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安全疑虑,浅析比亚迪海豹“CTB技术”

近日,伴随着比亚迪 海豹的预售,继把自燃从字典中抹去(改口为热失控)的“刀片电池”后,比亚迪又引入了一项新的电池技术概念,并首次应用在“海豹”这款纯电动轿跑车型上。


这项技术十分大胆和独特,将电池与车身结合在一体,比亚迪官方称之为“CTB技术”,有网友则形象地叫它“三明治蜂窝电池车身”。

那么如何理解“CTB技术”,它有什么优缺点,官方宣传的争议点又在哪里呢?今天小编就来尝试解析一下,仅供大家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如何理解“CTB技术”?

在“CTB技术”未出现前,大部分纯电动(插电)汽车搭载的电池都采用独立电池包的结构形式(以下简称“传统电池”),用一外壳将其悬挂在汽车底盘之下。

这样的传统电池一般组成为:电芯用一个一个独立小包装组成一节节电池(类似电视遥控电池等),然后由N多个小电池构成一组电池包,整个电池由数个电池包构成,最后置入坚固的金属外壳之中,并悬挂在汽车底盘之下。外壳起固定车身、保护电池和防水、防尘、防撞等作用。


“CTB技术”十分大胆。它和传统电池的结构完全不同,是将电池和车身底盘融合,使其在一起变成车身的一部分,成为受力构件。直白的说,传统电池是独立悬挂在车身底盘上,“CTB技术”将电池融合在底盘中,或者说,是直接将传统电池变成底盘。



“CTB技术”并不复杂。正如上图所示,用一个个蜂窝状结构形成天然的电池包,然后将电芯置入其中,铺满整个驾驶舱,蜂窝状电池包上方和下方各盖一块薄板,四周用具有一定刚性和强度的主要受力件包围。

上述整体即构成电池又构成底盘车身。此时,电池包上盖板成为驾驶舱地板,下盖板变成俗知的下底盘护板,上下盖板之间放置电池电芯。与传统电池相比,CTB技术是让消费者将直接踩在电池外壳上开车,电池即车身。

“CTB技术”好处是什么?

可以有效节省成本。

“CTB技术”也可以看成是“刀片电池”技术的延伸。刀片电池,是将小包装电芯改成大包装,用片状结构组成大电池包,与传统小电池相比,可以省去相当多包装、线路、焊接、安装等成本。

但是“刀片电池”依旧和传统电池一样,需要悬挂在车身底部,车身底盘和电池是两个独立部分,增加了成本,“CTB技术”则可以省去这一成本。

“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不就行了?”于是,电池成车身底盘,电芯用蜂窝状区隔,所谓“CTB技术”应运而生。


官方宣传惹争议

可承受50吨重卡碾压存疑,似乎不符合科学常识。

在比亚迪官方宣传视频中,一辆重量为50吨的重卡,碾压嵌入在铁轨中的电池。如上截图显示,电池嵌入在铁轨中变成平面,上方似乎有东西盖住了电池,下方有支垫,一辆重卡碾压此电池。

有网友表示,为什么不是放在地面直接碾压电池,这样电池就可以承受大部分车身重量。另有网友质疑,比亚迪“CTB技术”内部电池是使用了什么“世界一流”材质,竟可以承受50吨碾压。

根据资料,“CTB技术”电池内为蜂窝状结构件,很可能为铝或铝合金材质。根据常识,这样的结构件,在50吨重卡面前恐如同薄纸,一般来说整车都能压扁,包括A/B柱都无法支撑,所以仅靠电池能“承受这么重的碾压”似乎不符合科学常识。


应用“CTB技术”电池安全性存疑

电池即车身底盘本身,省成本的同时,也让大家对其安全性产生质疑。众所周知,在汽车碰撞中,由于大多数汽车采用承载式车身,所以受力较为复杂,通常主要受力件将起到支撑、受力、传力的作用。

在这当中,底盘对整车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尤其是涉及纯电动车汽车,因为一般电池就安装在底盘上。传统电池一般很少受到撞击,平时也不参与车身受力,所以很大程度保障了电池安全性。

但是应用“CTB技术”的比亚迪海豹则不一样。

它将电池变为底盘车身,车辆出现事故后,电池将承受撞击力,并传力或受力,电池安全性受到广泛质疑。另外,电池与底盘融为一体,铺满驾驶舱,那么遭遇侧面碰撞尤其柱状碰撞时,电池将直接受力。

比亚迪官方在宣传海报中提到,电池即是能量体,又是结构件打造“撞不断的电动汽车”,并指出电池作为结构件参与整车传力和受力,整车侧柱碰侵入量减少45%。

其中,减少45%的说法极度缺乏参照物,到底是比什么车侵入量减少45%,侵入量又是多少呢?一旦侵入,电池本身受力,结构必然要遭到破坏,此时电池安全和维修经济性存疑。

除非比亚迪“CTB技术”可以实现自修复,电池结构被侵入可以有效复原。

扭转刚度40000N·m/°是什么?

比亚迪官方称,CTB技术让刀片电池与车身结合更为紧密,整车扭转刚度提升一倍,突破40000N·m/°。很多网友不理解,这个整车扭转刚度是什么与比亚迪CTB技术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小编也不明白这个参数是什么,N·m/°的物理单位更是闻所未闻。这里自然是希望比亚迪可以进一步解释,这个物理单位是什么。

整车扭转刚度,大家可以直白理解,就是一个物体受扭转时的力学性能表现。当然,比起这些,小编更希望比亚迪可以公布CTB技术,车身、底盘的抗剪切强度。

总之,比亚迪“CTB技术”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革新。至于它将如何影响消费者选购,以及比亚迪海豹上市后,消费者使用后会做出哪些评价,我们将持续进行了解。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海豹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81关注 | 1361作品
+ 关注
改变首先应是从理解汽车开始
Ta的内容
18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