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份额超合资,不愁卖的日系,为何卖不动了?

回顾9月,由于几个汽车消费大省受到疫情影响,“金九”的成色稍显不足,据乘联会数据统计,9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92.2万辆,同比增长21.5%,环比增长2.8%。

在各种既定的、未知的因素影响下,国产与合资的竞争格局亦有了新的变化。


比亚迪月销破20万,自主占据半壁江山

9月月销破10万的车企有6家,分别是比亚迪、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吉利、长安、上汽通用,自主与合资各占一半。与头部占比相呼应的是,整个自主品牌在市场上同样占据半壁江山,其市场份额为50.4%,完成了一次里程碑式跨越。

以前国产车能与合资车比拼的战场只有SUV领域,后来扩大到新能源领域,现在是整个市场,崛起的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更令合资车企措手不及。

尤其是比亚迪,作为新晋自主领头羊,它的体量在迅速增长,一下子“蹿”到所有合资前头,这是自主品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根据比亚迪官方数据统计,其9月份累计销售201259辆,同比增长151.2%。


和其他品牌不同的是,它有多个销量主力,像汉家族、唐家族、宋家族、秦家族、元家族、海豚、 海豹、驱逐舰等,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热销车型涉及小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领域,整个产品矩阵相当稳健。

支撑比亚迪逆势上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刀片电池、e平台3.0、DM-i超级混动系统、CTB等,已经成为了比亚迪的热销密码,当优势技术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深刻的正向认知时,它便很容易赋能产品,打开销路。


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目前的路线与比亚迪不同,前者并不具备完全电动化的条件,只能一边探索新能源市场,一边榨取燃油车最后的红利。

而吉利与长安的打法也有很大的差别。吉利的版图广,品牌多,几乎涵盖了各个车型级别与品类,高端与主流领域均有涉及。主品牌吉利的“中国星”系列、帝豪家族、双缤家族销量平稳上升,新能源品牌极氪、几何、睿蓝的市占率也在明显提高,尤其是极氪,这个肩抗吉利高端纯电使命的新品牌,月销规模已经做到了8276台,离破万越来越近,而且其配套设施日渐完善,截止目前,渠道网点超过200家,补能网点超过500个。


相较之下,领克就比较逊色一点了,它同样是吉利集团的高端支线,但吉利明显将更多的资源给了极氪,再加上新能源风潮的冲击,领克所仰仗的沃尔沃技术便没有以前那么有号召力了。9月份领克销量为16177台,官方只发布环比数据,同比数据闭口不谈,大概率是同比下跌的。虽然领克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但相较长城魏牌的全面拉胯,它至少没有拖吉利的后腿。


长安的产品布局不像吉利那么广泛,它的打法是深耕20万以下的市场,长安CS75PLUS、逸动PLUS、长安CS55PLUS、长安UNI-V、糯玉米、欧尚X5等等,都是各自细分市场的排头兵,靠着出色的性价比优势打响了口碑,基本盘稳健扎实,但如何在20万以上的市场站稳脚跟,实现品牌向上,仍是长安待解的问题。


这些年来,自主阵营加速洗牌,没有谁能稳坐泰山,通常是各领风骚数年,一旦竞争力稍有下降或是被对手赶超,便得让位于人。但激烈的角逐已经自发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内驱力,推动自主车企不断升级技术,补足短板,促进国产阵营整体崛起,给合资车企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合资失守阵地,日系疲态尽显

当前的汽车市场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时期,市场大盘的增长有限,因此当自主品牌急速奔跑时,留给合资的空间便逐渐缩小。

早在国产崛起早期,合资内部已经有了一番鏖战。法系、美系、韩系接连败退,市场上的强势合资品牌便只剩南北大众、一丰广丰、东本广本以及东风日产。当国产品牌借力电气化与智能化浪潮弯道超车时,日系受到的冲击明显比德系严重。


9月份德系市场份额为21.0%,日系为17.7%,前9个月里,除了广丰同比上涨16.7%、广本同比上涨1.6%以外,一丰(-1.6%)、东风日产(-15.6%)、东本(-11.6%)都有不同幅度的下滑。

其中,连续七年销量破百万的东风日产,危机更为深重。纵观国内车市,恐怕没有哪一家车企像日产这般畸形发展,接近一半的销量由入门车型轩逸贡献,而轩逸两代车型同堂销售,起售价低至9.98万,再打点折扣,比国产车入手门槛还低,不利于品牌价值的提高,更何况,轩逸在9月还被比亚迪秦家族超越,市场份额进一步减少,还能为日产带来多长时间的“数据繁荣”?

在东风日产亲手将奇骏推向覆灭之地后,能打的产品除了轩逸,便只剩逍客、天籁,后者在同级市场中的表现是不错,但不算拔尖,换句话说,它们的可替代性并不小。


虽然广本微增,但根据经销商透露,基本上是卖一台亏一台,账面数据看起来还不错,但背后的酸楚只有经销商自己知道。这种情绪同样蔓延至东本体系,今年以来东本整体下滑严重,单车利润进一步缩减,经销商面临的压力更大。

为何不愁卖的日系,如今疲态尽显?

除了大环境影响以外,也和日系品牌的定调、战略有关。

上述也有提到,如今的强势合资仅剩德系与日系两大阵营,国产崛起后,大多数消费者主要在自主品牌、德系、日系中进行选择,而日系的品牌影响力与定价权相较德系而言,更弱一点,这也就意味着它受到的冲击会更直接、强烈。


再者,日系的产品特色是省油、耐用、实用,这些优势在刚需型消费占据主导地位的增量市场,对国人来说有莫大的吸引力。但随着消费升级,以及电动化与智能化风潮来袭,日系车的省油优势不再,随之而来的是配置低、智能水平低、设计老旧等诟病,除了牌子还能让消费者纠结一下,产品竞争力是真的乏善可陈。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目前日系车企普遍缺乏增长极,基本上是以前热卖什么,现在还热卖什么,当然也有像奇骏这种原本卖得好好的,后来却扑街的情况出现。在新能源赛道上,日系车普遍还是靠混动吃饭,但混动终究是过渡产品,最后决定品牌能走多远的还是纯电车,但你看本田极湃1、日产艾睿雅、丰田bZ4X,在价格、设计、续航、电动技术、智能水平上,能和国产车battle吗?


写在最后

国产车市场份额超过合资车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车企的继续发力,未来自主品牌还将获得更大的比重。而在销量狂欢之下,自主品牌也得思索如何更好地将国人的视线转到国产阵营,并提高用户粘性。合资虽然江河日下,但毕竟在中国市场经营数十年,它们制定的价值标准、游戏规则长期影响中国汽车市场,这个局面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自主与合资的战争,并不仅仅局限在销量数据上,它包含了用户的品牌认同、自主品牌的体系能力以及自主品牌在产品价值、价格上的话语权,这一块,自主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6关注 | 77作品
+ 关注
做青年人喜欢看的汽车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