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试验“平头哥”?奔腾B70为何这么“刚”?

这几年,国产车的进步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事实。

在10万元级别,国产车越做越精致。外观上,直接重金聘请国外顶尖团队或者主设计师操刀,气场强得离谱;配置方面,更是舍得堆料,对标30万以上的合资车,甚至是豪华品牌,一点都不怵。动力方面,也越来越舍得投入研发经费,从各种宣传上,也可以看出哪怕是家用车,也在强调动力。

舍得投入,就会有进步。但以上的投入,在我看来并不是长久之计。反而让我看到车企被市场倒逼着进入了一个急功近利的方向。车企把越来越多的物力财力精力都投入到消费者看得见的地方,例如马力参数、配置、外观设计上,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在短期内看见成效的。在看不见的车身、底盘方面,投资大,见效慢不说,消费者还很有可能因为偏见不买账。

目前,以堆料性价比的方式确实容易赢得市场,但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国产车品牌向上,因为堆料的办法谁都可以复制,没有核心技术,是随时会被市场抛弃的。

车企,在造车方面,必须要有核心技术的坚持。


今天打算聊聊一款国产车,一款一直对“安全品质”有所坚持的国产B级轿车——奔腾B70。

自主品牌唯一斩获两次C-NCAP五星安全认证的B级家轿

3月1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公布了2022年最新一批C-NCAP车型评价结果。全新第三代奔腾B70以同级优秀90.3%的综合得分率,荣膺C-NCAP五星安全认证。


对于这个成绩,我一点都不意外。回顾奔腾B70的历史,这并不是奔腾B70在安全领域被专业认可。

诞生于2006年的第一代奔腾B70,曾在长春开展全国首例真人侧翻实验和极限静压试验,同时配合侧面柱碰撞、实验室侧翻、120KM真人实车侧翻等一系列非常苛刻的安全体验活动,直接刷新了当时消费市场对于国产车的安全性认知。

第二代的奔腾B70,就已经凭借当时先进的Bosch第9代ESP系统、3H结构车身,荣膺2014年度C-NCAP星级安全评价。


全新第三代奔腾B70传承了奔腾B70家族“安全为本,品质为先”的硬核实力,凭借FMA架构下的技术加持,集成18项安全装备和23项主动安全技术,再次荣膺C-NCAP五星安全认证,这也是目前自主品牌唯一斩获两次C-NCAP五星安全认证的B级家轿。

全新第三代奔腾B70 凭何成为“中国自主家轿安全领跑者”?

全新第三代奔腾B70,在完全正面碰撞试验、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侧面碰撞试验、鞭打试验等测试下,均取得了优于同级的好成绩。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三个因素。

1、车身结构

全新第三代奔腾B70采用“双E”环形车身,整车高强度钢占比高达76%,超硬车体结构热成型钢占比高达22%,超高屈服度材料强度大于1500Mpa,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定义的700Mpa高强度钢标准高了一倍有余。


在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后,冲击力经前/后纵梁、门槛梁、中通道纵梁、横梁等传递到整个车身,既可有效减少对乘员舱的直接冲击,又能保证行人的安全性。

2、主动安全配置

有了“硬核”车身,全新第三代奔腾B70还选择了兼修深厚“内功”,配备多达14项ADAS功能,包括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 自适应巡航(ACC)、前防撞警示(FCW)、自动紧急制动(AEB)、智能远光灯控制(IHC)、智能限速提醒(ISA)、集成式巡航辅助(ICA)等等功能,将“科技”武装到了牙齿。


3、人性化保护

过去几年,国产车对于用料毫不含糊,合资品牌用进口材料,国产车也用,但同样的材料,在国产车上用几年就坏了,而合资车却没有出现此类问题。这并不是材料问题,而是国产车的设计问题。


国产车起步走的是逆向研发路线,对于一些设计并没有正向研发经验,从而导致设计不合理,对于零部件的损耗异常高。

零部件损坏了可以换,但安全性设计却不容有设计缺陷,全新第三代奔腾B70,在安全性方面进行了许多设计优化,比如优化发动机罩及水槽盖板结构,减少行人头部受伤几率;发动机罩铰链设计可压馈结构,减少行人头部受伤几率;优化前保险杠结构及小腿碰撞缓冲块,减小腿部伤害。

写在最后:

全新第三代奔腾B70始终坚持“安全为本,品质为先”的产品理念,从它的“不变”中,可以看出一汽集团对于核心技术的坚持;从它对于技术不断求新、与时俱进的“变”中,可以看出一汽集团对于市场的思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碰撞测试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3关注 | 57作品
+ 关注
这里的一切,关于车,也不光是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9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