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A COLLECTION | Microlino:是城市精灵,也是潜龙英雄

Microlino, bubble spirit

 

图1 图1


提到“微型车”,不少人会抱着轻视的态度,似乎这种车型技术不高、设计不妙、空间不大、质量不好,只配待在汽车鄙视链的底端。但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设计粗劣的产品从不会赢得市场。越是追求性价比、能长期畅销的微型/小型车,越是经历了锱铢必较的推演和经营,凝聚着设计者的大量时间和心血,其中的技术含量和含金量并不亚于超级跑车和顶级豪车。


图2 图2


微型车虽小,但灵活、好用、高性价比的属性让它成为不少车企积累资本、一飞冲天的基础,更成为大量普通用户照顾家庭、建设事业的最佳助力。就算一些目前处在金字塔上层的汽车品牌,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得到了微型车的“恩惠”。


图3 图3


比如宝马,二战后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艰难岁月。1954年,痛定思痛的宝马汽车开发负责人Eberhard Wolff在1954年的日内瓦车展上看到了意大利Iso汽车公司的Isetta,一段传奇就此发轫。


图4 图4


Isetta汽车比甲壳虫和菲亚特500们更小(2.28米的车长,比 甲壳虫短了1米多)、更省油,却也基本能完成1~2人出行的所有需求。后置的摩托车发动机保证了前舱空间的够用,也造就了“水滴气泡”式的、小巧饱满的造型。自1955年投产至1962年停产,Isetta销量超过16万,帮助宝马成功挺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成就了汽车历史上第一段“超级微车”神话。

 

今天,汽车因交通堵塞、停车难、环境污染等因素而备受非议,人们仍然渴望顺畅轻松的城市个人交通,逐渐回归到本质的运载需求——我们意识到,相比极速飙车和奢华享乐,更多普通人对汽车的需求,只是安全、便利、舒适和便宜而已。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能更美观、更智能,那就再好不过了。

 

微车似乎再一次获得了大型城市居民的青睐,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Microlino。

 

 

 

【半生遇知己】

Reborn of bubble car

从早期的smart到当今中国的mini ev、糯玉米们,无不是继承了当年泡泡车的精神。而由瑞士Micro Mobility Systems公司推出的Microlino电动微车从形似到神似,可以说完美承袭了当年泡泡车的经典之处。“重要”的是,这是由ICONA操刀设计的,6月初,Microlino 2.0也在意大利亮相了。


图5 图5



不用怀疑它的小巧, Microlino的长宽高都明显小于同样带有瑞士血统(Smart品牌由Swatch与奔驰合作创立)的Smart Fortwo,与Smart最新推出的紧凑级SUV#1相比,更是如同大卫与歌利亚一般。


图6 图6


图7 图7


图8 图8


 

微缩的尺寸带给Microlino的最直接好处就是驾驶和泊车的便利——它可以轻松穿梭于老城区的幽深巷陌,也可以垂直停进侧方位(一个侧方位甚至可以停进3辆),与气泡车前辈们如出一辙;侧面停得太挤也不必担心打不开车门,可以优雅自如地从车前开门下车。这既降低了用户的驾车难度,也降低了寸土寸金的城市车位负担。


图9 图9


图10 图10



当然,外尺寸的小巧并不影响内部空间的宽裕,得益于与Isetta一样的“前开门”设计,其造型呈现出更为“单厢化”的风格,其乘坐空间并不逊于尺寸更大但采用“两厢化”造型的Fortwo。


图11 图11



不仅如此,电动的Microlino比“竞争者们”拥有更大的储物空间:解脱了内燃机和散热空间对总布置的束缚,Microlino拥有一个尺寸颇为可观的后备箱和掀背尾门,应付小家庭的日常所需绰绰有余,再也不必像前辈们那样,在车尾背上一个“小书包”了。


图12 图12



【天道常变易】

Crafted evolutions

储物空间的演变不过是管中窥豹,相比气泡车先辈们,Microlino在更多方面都有着革命性的提升。

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驱动方式的彻底改变。正如上文提到的,Microlino采用纯电驱动,既有助于总布置的自由发挥(腾挪出更大的乘坐和储物空间),也符合当代汽车行业和城市交通的“清洁”需求。对用户而言,更友好的是“随处可充”的便利,家用插座就能为它充电补能,这无疑为它降低了里程焦虑,解锁了更多的使用场景。


图13 图13



除了动力,车身造型也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更符合当代汽车的造型审美。

首先是更现代、更“去摩托化”的四轮布置,尤其是两个后轮的轮距明显更大,更利于行驶安全,视觉感受也更舒展协调。


图14 图14



另外从侧面来看,Microlino将车身姿态从“后坐”式扭转为“前冲”式,并用火焰燃烧式的渐消特征线取代浮筒式设计,既致敬了传统,也更符合新时代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虽不是速度机器,但也拥有了适度的酷炫动感。


图15 图15


说到渐消特征线和浮筒,就不能不提曲面风格,这可能是多数人看到这两款车时感受到的最直接区别。设计师通过一条条分明的特征线和一块块锋锐的曲面,突出强调了立体感、整体感和体量感,使其在气质上更明快利落,摆脱了“摩托车加盖”的感受,更好地契合当今的城市和文化。


图16 图16



视线来到前脸……或者说是车门,经典的圆灯被传承下来,但设计师匠心独运,采用了“勾边”式的圆圈日行灯,既提升了科幻感,也显得更加可爱。当然,真正把科幻感拉满的当属延伸整个前脸的贯穿灯,理性扁长的比例和动态的灯语,都让它显得“小而聪明”,更具精灵气质。

 

打开车门,内饰也同样有惊喜在等待用户。不同于气泡车相对简陋的设计,Microlino的内饰简洁但富有极高的品质感。智能仪表屏和氛围灯对这个级别而言算是越级配置,更亮眼的是IP的形态结构。胶囊形仪表台中间嵌套着一根横梁,这根横梁既容纳了精致的车内控件,也可以为手机、平板等设备提供承托,堪称形式与功能的巧妙融合,为智能化生活提供了不错的便利。


图17 图17


Microlino的设计亮点到此为止了吗?

不,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通过精巧严谨的造型和工程设计,Microlino的车身零件只有普通汽车的一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制造效率,也让售价更亲民。


图18 图18


随处可开,随处可停,随处可充,随处可酷。Microlino虽小,其设计哲学却并不简单,正如每一个潜伏于波涛之内的我们,在最微末的时运中默默积累,只待弄潮而起,一飞冲天。


图19 图19



*参考资料:图2/3/4引用自wheelsage;图1/5-7 /9-10/12-14/16-19引用自ICONA官方图库;图8/11/15为自制。

*本文为ICONA发表的设计观点分享,文章不含任何商业目的,其引用的图片、LOGO、车型名称和品牌均属各自法定著作权所有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为ICONA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ICONA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后台留言,获取相关转载须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377关注 | 287作品
+ 关注
解读汽车设计潮流趋势,创造优秀工业设计产品,分享你所不知道的设计知识。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