弹药底部发射。这样的结构可以将炮身做得很简单,没有反作用装置,射速较传统加榴炮更快。但是需要射手起身立姿装填,对人身安全防护不足。

上图是苏军装备的“矢车菊”速射迫击炮右侧炮弹待装状态特写。红圈内的四颗炮弹已经拆下了弹夹。苏军装备的“矢车菊”在发射功能、作用结构上几乎脱离了传统迫击炮的架构。引入了后膛装填、反作用减震、炮架支撑等榴弹炮的特征。而用四联装弹夹供弹,则直接提升了发射速率。右侧弹夹供弹的设定,左侧设定观瞄装具,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高射速、火力猛换来的是全炮重心偏置。在此之前,有文章对“矢车菊”这种设计持否定态度,认为是设计者的疏忽,才导致“矢车菊”的先天缺陷。笔者不否认“矢车菊”在快速射击时,高射速所带来的炮管发热,导致炮管与炮弹间隙变大,导致膛压下降,影响射程。再加上“矢车菊”的偏重,在7轮急速射之后炮架移位,使得预先装入的设计参数需要重新校正。反而不利于发挥“矢车菊”火力持续性的优势。尽管,基础性的“矢车菊”炮管为水冷散热。为了适应阿富汗战争以及针对中亚地区气候环境,为改进型的“矢车菊”换装带有散热鳍片的风冷系统。这样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为高射速导致射程降低的问题。但是重心偏移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被解决。以苏军装备的普通单管82毫米口径迫击炮相比,“矢车菊”标准射速为120发/分,但是要考虑到炮管温度、重心偏移因素,安全射速被降低至40发/分,并将持续射击周期圈定在30分钟。

“矢车菊”速射迫击炮可以被GAZ(嘎斯)66四轮驱动卡车牵引,也可以苏军多款载具搭载机动。

“矢车菊”速射迫击炮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口径 82毫米(滑膛)

最大射程 4570米 初速(榴弹) 272米/秒

榴弹最小射程 800米 破甲弹有效直射距离 400米

理论射速 160发/分钟

实际射速 40发/分钟

半小时持续射速(水冷式) 300发/分钟

半小时持续射速(风冷式) 200发/分钟

高低射界 -1度至85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10度

行军战斗转换时间 1.5分钟

配用弹种 О-832ДУ式杀伤榴弹、反坦克破甲弹

弹药基数 228发

炮班人数 4人

战斗全重 2Б9(水冷):622公斤 2Б9М(风冷):632公斤

炮身重 435公斤

武器系统全重:车辆、火炮、弹药,零部件 6060公斤

牵引车辆速度: 公路60公里/小时;越野20公里/小时

从数据上看,苏军“矢车菊”领先于同时期北约装备的8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甚至在此后十年参加了阿富汗战争,经受了战火的考验。也正因为有了实战经验,“矢车菊”的快速射击能力、弹夹装弹、左侧观瞄等技术特征,成为迅速从苏军现役装备撤编的根本原因。

如前文所述,“矢车菊”左侧观瞄、右侧供弹的结构,在快速发射时会产生重心左移,影响射击精度的严重问题。因为射速快,对后勤供应的压力较普通手动装填迫击炮更大,如果用“速度换精度”,那82毫米口径弹药的威力远不如100毫米口径团级迫击炮来的更猛。综合性价比、最大最小射程、后勤压力、火力效能,“矢车菊”速射迫击炮终于在苏联解体之前撤出现役编制。

2、浴火重生:

1991年12月25日,从红场传来了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解体的消息。这对中国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不仅一举剪除了我“三北”地区的军事压力,更因此获得了改善与俄罗斯以及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关系。鉴于这些独联体国家(苏联解体后,成立了独联体)局势不稳、经济每况愈下的囧境,大批苏式军火实物、技术图纸甚至参与研究的技术员,源源不断的成为我军最新装备研发的“源动力”。

感谢小号手模型设计总监“堂主”激情提供T-72模型封绘。

在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而又没有足够经济能力支撑的时期,只要有钱就可换取大到核弹头、小到军刺等各种现役装备。而弄几套“矢车菊”简直是易如反掌。即便是落魄的俄军仍然具有强大的军事能量,SU-27系列歼击机、基洛级潜水艇、现代级驱逐舰、T-72系列主战坦克、BMP-3履带式装甲车都是我军最希望引进的装备。然而,仅仅是获得实物早已不能满足我军的要求,获得根本的图纸和技术才最为重要。

1994年-1996年,牵引式土鳖版“矢车菊”82毫米口径速射迫击炮的“谍照”,被陆续放出。因为这款武器的优势与不足同样明显,在研发的时候就有反对的意见。鉴于在1989年,那场“风暴”过后,我国与西方的关系全面降至结冰点。与俄罗斯的关系反而“越走越近”。而我军装备的现代化,又一次出现了有选择的全面引进“苏式”装备的时期。国产“矢车菊”的计划,在填补我军同型号装备空白的初衷下得到推进。经过3年的磨合与测试,国产“矢车菊”被命名为W99型82毫米(口径)迫击炮,可以单发或速射;可以间接瞄准,也可以采取直接瞄准。然而,在仿制的同时又有改进。国产W99式国产化时,对发射药量加大、通过强化风冷散热效率以及炮管材质的进化,射程和发射速度均较原型“矢车菊”有着一定提升(初速增加到295米/秒,理论射速提高到180发/分钟)。

四人一组的W99炮兵班进行娴熟的操炮特写1。

曾有消息说,W99式82毫米口径速射迫击炮,因为与原型“矢车菊”有一样的缺点,出口不成、内销不畅。事实却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内测”后,拖拽式的W99式速射迫击炮并不是那么不堪一用。尤其是即可曲射、又可平射,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来当做反装甲武器加以使用。在自重与火力平衡之间,被解放军驻守内蒙古、新疆、西藏以及云南部队所认可。

四人一组的W99炮兵班进行娴熟的操炮特写2。

W99式其中纵向旋转的高低机(控制炮口角度)手轮、横向旋转的方向机(控制炮身方向)手轮均位于炮身左侧。虽然在高速发射时会出现炮身偏移的问题,但从人机工学角度看,熟练的射手会在最短时间操炮至合适的角度并击发。

四人一组的W99炮兵班进行娴熟的操炮特写3。

射手用标配的机械瞄准具完成射击诸元装表动作。

上图是,W99式双炮小组,进行平射射击的特写。BTW:如果“土鳖”军演没有销魂的小红旗出现,那就是差评之至。

上图是,4联装82毫米口径迫击炮弹弹夹特写。经过近10年的装备演练与近乎实战的特殊“军演”中的测试,结论就是这款速射炮性价比极高,可是自重近0.6吨如果用人力是不可能分解运输,唯有通过牵引车辆进行机动。那么为什么不将其集成至合适的载具上进行机动射击呢?

3、机动集成:

实话实说,我军装备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被研发所制约,而是被脆弱的心脏病所掣肘。从1950年代,解放军的轮式装备发展较履带式装甲车辆落后甚多。1980年代后期,因为引入西德、法国、奥地利重型车辆技术后,解放军轮式载具的发展才得以走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在1970年代-1990年代,解放军的轻型载具不外乎以北汽BJ-212为主,少许点缀南汽NJ-221B型0.75吨载具。直到1990年代末期,引入了日本五十铃、丰田4RUNER皮卡系列技术,通过相关厂家的国产化后,五十铃的4JB柴油发动机和四驱底盘开始成为解放军应急载具的替代品。其中,“铁鹰”系列载具就是在庆铃(五十铃)皮卡基础上改型而来,先后被用于多款轻型武装突击车和“双25”车载炮。在2003年左右,隶属于陕汽集团的陕西铁鹰公司将“铁鹰”载具与W99式速射迫击炮相结合。从上图可见,以“铁鹰”为载具的W99速射迫击炮,在射击时要将后部两条液压千斤顶放下,才可以进行12点钟方向射击。否则快速射击所产生的后坐力会将非12点钟方向射击的载具掀翻。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W99上车”所使用的载具被其性能所制约。完全不能发挥,拖曳式W99在固定战位上能够进行全向射击的优势。

同样采用“铁鹰”载具的双25毫米口径车载炮系统,也在车身中部加装了千斤顶,为的是在射击时起到稳定车身作用。

由上图可见,采用“铁鹰”载具的W99速射迫击炮与BJ-212系列观察车、LT2021伞兵突击车同时出现在2006年位于西南边陲的演习场上。这或许可以证明,这款武器系统的早期版本已经入役并形成了战斗力。

2007年早些时候,大陆某军事杂志的插页出现了一张,“W99式”搭载到“二汽”猛士载具上的照片。从这张照片细节部分看,猛士的的前照灯、前机盖与原型车美军“悍马”相似度极高。根据“二汽”引入“悍马”民用车的进度看,这款载具外观件、车身、动力和传动系统均为“原装”备件。2012年至2015年,笔者撰写的三篇介绍“二汽”猛士军车稿件中就曾指出:“猛士在国产化的初期,因为工艺和自给的备件不过关,质量问题严重。为了满足试装备的需要,不得不用美制备件。”

几乎同一时期,“二汽”的猛士遇到了“沈飞”的猎鹰阻击。两款国产载具都源于“悍马”,但是猛士的车身为全钢结构,猎鹰则是铝合金制造。虽然同为1.5吨级(载荷)的载具,但猛士较猎鹰更坚固。虽然军方有意均衡“二汽”与“沈飞”的利益切割点,但在整车性能的硬实力面前,猛士还是顺利的成为军方多款武器系统载具的采购清单中。

“二汽”猛士载具从2002年开始启动研发项目,至2009年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以及其他国家机器部门陆续装备。从2010年开始,猛士正式成为我军新一代1.5吨级通用载具。

上图是位于陕西西安某改装厂下线的SM4速射迫击炮系统。备注:SM4是代理商保利集团给予的。在“W99式”仿制时就确定了出口需求,虽然没有打开国际军贸市场,但是在集成到猛士载具后,出口市场反而被打开。

因为“二汽”只提供载具,并不负责武器系统的集成。因此总装厂在使用最新款猛士载具同时,换上了战獒的车标。备注:此组照片拍摄于2013年左右。

2014年3月,采用第一代猛士基型车的PCP001型速射迫击炮正式加入解放军现役装备序列。上图中,“转场”的PCP001式速射迫击炮,由载具与武器构成。猛士的驾驶舱由软蓬覆盖;前风挡玻璃可向前折叠并放到;车门可拆卸;其中82毫米口径速射迫击炮集成在一个可360度旋转的基座上,这项配置较采用“铁鹰”载具的老状态系统更具实战意义。

从武器系统铭牌上看,原先“SM4”型被“PCP001”型82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所替代。同期还为车载速射迫击炮配发了“VPY001A”型82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弹药输送车。在笔者看来,这就意味着解放军已经接纳这款原先不被认可的系统。或者说,因为技术的提升,原有的弊端被消除。

2014年,珠海航展期间等待进场的PCP001式速射迫击炮量产车的出现,意味着这款“全新”的武器系统将会成为出口创汇为国争光的好榜样。

上图是PCP001型速射迫击炮在珠海航展亮相的标准照。载具为1代猛士基型车,武器基站则是风冷散热的W99式82毫米口径速射迫击炮,并具备360度全向发射的能力。其中,整套载具没有配置稳定车身姿态的千斤顶。或许可以这么认为,采用猛士载具的82速射迫击炮,因为载具性能的提升而恢复了原有的战术优势。

在此次装备展上,PCP001式速射迫击炮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一套微光夜视观瞄系统。绿色的瞄准具与黄色的炮身,很明显这是后加装的分系统。目前还不能确定,这套装具是否专门为PCP001系统研发(笔者注:有第三方提供的具备通用接口的瞄准具的可能性更大)。加装微光夜视瞄准具后,有效射程以及最大射程均有不同提升,尤其是进行直射射击的有效射程提升至4公里(间歇射击)。因为“W99式”与基座为钢性链接,在对可旋转360度基座和与车身固定的环形方向机材质的强化,几乎消除了因为炮身重心偏移所带来的射击精确度下降的问题。

在这次珠海航展上,与PCP001型速射迫击炮同时亮相的还有09式122车载炮、双35车载防空炮、以及某单管速射迫击炮(猛士载具)。除双35车载防空炮并未列装我军,09式122车载炮已经在青藏高原执行对印军随时发起火力覆盖的作战任务。

2015年早些时候,由解放军的精锐空降部队在我国西南地区进行了一次演习中,成建制(连级)的“PCP001式”车载速射迫击炮进行实弹射击演练。上图是“PCP001式”采用低弹道列队射击的特写。虽然不是平射直接射击,但是这种低弹道射击模式,意味着被火力覆盖的目标距离会介于500米至3000米。

上图是“PCP001式”几乎以最大仰角,高弹道曲射模式射击特写。

无论直射还是曲射,载具的固定只是在4条车轮前后用“三角墩”进行固定,而没有像“铁鹰”载具那样用随车千斤顶稳定车体。

在随后的多次演习中,不同建制的部队在不同地形地貌气候下多次使用“PCP001式”进行实弹射击。虽然目前没有相关视频记录放出,不过从发射瞬间看,无论曲射还是直射,所带来的后坐力几乎都被火炮自身的反后坐系统所吸收,传递倒载具的震动也只是带来稍许影响。炮弹脱离炮口,特征的光也小于传统85毫米口径榴弹炮。因为“PCP001式”仍然基于传统迫击炮的击发模式,因此在设计噪音的抑制上,理论上讲应该不会高于传统82毫米口径迫击炮。

3、战术应用

苏联解体了,可俄罗斯还在,苏联时期的众多装备也都被美军、英军、法军甚至德军弄到手来琢磨。其中“矢车菊”的匈牙利版就引起了美军的兴趣,加装到“悍马”进行过测试。虽然只是停留在测试阶段,但迫击炮+机动载具的模式是美军所认可。美军斯特赖克的快速打击旅所使用的轮式迫击炮发射系统;瑞典军的双管迫击炮履带/轮式载具的全球输出;似乎意味着各国军队更在意在复杂地形、区域的火力打击手段多元化。

中国台湾省军队,利用美军“悍马”载具搭载1套并联2只120毫米口径迫击炮,妄图获取反制我人民解放军火力优势。虽然这种形式的集成,在一定程度上会在射速弥补火力的不足。但在面对“PCP001式”火力与射速双重优势前,只能被动挨打。

新加坡陆军装备的后膛装填的速射迫击炮集成在高机动车,虽然有人工逐一装填并击发,但这种结构的系统已经突破前膛装填的传统迫击炮射速。可是只能高弹道曲射,却不具备低弹道直射反装甲能力。

从目前笔者所掌握的信息看,“PCP001式”被批量列装是肯定的,而装备单位从空降部队到快速突击部队。这款武器系统的弊端也因为使用性能不够优秀的载具所剪除。那么其应用的战术内容是什么呢?

笔者猜测:这款系统(包含发射载具、弹药补充载具)射程在500米-5000米(约),这个射程可以被我军装备的众多直瞄火炮以及炮射导弹所覆盖。从性价比看,“PCP001”的火力持续性和高射速是最大的优势,具备直瞄火炮与迫击炮双重特性。如果一个炮兵排(5-6台),2分钟进驻阵地、2分钟急速射、2分钟撤离阵地,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敌方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个团属炮兵营(122榴)的杀伤力。随着2017年,北汽生产的BJ-80(0.5/0.75吨级)第三代通用载具的服役,“二汽”猛士作为1.5吨级通用载具将会获得更广阔的装备前景。目前多款武器系统都采用猛士载具,因其具备机动攻击、后勤支援、电子战对抗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这款经历曲折“出口转内销”武器系统,现在被综合布置在中国西北、西南边疆地区。尤其是在西南地区,因为出色的机动性、多种打击手段、在优势明显、后勤供应充足的大环境下,这款武器或许让亲中的佤邦武装力量用来打击缅甸政府军最合适。当然,在必要的时候,“PCP001式”与09式122车载炮。共同承担在西藏执行对印军“面”(战线火力覆盖)和“点”(小股火力突击)自卫反击战的任务。

欢迎加入宋楠的微信聊车群“车生活”和公众账号“换个角度看车市”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猛士 猎鹰 晶锐
标签: 特种车辆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3万关注 | 2162作品
+ 关注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换个角度看车市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1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