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日系品牌高端MPV没有安装后防撞钢梁的情况被曝光,仅留着安装防撞钢梁的支架,引发网友热议,从该品牌的其他MPV碰撞事故来看,被追尾后,整个车尾溃缩在一起,车尾的安全性堪忧,那么哪些品牌的防撞钢梁效果好,哪些品牌减配了防撞钢梁,防撞钢梁的材料有哪几种,哪种材料和形状设计吸能效果好?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https://cjh2.autoimg.cn/chejiahaodfs/g28/M03/15/F1/1000x0_autohomecar__ChwFkmOZl-aAWqhYAAFG5rIaias078.png.webp?x_image_process=text/6YCJ6L2m5L6m5o6i/fontSize/16)
![](https://cjh2.autoimg.cn/chejiahaodfs/g28/M0B/05/E5/1000x0_autohomecar__ChxkmmOZl-eAW-RCAAEG2lRjFtI014.png.webp?x_image_process=text/6YCJ6L2m5L6m5o6i/fontSize/16)
防撞钢梁的作用
在汽车事故中,经常可以看到后车追尾前车,但后车被撞得“稀碎”的情况,这是后车的防撞钢梁承担了“重任”。汽车防撞钢梁最初从保险杠发展而来,距今已经有100年历史,最初的保险杠只有装饰作用,如今则将外部保险杠与内部的防撞钢梁分开,不仅外观更整合,内部的防撞钢梁可以起到吸收能量,传导能量的作用。
防撞钢梁除了吸收能量,将碰撞能量分散到车架纵梁上,还可以保护昂贵的部件,如发动机部件、散热器和冷却机构,后防撞钢梁还可以保护后置的变速箱。
防撞钢梁的材料差异
防撞钢梁的材料包括钢、铝合金,成型的热塑性塑料和聚丙烯泡沫等,对于家用车来说,钢材和铝合金是最常见的设计,根据工艺的不同,钢材又分为双层辊压钢和单层钢板,比如起亚K5凯酷的双层辊压设计,将双层钢板通过辊压一体成型,使杠体本体形成“凹”字型,凹槽的槽底部与杠体本体的另一面接触,这种设计可以增加钢板的吸能效果,从IIHS碰撞测试机构的测试来看,将一个吸能效果为的防撞钢梁压成“凹”字型,在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吸能 从3453.8 J增加到3595 J,双层设计进一步增强防撞效果。
材料的厚度也会直接影响防撞效果,比如起亚凯酷K5的后防撞钢梁厚度为2.5毫米,从下图的中速碰撞事故中看出,保险杠受损,但其他部位没有被挤压,座舱完好。而日产天籁只有1.31毫米,吸能效果降低了50%以上,在碰撞中尾部的安全性更低。
铝合金则是高端品牌常见的设计,比如奥迪A4L、沃尔沃S90L和宝马X3等,就采用铝合金材质的设计,铝合金成本高,防撞效果与双层辊压钢接近,但由于其轻质的特性,可以降低车头或者车尾前部的重量,对操控有利。
单层冲压钢是最入门的设计,比如丰田雷凌,后防撞钢梁厚度为1.8毫米,采用单层冲压钢,保护能力较差。而像日产轩逸,采用了泡沫或者塑料与钢材结合的设计,这是一种更节省成本的选择。
更有甚者,一些厂家直接会使用泡沫,修剪成防撞钢梁的形状,安装在原有的位置,以此节省成本,比如 广汽本田奥德赛 ( 参数 | 询价 ) ,就是使用了泡沫防撞梁。
从一次碰撞的事故中可以看到,泡沫完全没有作用,被老款奥迪A6L轻度追尾后,A6L保险杠都没有变形,而奥德赛尾部大面积凹陷,维修成本高,如果是更高速的追尾,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对比,可以看出配备了防撞钢梁的车型,被老款车追尾后尾部完好。
而对于完全没有后防撞钢梁的车来说,追尾后不仅车尾的零部件损伤大,也没有吸能与传导能量的过程,尤其拥有第三排座椅的MPV车型,安全性堪忧,没有后防撞钢梁的车型有丰田埃尔法、奇瑞小蚂蚁和大通D90等,从下图埃尔法被高速追尾的事故来看,没有防撞梁将能量传导到车身纵梁,整个车尾成了溃缩区。
选车侦探观点:后防撞钢梁是汽车的第一道保护屏障,如果对安全有较高的需求,选车时可以留意,在10年前许多日系完全没有防撞钢梁,曾被新闻报道,引起讨论,厂家甚至回复后防撞钢梁无用,随着用户对安全性的重视度提高,如今大多数车有后部防撞钢梁,但仍然有一些车会取消防撞钢梁,你还知道哪些车没有后防撞钢梁?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