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豪车之争,林肯Z比同级车强在哪?

如今的豪车品牌众多,除了常年坚挺的BBA之外,许多二线阶梯的豪车品牌也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对于很多预算不是很充足,却渴望豪华轿车的年轻消费者来说,二线豪车品牌是个不错的选择,无论是价格还是产品力都很有优势。

在众多二线豪车之间,许多消费者经常会挑花了眼。今天就要为大家推荐三款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二线豪车车型,分别是林肯Z、凯迪拉克CT5、沃尔沃S60。这三款车同属于中级豪华轿车,在同级车型中表现得相当出色。那么问题来了,这三款车应该选哪辆呢?

外观

如今很多年轻消费者在购车时不仅考虑价格因素,而且非常在意车本身的颜值,外观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购买动力。这三款豪车从外观来看,都延续了各自的家族语言,不过差异还是比较明显。

首先是沃尔沃S60,它的外观设计继承了北欧简约的设计理念,前脸和尾部都能很容易看到维京设计元素,比如“雷神之锤”的LED前大灯和“维京之斧”尾灯。整体比较耐看,不张扬又不老气,但是也不够惊艳,只能说还算中规中矩。


凯迪拉克CT5的风格定位是运动风,外形棱角分明,LED大灯加上飞翼式尾灯,极具辨识度。侧面部分,溜背式设计提升了整车的运动气息,虽然没有丰富的元素,但却足够耐看。凯迪拉克CT5的外观无疑是属于高颜值,气场和档次够足,并且带有浓郁的潮流运动风。


同样作为美系豪车的代表,林肯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稳重成熟,不过这一次林肯Z变得更时尚年轻。外观上采用了双生设计,分别是i酷版和i享版,其中,i酷版的造型更运动一些,i享版则更优雅。两款车都有很科幻的外观,同时依旧可以看到家族化的设计元素,比如车头车尾都是贯穿式灯带设计,还有标志性的林肯LOGO。除此之外,它还全系标配了足足有1.8米长的巨幅迎宾光毯,在夜晚非常吸睛。


2.内饰

沃尔沃S60的座舱依旧走的是北欧简约路线,低调又有内涵。整个内饰采用了健康环保材质,新车没有任何异味,这点让很多人产生好感。不过只有9英寸的内嵌式中控屏明显有些过时,操控体验和功能丰富度都不如林肯Z那么强。沃尔沃S60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778/1850/1437mm,轴距为2872mm,它在体型上相比同级竞品明显落于下风,车内乘坐空间也不够宽敞。


凯迪拉克CT5的座舱充满浓郁的美式豪华风格,大量的皮质材料加持,整齐简洁的按键布局,让整个座舱看起来富有质感上档次。但是在配置上和沃尔沃S60一样不够亮眼,中控台中间布置了10英寸大小的中控屏,系统的功能比较简单,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对娱乐功能的追求。而且由于它是前置后驱的布局,它的后排乘坐空间不像林肯Z那般宽敞。


相比而言,林肯Z的座舱更具有科技感,简直领先了一个时代。打开车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块长达1.1米的震撼大屏,由12.3英寸的液晶仪表盘和27英寸贯穿式全景中控屏组成。车机搭载了林肯星云® 人机交互系统,卡片式交互设计让使用起来很丝滑顺畅。大屏幕用来看电影听音乐十分带感,搭配3区128色动态氛围灯,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将视听效果迅速拉满。

此外,林肯Z的座椅配置也很高,采用了顶级 Bader天然高级皮质,亲肤且包裹性强。值得一提的是,林肯Z的车身尺寸在同级车中也是佼佼者,宽敞舒适的空间可以让乘客在后排随意地舒展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获得一种宛若坐在美式豪华大沙发上的乘坐体验。


3.动力

在动力性能方面,沃尔沃S60全系共推出B3、B4以及B5三款不同功率的2.0T发动机,低/中功率版本匹配7挡双离合变速箱,高功率版本匹配8挡自动变速箱。顶配B5发动机马力为250匹,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为6.9s。

凯迪拉克CT5全系搭载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马力为237匹,搭配的是10AT变速器。根据官方数据,该车0-100km/h加速时间为7.3s。

林肯Z在动力方面全系搭载2.0T高功率发动机,搭配8AT变速箱,可以迸发出246匹的马力,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6.8秒。

三台车都搭载了2.0T发动机,账面数据都不差,如果是为了满足日常家用完全足够了。不过如果你对动力要求更高的话,那么林肯Z自然是首选,


4.总结

通过今天的对比,可以看的出来三款车都有非常硬核的实力,只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林肯Z明显要更优秀一些。

林肯Z在外观上更时尚且富有未来感,内饰也是兼具科技感与豪华感,动力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符合年轻消费者的一台智能座驾。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车的售价在25.18-34.08万之间,在三款车中更具有价格优势。如果你想入手一款颜值高、配置高,价格又实惠的豪车,那么林肯Z是明智之选。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海选导购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655关注 | 138作品
+ 关注
车友们的聚集地,分享最新汽车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