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渗透率突破20%大关,新势力与传统车企谁更占优?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炙手可热。


据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累计为62.4万辆,同比增长153.1%。


今年2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21.8%,较2021年2月8.1%的渗透率提升13.7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保有量大幅上升的趋势显然不可逆,各大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也纷纷投身其中,试图分一杯羹。


国内汽车市场规模这么大,强者自然可以享尽马太效应的红利,将弱者的市场份额逐渐侵蚀。但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谁在发展上更占优?



漏斗型的新能源车市场结构,或许仍需“正畸”


近年来,基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及汽车产业重新布局等的考量,我国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车产销国。


数据可以佐证。


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为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也从2020年的5.8%提升到2021年的15.7%。


但红利都由低端产品“享用”了。



由于政策导向与技术瓶颈原因,早期的新能源车中,中端产品仍然紧缺。


传统车企大量将燃油车改进成电动车,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油改电:发动机舱引擎换成电机系统,底盘油箱调整布局成电池包,变速箱换成适配而来的变速箱,还是那个设计,还是那个底盘,并未形成专门生产电动车的开发平台。


低端产品线刷销量也能获得巨额补贴,高端产品线又被特斯拉一家垄断。


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仍呈“漏斗形”——低端、高端多,中端少,这与传统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情况完全相反。


机构预测,中国2022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500万辆/年大关,而这一波新红利下,中端车增长潜力或许相对较大。



一边搅局一边内卷,造车新势力太难了


作为较早出现,且进入21世纪之后唯一存活下来的美国造车新势力,特斯拉曾为了抗衡传统车企的排挤,于2014年公布了一大批纯电动车专利,由此催生了海量的中国造车新势力。


这是何其有效的阳谋——如果不能一家独大,那就把水搞浑。


在“后进学子”中,中国造车新势力也在根据自己资本、产品的特性迅速进行圈地。


理想、蔚来、高合等主攻高端市场,威马、小鹏等深耕15-25万之间的中端车及主流价格市场,零跑、哪吒等品牌迅速占据低端市场。



2020年4月,国家宣布取消30万以上新能源车的补贴(换电除外)。


本意是“卡住”特斯拉,避免补贴资金大量流向奢侈品消费,同时“扶持”中低端产品,让更多的老百姓有能力买得起车。


但马斯克“守土有方”,迅速应对:特斯拉发布百万级的纯电动车Model S与 Model X锚定豪华品牌地位。


将50万级别的Model 3,并一路降价到25万级别,将价格屠刀砍向主流中端市场——马斯克用规模化和品牌同时进行降维打击。



眼见猪拱了白菜,“Old Money”开始反击


后生们拿拿低端车的补贴就好了,中高端也要来抢份额,还用规模化把“高配天猫”的利润打成了“拼多多”式的倾销。


被温水熬煮的传统车企,终于开始反击。



在国内:

• 吉利正式推出浩瀚SEA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并启动多款电动车型研发;

• 北汽新能源、广汽埃安等新能源电动业务等独立拆分早已落实;

• 极氪、岚图、极狐、阿维塔等独立子品牌的出现,也彰显了传统车企的求变之心。


在国外:

• 大众宣布保时捷将独立IPO,为大众募集更多资金来推动电动化进程,并在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等新业务上给予支持;

• 福特官宣分拆部门,独立运营电动汽车和燃油车业务单元;

• 雷诺集团、大众汽车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等制造商都在为电气化的未来做准备,计划或正在改变专注于燃油汽车的传统结构。

• “电动汽车反对派”丰田章男也不得不发出 “认识到存在我们的想法完全行不通的世界”的慨叹,并于去年底宣布,投资4万亿日元实施“2030年销售350万辆EV”的新方针。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马斯克们的战车推至护城河前,传统汽车巨头们幡然醒悟,疯狂(且临时地)加固电动汽车的城墙,准备捍卫自己的领地。



新旧势力的现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工程和人才的优势是传统车企最大的优势。


相对于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资金规模和人才队伍庞大,在大规模汽车制造、品质管控、供应链管理、市场认知、营销网络等方面的能力更加完备,技术实力和造车基本功更为扎实;


笔者在探访国内某领先的自动驾驶公司时,其市场部门负责人也坦言,(传统车企)股东给予了很大帮助:“派来了很多十年工龄以上的老技师,他们有丰富的量产和调试经验,能让产品更快落地。”


而相比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理念超前,公司架构更灵活。



由于更需要精打细算,讲究优先突破单点,入局之前都有精准的品牌及价格定位,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迅速调整车型或者战略,比传统造车企业产品更新换代要快得多,并且一些新势力企业的维修、售后理念比较创新、人性化。


服务一直是蔚来叫板 BBA 的杀手锏,甚至达到反哺线索,促进销售的地步。


李斌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笑称蔚来是用户“养成”型企业,上千个车主帮蔚来卖车。


随着传统车企巨头们开始把巨额资金投向新能源车,以及更大体量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巨头们的入场造车,加之政策补贴即将消失,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场新旧势力之间的厮杀,也变得愈发剑拔弩张。


新能源车市场的一场好戏,终归要开始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Model S Model 3 Model X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667关注 | 1481作品
+ 关注
懂车又懂黑科技的购车选车用车干货集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