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五菱汽车:一碗螺蛳粉,一部五菱车,这座城的网红还有谁?

文/图:蜘蛛MX

一碗螺蛳粉,一部五菱车,柳州工业旅记。


7月13日早7点,暴雨后的青岛机场。

迎着没睡醒的乌云,我踏上了飞往柳州的飞机,对我来说,那是个远在2000多公里外的陌生城市,有着完全陌生的人和事。

出发前匆忙翻了翻小红薯,原来,它就是网红美食“螺蛳粉”的家乡。



第一站:柳州工业博物馆

一座城的工业奋斗史



博物馆是快速了解当地风土人文的好去处,但被厂商安排还是首次。

柳州的工业启蒙于民国的桂系军阀兵工厂,烧木头的汽车、双翼螺旋桨飞机是那个动荡年代的记忆。



解放后,新中国的第一轮“汽车潮”也刮到了这座西南小城。

当时还是军工产品的柳州机械厂,后来的柳州动力机械厂(原柳州机械厂扩建脱离单独经营),从船舶需要的500马力船用柴油机再到农业生产急需的红河牌丰收-37型拖拉机,从无到有步步紧跟共和国发展的车轮印迹。



1978年,柳州拖拉机产能位居全国八大之一,也是同期唯一不亏损的企业。

1980年拖拉机产能挤压,企业开始转产织布机,转型生产急需的1515型自动换梭织布机。

「自力更生,以厂养厂,不赚不赔,以杂养专」

那段时间“市场需要什么,工厂就立刻生产什么”,


就如那年五菱生产口罩,「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它真的不是一句口号,也是一座城的工业传承和延续。


展馆内还原的80年代婚房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有种回到过去的错觉。



老实说,很多展品算不上多珍贵,甚至可能普通到废品站都嫌弃,但正是这些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展品帮我们定格了会忆,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若干年后,你可以告诉孩子们,我们那个时代的样子。

有时候“搞清楚为何而来,才能明白要做什么”


第二站:五菱&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

三线城市的 “新能源汽车雄心”

2002年,五菱汽车与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公司达成合作,正式成立“中中外”汽车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一家合资公司,但一开始就秉承合资留自主、留品牌的双留主义,在产品决策层面五菱有着非常大的“自主决定权”。

「有些产品放在上汽,可能连上台讨论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毙掉了」

这是我与五菱小伙伴现场交流了解的信息。



的确,从“神车”五菱宏光到“人民的代步车”宏光MINIEV,每一款都受到热捧,亲民的售价在一大票叫喊着冲高端的国产品牌中,就像是“清流“般存在。

同行的老师有提问,人民的五菱是否因为是在柳州,假如搬去北上广深就不会有这么多“懂”人民的产品了。

五菱的伙伴说:“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柳州、五菱,相互成全」



柳州城区不算大,蜿蜒的柳江似有意、无意的飘然而过,我也去过一些穿江而过的城市,像柳江这样曲折回环的不多见。

或许吧正是因为没有一线城市的高压和浮躁,五菱的工程师才能有更多时间贴近生活、打磨产品,以五菱缤果产品为例,其实早在几年前就立项了。


走在柳州市区,街头随处可见小巧可爱、两门两座的宝骏E100/E200新能源小车。

基于良好的产业基础,柳州拥有首屈一指的新能源用车生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3.3%,在全国城市中排名持续领先。全市公共充电站点超过1300个、充电枪1.4万支,个人充电设施超1.8万个。公共充电桩数量已超越加油站。




柳州还推广了有极具有特色的小型新能源专用泊位,不影响正常交通的前提下,充分释放灯柱间、树池间、人行道花坛等传统汽车无法停放的空间,由此节约和利用的面积达到了12.7万平方米,相当于18块足球场那么大。



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主牵头成立的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还是广西首家对标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省级实验室,是目前广西最高层次、最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集“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市场推广”的全链条研发体系与一体。



参观汽车工厂和实验室是固定的“打卡”流程,诸如四大工艺车间、碰撞、NVH等实验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详了,在我有限的厂商参观经历中,五菱的开放和感受让人出奇的好,每个环节时间都非常充裕,现场工程师的解答也非常耐心、细致,这种感觉就像朋友之间聊天,很容易给人好感。



打卡园区,五菱在建的 “智能岛”透明工厂让人期待,它是集工艺柔性化、装配/物流自动化、定制个性化及管理数字化等多重亮点的智能化装配工厂。



根据不同车型配置,移动机器人EMS会将车身分到不同装配岛,进行个性选装或基础组装,整个过程高度个性化、柔性化,搭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平台,做到生产全程可视化、可追溯。

智能汽车工厂的概念并不新鲜,像五菱这样高度柔性化且准备投入的并不多。据悉,“智能岛”透明工厂将在8月份投入试生产,届时有机会本站再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第三站:螺蛳粉

一碗“粉”嗦出百亿产业

来柳州必打卡螺蛳粉,作为街头巷尾最接地气的日常食物,非常值得品尝,连我这个平时不怎么关注网红美食的汉子也没忍住。



一碗粉之所以能被大家喜欢,我觉着除了食物本身独特的口感,它所代表的浓浓柳州烟火气也值得关注。

难怪网上有人会说,柳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或许吧,正是因为这么“接地气”,才能孕育出人民的美食、人民的汽车。



“柳州模式”的意义,给其他城市提供了新能源汽车应用的“范本“,也是传统汽车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案例。

我们也期待柳州能创造更多“时代印迹”。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819关注 | 527作品
+ 关注
分享汽车露营、美图、试驾、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