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培尔定律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本周轮值



李楠


李楠工作室主理人



现在国内的社交媒体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很多数码或其它行业的博主,以自己对于汽车配置仅有的了解,输出了很多以自我为标准,无差异抨击其它汽车品牌的意见,彰显着一览众山小唯我独尊的气魄,而且煽动了一众根本不买车,又会影响真实消费者的療气。


首先在这里,我要先表达一个观点,蔚来、理想这样的新势力企业,在产品层面,我个人非常认可,虽然从汽车工业产品的角度来看,他们的产品还有着很多这样那样需要改进的问题,但是市场端的销量表现,说明它们的营销策略是成功的,包括以数码类博主为主和社群模式的方式,以及制定符合自己优势的榜单,扬长避短、嘴硬等等,存在即合理、不管对与错,但这些品牌营销模式的次生问题,已经在社交媒体产生了不好的情绪效应,甚至拿无知当性格,拿仅有的了解当专业。


情绪怎么来的?从企业本身找问题。


产品向上对比,将自己的产品和与更高级别且被市场认可的产品进行同框营销和对比,甚至被对比产品的研发时间都超过自己企业诞生至今的时间,从而获得在市场的绝对认同,这是一种营销手段,但看多了会让人不舒服,我认为这是一种对自己产品极不自信的表现,需要更大的光环来照亮自己。它对于百年来形成的一套产业生态和市场细分有着破坏性影响,这种百年养育出的产业生态是可以让每一个参与的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对于一个行也来说非常重要的。


我不了解 《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同行业的产品,在自己的发布会上图片数据展示,然后一顿输出,属不属于违法,懂的朋友可以指点一下。


国内现在都说在卷,“卷”没毛病!有资本有实力就可以卷,马斯克用技术降低制造成本卷了美国电动市场,冲击了中国新能源市场,而特斯拉还保持着很高的单品利润。我们的企业在干什么?也卷,拿命卷,看谁能活到最后就是老艺术家么?当然不是!真正有价值的卷,是企业在有可观的利润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更为高质量的产品,而不是看谁命硬。


正规军和雇佣兵之问的区别就是肩负的责任。很多人说老厂现在凉凉了,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国内市场目前这种拿命拼市场的状态,老厂肯定不会全军出击的,以现在国内新势力和国产新能源车型卷的状态,接下来的两年,就是拼命硬的时间了,我们再看看老厂的新能源计划,2025、2030 都有规划的在踩着政策时问线走。

这段文字其实我修改了非常多遍,初版更不留情面,甚至措词过激,只是觉得还是有不少消费者想真实的去了解一下新能源车型,而不是洗脑般的思想打击,我也喜欢和不同行业的博主聊新能源车,但是咱们有点责任,多接触再评价。生物学有个名词叫生物多样性,很多科学家都提到过生物多样性对于地球的重要性,其实汽车也是。

汽车产业是一个需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过去一百多年多少汽车企业如同流水的兵,有些规矩不是几个产业巨头就能定制的,这是市场运营百年后的自然生态。



李耕


《轿车情报》总编辑

“汽车一加一”、

“走吧耕叔”、

“上车吧吃货”创始人


新能源车现在都比什么?电池和电机都只靠少有的几家供应商,不可能像不同品牌自有的发动机都能调出各自的感觉,加速度和续航里程决定于电池的容量和空气动力学的水平,因此电池底板就像搭积木,也变不出太多花样。要想得到优异的风阻系数,最佳线条的选择也不多,因此外形也同质化了,各自品牌的DNA还没形成就快都变成兄弟姐妹了。内饰更是将大屏变成了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固有甚至可能是唯一的认知。

这么看来,这些新能源车要想有差异,只有车机系统的功能多样性和性能稳定性。这也就给了那些数码博主们“评车”的机会。你看他们什么时候评价过这些车的驾乘体验和操控反馈,更不用说安全性了。而消费者也被带偏了,对于汽车工程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水平越来越不关心。真不知道这算是汽车消费的进步还是退步啊!



李克


FREECAR车势 

克总评车 创始人

无论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我认为最终还是离不开4P营销理论,4P是指“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推广(promotion)”。

产品是一切的核心,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诞生的。很多时候,当产品销量不好的时候,加大广告推广力度是本末倒置,要先改进产品适应市场才是核心策略。那些玩概念,大搞特搞营销最后都会销售。

就比如:我们熟知的诺基亚的领导地位被颠覆,不是品牌、质量以及价格出了问题而是,没能认清智能手机的趋势,是产品力与用户需求不再匹配的最终结果。

回到我们汽车行业。产品的核心是要符合时代的同时符合目标主流人群的需求。产品可靠性强,稳定,符合人性需求,不断迭代。

至于数码媒体基于造车新势力“电子数码化”特点介入汽车媒体领域,我认为这是社会化媒体泛化传播的新融合。对于品牌方来说需要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突出自身产品的方式,也是媒体行业/汽车行业“内卷”的表现。

综上,回到今天的主题,克总认为:先聚焦产品力,产品不好时,请先做好产品;而且产品永远有改进空间,无论何时身处什么行业。




王钢


《风度》出版人

其实任何行业和新技术的发展都是从无序到有序,政府只要适当指导,不要过分干预就好,市场会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自己的发展规则。新能源车是新事物,发展快超出所有人预料,混乱是必经的,不破不立,时间会改变一切的。





张琦


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

制作人、主持人

首先我想说,数码博主和汽车博主不是互相对立的两个群体,但是由于大家的专业背景知识不同,但是部分博主确实有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嫌疑,我们只能说是嫌疑,大肆宣传被歪曲或者汽车圈从未有过的一些评测维度,这就是在搅浑水了。汽车圈的内卷在2023年特别明显,有效内卷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企业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服务升级以及用户运营思维的升级。而无效内卷,隐性降本,价格战,水军互黑就是阻止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最酷祸首,这不仅是绊脚石更是汽车工业进步的罪人。车企必须面对压力转型生存,聚焦成本,聚焦全面电气化以及产品出海,才能有长期主义的发展目标。




周展


速度计(速度周刊)

主理人

其实汽车行业的数码化是无可逆转的,数码博主跨界汽车领域也是顺势而为,毕竟当蔚小理的官方宣传都只停留在算力,UI,冗余这些层面的时候,其实进入的正是数码博主德舒适圈,而曾经被汽车媒体人所引以为豪的知识护城河发动机,活塞,变速箱都逐渐消失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话语权被轻易取代也是正常。但毕竟汽车还是汽车,相比于手机,电视,iPad,它依然还有着底盘,悬挂,安全架构等专属结构,这些知识的护城河对于数码博主依然存在,所以我们与其去和数码博主们讨论算法和大屏,还不如继续深化我们的知识结构,让更多人从电动车是个数码玩具的误区中走出来,难道不是更好吗?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918关注 | 46作品
+ 关注
中国年度车的评委们,为你讲述车轮上的故事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