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菲克销售公司,政治味最淡商业味最浓

——车市热点话题问答之五十五

何仑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酝酿筹备,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销售公司成立运营,其间鲜有话语权之争的流言蜚语传出,这在以往的进口车与国产车销售渠道整合中恐怕绝无仅有,也让那些热爱合资企业中外双方话语权之争的媒体深感失望。这是怎么回事?

问:这次渠道整合的过程基本上是风平浪静,极个别有关“内斗”的揣测和富有刺激性的人事安排传言,也不攻自破。业界似乎平静地接受了广菲克销售公司由“外方主导”的现实,也没人提“代工厂”的问题。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或许与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郑杰本人和她领导的“外方团队”有关。郑杰是第一位执掌跨国车企在华业务的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虽然是百分之百的外资公司,但人才本土化程度比合资公司都高——全公司一个老外都没有,看上去更像是一家纯中资公司。正是这支“中国团队”把Jeep这个曾经在中国被做砸了的品牌复活了,把克莱斯勒在华销量从2010年的2万辆做到了2014年的12.8万辆。一个如此成功、如此本土化的团队与一家合资企业的销售团队整合,结果看起来不像是一家合资企业,而更像是一家本土企业,媒体如果非要在中外话语权问题上死缠烂打,就显得有些矫情或者滑稽了。

另一方面,这也与作为中方的广汽集团有关。广汽方面没有像其他一些合资中方那样,为了在博弈中向外方施压,以获得对自己有利的舆论场,私下给媒体“喂料”,搬弄话语权是非,而是表现出了一种严谨务实、在商言商的态度,坚持走自己的路。

问:但实际上话语权问题还是有的,比如,代表外方的郑杰全权负责,中方代表陈道宏是副职,8个主要职能部门都是一人负责,中外双方各派4人分管4个部门,没有了广汽丰田和其他合资企业那样的“双签制”,总体看来,明显是外方主导。广汽集团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改弦易辙了?

答:广丰10年前成立,当时的日方缺乏在中国销售的经验,中方也缺乏掌握国际营销理念和手段的销售人才,双方半斤八两,互补性又很强,实行双签制也很自然;而且,那时的市场飞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竞争不那么激烈,也使双方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磨合。

现在不同了,外方拥有一个完整的、出色的营销团队,并占有销售网络和产品资源优势,中方通过适度参与,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现成的优质资源,这或许是最佳选择;特别是如今汽车市场已经供大于求,竞争空前残酷,已经容不得中外双方在那种“势均力敌”的机构和人事安排中慢慢磨合了,而是必须尽快进入最佳状态,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快速、高效的反应。作为中方的广汽集团做出这种选择,也就顺理成章了。

至于与话语权相关的中方利益问题,有广菲克董事会在郑杰上面守着,董事长冯兴亚有着合资企业的成功履历和丰富经验,恐怕用不着媒体操心。

总体看来,广菲克销售渠道整合过程和结果里面很少话语权之争的噱头,更多体现出了以资源有效配置为导向的市场经济逻辑,或许是汽车销售领域迄今政治味最淡、商业味最浓的合资案,也反映出了广汽方面的理性、务实和自信。

问:东风英菲尼迪去年9月成立,市场形势也很严酷,但还是采用了“双签制”,目前看,结果也不错,上半年英菲尼迪销量同比增长35.6%,是表现最好的豪华品牌。

答:东风英菲尼迪的情况比较特殊。当初东风日产合资双方为话语权争得不可开交,销售一塌糊涂,后来双方痛定思痛,制定了一个《共同行动纲领》,被称为是“合资企业基本法”,就是要从制度上确保实现这样的共识:合资企业所有经营管理人员无论来自东风还是日产,都已经不是东风或日产的人了,都不代表各自股东的利益,而是合资企业的人,只代表合资企业的利益,执行董事会的决定,为合资企业的发展尽力;所有与合资双方利益相关的问题由董事会讨论决定,与合资企业的经营层无关。此后,东风日产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东风的利润奶牛(参见《东风英菲尼迪,中外双方谁说了算?》、《合资汽车企业如何摆脱“话语权”困境?》)。

有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合资企业基本法——《共同行动纲领》摆在那里,东风英菲尼迪的管理人员无论是来自中方还是外方,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行为准则——实际上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准则,还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所以尽管是“双签制”,运行效率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当然,在相当程度上,也取决于相关人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问:新的广菲克销售公司能不能把沉沦的菲亚特做起来?

答:菲翔、Ottimo致悦这两款国产菲亚特车型在汽车之家竞品口碑排行榜上数一数二,价格也很有竞争力,但还是没有摆脱老国产菲亚特形象不佳的阴影,销量惨淡。要想实现逆转,除了营销创新、重塑品牌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款设计、技术、品质都比较突出而且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新一代车型。这需要更多投入,也需要时间。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菲翔 致悦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988关注 | 238作品
+ 关注
记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46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