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永远都在路上|阿伦的8000km纯电滇西行PLOG

这篇PLOG包含大量图片,基本都来自于拍摄《围城随笔》旅行纪录片系列第九集《滇西.云南不下雨》时,随手按下的快门;只做零碎记录,就当做幕后的拍摄手记吧。

纪录片《滇西. 云南不下雨》

关于滇西

广义上的滇西地区,包括楚雄,大理,保山,德宏,怒江,丽江,迪庆,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市州;其实可以理解为以昆明为中心,昆明以西的地区都为滇西的组成部分。(因为昆明临近四川,所以没有滇北分划)

滇西地区在中国的版图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

比如地质结构相当复杂:因为地处横断山系的南缘,由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整个滇西由北向南,由高向低形成了众多的高山深谷,海拔落差相当巨大;

还比如气候分布的复杂:本就巨大的海拔落差,再叠加纬度因素的影响,让滇西地区从寒温带到热带一应俱全,在国内是没有哪个地区可以达到跨越七个自然气候带类型的存在;另外再加上高山峡谷自身的垂直小气候带,于是去预测滇西地区的天气变化,变得尤其的困难。

卡瓦博格峰与山脚峡谷的澜沧江
落差4000多米 卡瓦博格峰与山脚峡谷的澜沧江 落差4000多米


怒山高寒针叶林(北) 怒山高寒针叶林(北)


版纳的热带雨林植被(南) 版纳的热带雨林植被(南)

“复杂的地形,分隔出了气候的差异,而不同的气候和资源,又催生出了不同的物种和不同的种群”——纪录片中的旁白

所有林林总总的因素堆砌在一起,让云南的滇西地区成为了中国生物植被,民族文化最丰富的宝库,也成为了我拍摄纪录片时的“噩梦”。

因为,你很难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场景去概括云南的滇西地区:

比如雪山草地牦牛,是西藏印象;戈壁沙漠和烤馕,是南疆印象;云杉羊群和骏马,是北疆印象;丘陵溶洞苗饰侗歌,是贵州印象;草原蒙古包和牛肉干,是内蒙古印象.....

而至于物种丰度,民族众多,地形多样的滇西——好像除了海洋与大漠,似乎这里什么都有,但什么都无法去概括这一地区。

反正唯一我能想到的,就是杨丽萍老师。


关于路线

这次的滇西拍摄之旅总共耗时两个月(不含后期制作),一个人总共行驶了8000多公里,几乎是第七集《伊犁河谷.冬与春之歌》的两倍(第八集是在岛上所以里程忽略不计)。

虽然卫星轨迹记录为7000多公里,但总有那么几天忘记按下记录按钮,所以按汽车里程表显示换算已经是超过八千公里。

以上紫色路线为实际卫星轨迹 以上紫色路线为实际卫星轨迹

从川西海子山地区的羽绒服(海拔4500米),到最南端西双版纳的热带气候区(海拔700米),我在炎热的夏季带上了一年四季的衣服——这种奇妙的体验,只有云南的滇西地区才能够给你。

海子山以及滇西北,寒温带 海子山以及滇西北,寒温带


西盟,亚热带 西盟,亚热带


景洪.热带 景洪.热带


关于纯电车型在滇西的体验

这次我驾驶的是一辆【上汽奥迪Q5-etron纯电车型】,这也是我第一次驾驶纯电车来进行长途自驾拍摄。

这一趟跑下来,大概从海拔4500米的0℃,到海拔700米的38℃都经历了,我感觉作为纯电车来说,这辆上汽奥迪Q5-etron算是跟我没少折腾,但也没白折腾,毕竟目前有此经历的电车并不普遍,至少它回去还能跟城里的油车吹吹牛逼不是;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它全程也没让我因为充电续航问题,而耽搁在路上——这一点,倒是比较出乎我的意料。




当然,除了在下山时充分利用动能回收之外,我实事求是的讲,还是因为我对续航焦虑本身的恐惧,远远大于了充电设施客观铺设的广度;因为到了旅行过半的时候,我的焦虑感已经少了一半,毕竟发现云南的充电设施其实相当的完善。

何况我还准备了一把随车充,虽然充电速率不高,但胜在补电方便。

考虑到肯定会有人质疑,我是不是背后还跟了一辆充电的油车,所以我在云南自驾旅行的时候,悉心用手机记录下了每一个我充电的地方,每张照片都有卫星定位标签:

以前我开油车时,只会留意加油站,不会留意充电桩,那时所有关于电车的传言也都来自于网络;

但当自己使用电车,并开始注意充电桩时,才发现即便是在云南的偏远地区,充电接口也布满了高速,国道,县城乡镇的客运站,以及民宿和民居的共享充电桩——反而因为在云南滇西电车少,充电桩多的缘故,我倒是还没有遇到过充电排队的情况。

只有一次,是在梅里雪山的飞来寺,俩电车车主见面都是惺惺相惜,那个大哥给我讲了不少他在云南旅行充电的故事。


所以此行对我来说,也算是重新审视了国家新能源基建发展的速度,毕竟此前我和不少朋友一样,并没有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时代前进的速度,还停留在对待新物伊始的阶段。

记得在我从西双版纳返回大理的路上,看到又有不少的充电站在开通和铺设,可见我国新基建的建设速度,每天都是日新月异。


关于滇西必去的自驾路线

才贯通的【虎香公路】

虎香公路主线经过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三坝乡、洛吉乡、建塘镇,至洗脸盆垭口与香格里拉东环线老路相接后至军马场,与S209线香格里拉军马场至大雪山垭口公路起点顺接,路线全长170.613公里。

简单来说,这是一条连接【虎跳镇】到【香格里拉市区】的旅游公路,据说修了四年,我运气好,去的时候刚贯通。(意思是可以走,但有些路段还没有完全修好)

虎香公路总览 虎香公路总览

虎香公路的经典在于:

这短短170公里的路程,不但串联起了香格里拉以南的雪山峡谷和森林,还连接了这条路上各个老牌的景区。

可以说,如果是想从大理玩到丽江,再从丽江北上迪庆的香格里拉,那么这条路就不仅仅只是连接南北旅程的公路,而是可以真正边走边欣赏峡谷和雪山风光的旅游景观大道。

虎香公路地势图 虎香公路地势图

所以要是时间够用,为何要走高速?如果可以不走高速,那何不找一条路况好,风景美的路慢慢步入滇西北呢?


玉龙雪山和山麓上长长的冰碛垄,这是第四纪冰时期留下的冰川运动的痕迹。


玉龙雪山山脚下的“珍珠湖”,山谷的平坝有不少这样大大小小的“珍珠湖”;据说是为了减缓冰川消融而修建的人工蒸发池,至于有没有用......就看专家怎么解释了,不知道你怎么认为?



虎香公路上的老牌景区——虎跳峡 虎香公路上的老牌景区——虎跳峡

关于虎跳峡景区年代甚远,基本在多年前就是必须打卡的景点,在此就不赘述了;只是要去景区近距离的领略江水汹涌着实不容易,停车排队都要一个小时,所以当天我就站在上方的悬崖边,然后派了一架无人机飞下去。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因为虎跳峡景区售票点刚好横在虎香公路上,不少游客以为即便是不进景区只是过路,也必须要购买景区门票,然后就买了......但其实只需要在售票处询问工作人员,到警备室备个案,填写相关信息就可以放行,不需要购买门票。

因为虎香公路虽然在地图上显示为:【东环线】,但实际是S209省道的一部分,并且没有设立收费审批公示牌。

峡谷地段一过,公路便转到西北方向,开始上山;上图里的村子叫江边村,刚好位于峡谷尽头的平坝河谷,被周围的群山环绕,早起时有点世外桃源的错觉。


通过无人机的视角,可以看到哈巴雪山山脚有不少塌方和泥石流活动的痕迹。

西南地区最不缺的就是石灰岩基的山体,所以这些白色的痕迹,都是石灰岩因为雨水分崩离析向下侵蚀而成的。

在江边村和哈巴村之间的一个超大观景台,我在遥望哈巴雪山方向,可惜天气不好啥也看不到,如果是秋冬,应该云开雾散景色会更美。

天色已晚,我的手机在这里没有信号,所以当天我就干脆睡在车里了,一个人嘛,主要讲究个方便。

沿着虎香公路继续向北,会经过另一个老牌景区——白水台,这里是纳西族的地界。

其实我小的时候就从大人口中有所耳闻,只是从来没有来过这里,还是嫌弃人多太出名;不过就景区本身而言,还是值得来看看的,毕竟在国内能形成这么大片的泉华台地,确实很壮观也很罕见。




这些类似梯田一样的泉华,其实是由富含碳酸钙的泉水附着沉淀形成。

由于泉水从密林深处涌出,沿途会把很多树叶和细小树枝带到山腰处,这些树枝和树叶一旦在平缓处卡顿,立即就会有碳酸钙附着固定,经年累月层层叠叠,就形成了像梯田一样的造型。

其实直白来说,这就跟钟乳石形成的原理大致相同。

在这里不戴墨镜玩耍,阳光之下简直就是要“雪盲”的感觉,佩服这些长期做眼保健操的小朋友。

白水台之后会经过公路沿途最高点——洗脸盆垭口,这名字起得好随意,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附近有小若脸盆一样的湖泊。



盛夏八月,在海拔不高的3700多米,居然还下起了冰雹。

不得不说,从虎跳峡镇到洗脸盆垭口,是一个不断上坡的过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在逐步降低,我确实能够感受到电量消耗在迅速提高,毕竟油车上坡也费油;但转念一想,这垭口一过就是下山路了,不仅不费电,而且这动能回收还可以让我回血——这一点确实是香的。


走到香格拉充好电,那么虎香公路也就宣告结束了;不得不说香格里也是遍布充电桩,在这里完全不需要为充电而担心。

虎香公路是一条适合大部分游客自驾穿越的旅游公路,沿途穿越了众多村庄和景区,风格非常休闲,而且170公里的路程一天走完没有什么问题;当然,如果是要边玩边走,其实在路上暂住一晚也不错,沿途村庄都有可住宿的地方,但条件可能也就一般般吧。

注:我在走虎香公路时因为才贯通不久,所以从洗脸盆垭口到香格里拉中间,有一段大概不到20公里的非铺装路,其他的全程崭新柏油路。


不得不去的【德贡公路】和【贡独公路】

【德贡公路】和【贡独公路】是我经历此行后,觉得非常推荐的两条公路。

对比【虎香公路】来说,它们在雨季就显得不那么休闲了,但是在沿途的风光上,却要增色不少;

可以把【德贡公路】和【贡独公路】看做是,以贡山县县城为中心,由东北到西南串联起来的两条公路;

这两条路几乎首尾相连,所以如果是从G214滇藏线——德钦的梅里雪山往南行驶,那么刚好可以从德钦县走上【德贡公路】到达贡山县县城,然后再从贡山山县城往西,走【贡独公路】到达贡山的独龙江乡。

注意:我去的时候(2022年8月),因为独龙江乡不少旅游设施正在修建,加上地处边境并且承载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先在【太古秘境独龙江】小程序上预约。

【德贡公路】是一条翻越怒山(碧罗雪山段)的公路,最高海拔(孔雀山垭口)3882米,是一条地质极为复杂,塌方极为频繁的公路;但是相对应的,也是原始风光保留得较完善,过往车辆相对较少的一条公路,非常值得冒险一来。



【德贡公路】的路面是柏油路,但是在雨季,这里却基本处于修了又塌,塌了又修的姿势;我去的时候不仅塌方严重,而且有些路段还在施工拓宽,所以走的那是心力憔悴;但是等路面施工完毕后,应该就会好走很多。


【德贡公路】最美的地方:【孔雀山垭口】,到达孔雀山垭口,便可以说是站在了怒山的山脊上。

这里是【怒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东为澜沧江,西为怒江),也是【三江并流】的核心腹地。

下图中的西侧群山,就是高黎贡山脉了,看起来怒山和高黎贡离得如此的近,实际上还隔了一道万丈深渊。

向北,往梅里雪山方向 向北,往梅里雪山方向

在第四纪冰期时,这里覆盖着大量的积雪,冰川活动相当频繁,所以在高黎贡山和怒山北段,可以看到有很多的【高山海子】。这些大大小小亮如明镜的湖泊,都是当年冰川侵蚀地表所形成的冰碛湖,它们数量众多,在蓝天白云和杉树绿草的衬托下,相当漂亮。

向南,换个方向看孔雀山 向南,换个方向看孔雀山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远处的石灰岩山峰下,残留着的角峰和冰斗——怒山北段和高黎贡山脉的北段,实在值得好好的去探索一番。

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可以看到不断有暖湿气流翻越高黎贡山,并向怒山推进,整个山谷都被云雾遮蔽;但是须臾片刻,一旦有阳光穿透云层,这些雾气就会立即消散,孔雀山西侧的下山道路就显露了出来。



下山的路是迎风坡,这里降水比东坡更多,所以塌方落石烂路比比皆是,所以来往的车辆大都是越野车,这条路我也开得尤其小心,还好有四驱。

我在一个可以躲避落石的明洞里,安心的拍下了这张照片,而一路走来,它和我都不容易。

这条山路一直向下,就可以到达路况好得怀疑人生的新国道G219(东兴-喀纳斯线),最后再顺着G219往南一路下坡,就到了贡山县县城。

那里加油站充电桩,酒店超市大烧烤啥都有!


【贡独公路】是贡山县县城通往独龙江乡的一条公路,目前为止也是一条“回头路”,据说因为从西藏察隅通往贡山独龙江乡的公路还在修建,所以进出独龙江只有这一条弯弯曲曲,可以把人晃到吐的小路。

独龙江旅游区的门头,实际上离独龙江乡还很远 独龙江旅游区的门头,实际上离独龙江乡还很远


【贡独公路】跟【德贡公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

比如同样是翻山越岭进入森林,【贡独公路】就显得特别原始隐秘和漫长,少了些粗犷的大起大落,多了一些神秘和恬静。

一是因为【贡独公路】所经历的路段很多是在山腰穿行,树木遮天蔽日;二是因为高黎贡山有很多巨大的古木,这一眼望去,会觉得整片森林都弥漫着原始古老的气息。


独龙江乡在高黎贡山的西面,所以需要穿越【独龙江隧道】。

【独龙江隧道】算是【贡独公路】的一个节点,因为进入隧道前的公路虽然不算宽裕,但会车还算过得去;但隧道另一头的小路就完全不一样了,几乎只有上图中公路的60%-70%宽。

注意,因为是进出独龙江乡的唯一通道,并且乡上还在旅游建设,所以路上跑的还有货车和吊车,所以会车那叫一个满头是汗。

上图就是【独龙江隧道】,可以看到左侧还有一条小路,那条小路就是隧道通车前的老路。路很烂,但我认为它是前往独龙江乡乃至独龙江乡旅游区本身的精华所在——风景,都在这条被人忽略的老路上。

注意:因为正在修缮,所以此路只通三分之一,另外冬天就不要想了,这里会封路的。



这条老路会一直在一条巨大的“U型谷”里穿行。

所谓“U型谷”,就是当年由冰川硬生生推出来的U型峡谷,由冰川侵蚀而成,可见在第四纪冰期,高黎贡山脉活动的冰川的规模是有多么巨大,可惜现在早已荡然无存,没法去体会那种大自然的震撼。




冰川退却之后,深谷显现,当年不断被冰碛物磨蚀的谷地出现了一弯弯的”农田“,这些类似农田一样的水洼,当地人叫做“神田”。

这些所谓的“神田”,实际上是一片高山泽地,面积不大,但却涵养了这里的看不见的飞禽走兽。



"U型谷”两侧的高山上,也有星星点点的“海子”,我原计划是想爬上去看看,但真到了这里还是决定眺望一下,放架无人机过去探一探,因为得先下再上,这一去一来估计天就黑了。


过了【独龙江隧道】后,就一直是这样的小路下山,上图基本可以概括下山的路况了。

其实路面很好,就是太窄不容易会车,另一点就是全是弯道,这样的弯道会持续3-4小时路程,需要不断鸣笛通过,因为这里实在是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事故,那么这独龙江乡的主干道就断了。


吊车在电力施工 吊车在电力施工


那天我在这条山间小路上开了3个多小时才下到谷地的【独龙江乡】,路上堵了三次:一次是电力施工,吊车作业;另外两次都是前面有司机或者乘客受不了了,车一停,开门就吐😹。

下山的路,确实又长又晃让人怀疑人生。


至于独龙江乡本身来说,可能是因为个人喜好的原因,也可能是当时正在轰鸣建设的原因,没有给我留下太多深刻和独到的印象。

反倒是这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路,让我尤其怀念——也许就是应了那句话,风景永远都在路上。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奥迪Q5 e-tron
标签: 自驾旅行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0.4万关注 | 145作品
+ 关注
浪迹山河湖海,记录大国小民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8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