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的未来不是梦

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有着风向标的作用。

比如今年夏天被大家吐槽到无力的全景天幕、碰撞后存在解锁隐患的隐藏式门把手、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模式、去年AI Day上一夜走红的基于Transformer的BEV技术,都被国内友商纷纷跟进效仿。


当看齐特斯拉成了一种路线正确,被特斯拉试探过又放弃的换电模式,在舆论中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小众、冷门的补能方案。

摸着特斯拉过河的电动车企,多以“第一性原理”为理论支撑,在快充、超充、极充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只有极少数个别车企布局了换电技术路线,比如蔚来、吉利还有最近的上汽,显得头铁而又固执。


如果说“增建大功率充电站+提高充电效率”是解决用户补能焦虑的最佳方案,那么,不断进化的高压快充会不会蚕食掉换电的生存空间?

投入巨大的换电站,会不会成为高压快充的背景板,在历史上昙花一现?

补能降格

高压快充正在从PPT迅速走向量产,业界仍在不断探索电压平台、充电电流的上限。

比如华为,明年要推出1000V高压充电方案,把当下的800V进一步拉升到上千伏的区间。

还有极氪,要上可承载4C大电流的麒麟电池,宣称充电五分钟、增加续航300公里,再一次大幅度刷新了充电体验的天花板。


充电时间不断缩短,换电效率却一直裹足不前,基本保持着一分钟增加续航200公里的体验,之前数量级别的差距,到现在已经沦落到了几倍的空间。

当换电的补能优势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显,当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把续航余额充值到安心的区间,换电模式是不是真的前景一片暗淡?


要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局限在补能时间这个单项上面,而是站在更高的视角,从换电的全覆盖和解决网约车痛点的角度,找到换电相对高压快充的独特优势。

换电升格

从当前的市场实践来看,包括蔚来和吉利在内,高压快充是所有布局高端纯电市场的车企的必选路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高压快充是高端纯电车型的专属配置。


因为,只有价格更高的高端车才能消化高压快充在车端、桩端的高昂成本。

车端的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高倍率大电流快充电池、高压零部件。

普通电池和支持超充的4C电池价格有多少差距,很难找到一个客观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从 小鹏G9的SKU配置上一窥端倪。


小鹏G9的基础车型上搭载的是支持快充的3C电池,花1万大元便可以升级到支持超充的4C电池。

合理地推论一下,普通电池和4C电池的单车价格差,至少两万起步!

高压零部件带来的成本压力需要区分全系支持800V高压和高低压混搭两种情况。

无论哪种情况,以支持更高电压水平的碳化硅替换当前主流耐压650V的IGBT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项上,又需要区分单驱还是四驱。

总的来看,高压零部件的成本差距也在1万元左右。


车端成本相差至少三万,再把大功率超充桩的建设成本摊销进来,基本上就封住了高压快充通向中低端市场的大门。


换电模式却没有这个限制。

也许是蔚来搞换电搞得太高调的缘故,在很多人眼里,换电也是专属于高端车型的服务,其实不然。


除了价格在40万之上的蔚来,30万之上的上汽飞凡R7,吉利睿蓝旗下的换电车型枫叶80V价格为16.48-17.98万元,枫叶60S售价更低,在7.98-14.98万之间。

相较于高压快充,换电不挑车,可以把触角延伸到电动汽车几乎所有价格区间。

利好B端

出租车/网约车市场是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单一细分市场,购车成本和运营时间是该市场用户最关心的两个痛点。

网约车用户的购车预算一般落在10-20万之间,作为一个对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群,可以实现车电分离、大幅节约购车成本的换电车是一个非常友好的选择。


另外,作为一个跑得越多挣得越多的行业,运营时间就等于金钱。

既然爱车与高压快充无缘,在动辄1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和三分钟换电之间,原来充电等待的时间就可以多跑几单,每个月或许就能增加一千多块的收入。

最后小结

除了上面说的这三点,换电模式还有一些其它的优势,比如降低对电网的功率要求,更有效地管理电池资产,以更适宜的温度和充电速率对换电块进行充电,确保电池安全。

所有这些优点都说明,换电的未来不是梦,它依然可以拥有一个和高压快充一样光明的明天。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鹏G9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93关注 | 1683作品
+ 关注
壹刻钟了解新能源车市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