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人民的汽车”是如何炼成的(下)

和上汽、通用的故事

我们今天所说的五菱,通常指的是上汽通用五菱,成立于2002年,是我国唯一以“中中外”形式合资成立的车企。另一个不太有名的五菱,指的是柳州五菱,就是“上汽通用五菱”里面的那个五菱,成立于1996年,是五菱汽车反过来兼并柳州机械厂的产物,现在负责生产发动机和配件,反过来卖给上汽通用五菱,后来又以柳州五菱为核心,成立了广西汽车集团,前面设计了五菱汽车logo的那位韦宏文,现在就是广西汽车集团的董事长。

那这两个五菱之间,有什么关系?一句话总结,五菱和宝骏品牌都是柳州五菱的,只不过全部授权给上汽通用五菱了。而至于这个上汽通用五菱怎么来的,故事可就复杂的多了。前面说过,到了九十年代末,五菱已经成了微车领域的第一,但这个第一,是打价格战打出来的。而且微车这玩意吧利润薄,卖再多也不如轿车赚钱,就像AE86再快也追不上奔驰一样,利润率一度低到1.7%,到了2002年,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86.32%,就只比上期的神龙汽车低一点点,随时破产。

而且车型很久没更新,竞争力不足,企业内部的管理也是危机重重。至于长安、昌河之类的竞争对手,虽然过得也挺惨,但上市的上市,增发的增发,都从不同渠道搞到了钱,看哥们吃肉可比自己挨饿难受多了,五菱也着急找钱。那钱从哪来呢?恰好当时通用汽车正在全球扩张,中国市场自然不会放过。

1997年,通用就和上汽先后成立了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和上海通用汽车,发布了上世纪贼火的别克赛欧和君越。柳州市政府看着眼热,也有意撮合五菱和通用合资,从美国人那借点钱花花,先后制定了三个方案:最开始是在1998年左右,五菱想B股上市,用34%的股权引入通用汽车9000万美金,二者成立合资公司。通用不干,说五菱不赚钱,不想合资。但实际上是通用正憋着收购韩国大宇,钱和时间都顾不上五菱;

第二次,上头出了规定,一家外国车企只能跟两个国内企业搞合资,恰好通用的两个合资公司,合作伙伴都是上汽,于是五菱只能曲线救国,先跟上汽搭上关系。当时五菱想的是先把控制权无偿转给上汽,抱个大腿,再B股上市拉通用入伙。但恰好赶上B股市场对内开放,价格飞涨,如果通用以原始股价出资,折算国有资产流失,又没成;

第三次,跟海马和一汽的合作差不多,五菱把75.9%的股份无偿划拨给上汽,先成立上汽五菱合资公司,再以技术引进的名义,拉通用入伙,上汽、通用、五菱分别持有50.1%、34%、15.9%的股权,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上汽通用五菱。这活干的就很迷,五菱想要通用的钱和技术,通用想要五菱的渠道和中国市场,并且想把五菱打造成辐射整个亚洲的生产基地,上汽就牵个线搭个桥,直接拿走一半股份,凭啥啊?柳州市这么干,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但柳州市政府一直是个烂活制造机,这种事他们干了不止一次。1994年,用柳州特种汽车厂的全部股权,换来一汽在柳州生产特种商用车;1997年,用柳州汽车厂75%股权,换来东风的卡车和乘用车生产基地;2008年,用柳州市汽车改制厂全部股权,换来中国重汽在柳州的生产基地。用面子和厂子,换就业和元子,不亏。另一边,上汽和通用也不是啥好人。到2007年前后,通用在金融危机下亏掉了裤衩子,五菱是这么多品牌里,为数不多能奶大哥一口的,但五菱卖得越好,通用看得越馋,要是能五菱那15.9%的股权直接吃掉,多是一件美事啊。为了能拿到股权,通用拿住了五菱没有好发动机的软肋,一边在手里掂量着自家的发动机技术,一边勾引五菱:换不换?换不换?五菱不想换,但柳州市政府耐不住了,一旦卖掉股份,柳州将换来一个先进的汽车产业集群,GDP能再窜一窜。而上汽这边的态度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完全没管五菱死活,只跟通用说,收购五菱成功后,上汽通用50:50的股比要变一变,通用必须转让1%股权,保证自己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

五菱不干啊,大哥跟你心连心,你跟大哥玩脑筋是吧?2010年11月,三方最终达成协议,上汽50.1%股权不变,通用收购五菱10%股权,变成44%,五菱只保留了5.9%股权。但幸好保住了五菱品牌,也就有了我们开头说的,五菱授权五菱使用五菱品牌的故事了。而且通用还得向合资公司转让雪佛兰spark和别克凯越两个轿车平台,同时合资公司还得在柳州投资80亿,给宝骏品牌盖一个生产基地,出城剿匪,给柳州汽车接上一条腿。对,股权变更前,7月刚成立的宝骏汽车虽然名义上算上汽通用五菱自己的乘用车品牌,但实际上是三方博弈的产物,所以今天你看五菱和宝骏的车型为什么总打架,原因在这。但无论怎么说吧,虽然被通用算计了,但五菱也算是借通用的技术活了过来,这事谁都别说吃亏。而且有了上汽和通用两条大腿的五菱,迅速恢复了元气,甚至可以说是吃了火箭饲料,嗖嗖飞。

神车初现

2002年,五菱的一代目神车: 五菱之光上市,往前追溯,这车是LZW6320改进而来,就这车,后来还有个改进型叫世纪龙,大伙看着应该挺熟悉的,而6320的原型则是三菱第四代Minicab。而在合资公司成立后,五菱之光的成分就复杂了起来,五菱的品牌,上汽通用的技术,通用的发动机,缝合怪一个。但没有人比五菱更懂劳动人民更需要什么车,他们拉来通用的专家,把车型上市之后,市场反馈的小毛病一一改善,并且给原型车加宽了14cm后才推向市场,据说当时针对长安之星的销售说辞里,有一句“比你多拉一箱啤酒”,简单、粗暴、有效,直击痛点,值得我等广告狗学习。到了2003年,五菱之光的销量开始往上走,2006年五菱产销46万辆,直接干掉了当时微车市场的霸主:长安,再次成为微车第一。2009年,正赶上第一次汽车下乡,五菱成为国内首个年产销量破百万的车企,其中九成多都是五菱之光贡献的,防水补漏神车的段子啥的也开始出现,甚至2010年5月的《福布斯》杂志那张著名的封面就是五菱之光,上下还有两句话:“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中国的五菱之光能拯救通用汽车吗”。

另一方面,五菱的建设也没闲着。2003年年底,上汽通用五菱西部新涂装车间工厂奠基,雪佛兰SPARK也一起下线;2005年6月,投资超20亿的柳州发动机厂动工;还是6月,收购了青岛颐中公司,就是野马那期提过的,把罗孚车型技术转给野马的那个颐中;再后来,青岛的发动机厂和整车工厂先后投产,主要生产五菱荣光,通用也用五菱荣光挂上不同车标,卖到了世界各地。2010年,股权变更那年9月,五菱真正意义上的神车:前置后驱、超跑布局、遇强则强、动力不详、回本神器、能跑的印钞机、文能防水补漏、武能山路漂移、装载一车面包人还能沙地越野的五菱宏光正式上市。

这车对五菱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不再是之前那种,单纯为了拉货而生的微车,而是逐渐有了MPV的属性,甚至在五菱的官方宣传中,也说它率先开启了紧凑型商务车全新的细分市场,早些年火车站门口还有人用这玩意跑黑车。从五菱宏光开始,五菱慢慢的从商用车向乘用车转型,加上宝骏品牌宝骏560、宝骏730啥的几款爆火车型的配合,到了2014年,集团内部乘用车销量占比就已经过半,2016年开始,五菱连续三年当上了全国销量第一。这里插一句,五菱可不是合资之后才开始做乘用车的,早在1990年前后,五菱在二汽之前就已经接触过雪铁龙,花了两个小目标,引进了淘汰的visa生产线,并且小批量生产过,早期版本型号LZ1010MC,后期版本LZW7100,从型号就能看出来,五菱后期是拿到过生产资质的。

但后来因为跟二汽的合资有冲突,被上级叫停了,五菱再生产轿车,就是几十年后的事了。五菱是个很倒霉的车企,2018年,国内车市经历了一轮暴跌,哈弗吉利长安这些品牌的成熟车型也开始了降价,五菱旗下车型的销量被进一步吃掉,而被五菱寄予厚望的宝骏品牌,也像肾虚一样开始有心无力,销量一直下跌,虽然2019年换装了新的钻石标取代原来的马头标、发布了新车型,但车价上涨,老用户基本盘丢了,精致感又不够,新用户也看不上,销量继续暴跌,从2017年巅峰时期过百万辆,到2022年销量不足20万辆,只用了5年时间,五菱不得不考虑转型。

新的发展策略

事实上,大概是从2020年开始,五菱就意识到宝骏不太行了,转身就发布了五菱银标,说是主打高端、全球化,但其实就是想承接宝骏丢掉的市场,比如五菱凯捷和宝骏valli、五菱星辰和原来的宝骏530等等等等,你都可以找到对应关系。但从现在来看,发展的也就那么回事,雷声大雨点小。不过好在,新能源的风吹到了五菱这里。

2019年6月,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第一款新能源车宝骏E100全国上市,而在此之前,这小玩意已经在柳州、南宁、青岛几个城市上市了,就是今天在柳州街头随处可见的小电车。但售价要49800,有点贵,而且长得实在不算好看,跟早前知豆那些车差不多,再加上宝骏品牌已经在走下坡路,带不动,所以没能在全国铺开。

一年之后,五菱回过味了,我就是造低端车起家的,没人比我更懂省钱。转身就发布了五菱宏光miniEV,29800,mini开回家,销量直接冲顶,给特斯拉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五菱在这款车上真的是讨巧,五菱宏光这个名字本来就是网红,加个miniEV也算是攀个亲戚借借光。而且因为便宜且好看,五菱又在宣传上疯狂造势,什么文化节、潮流节啥的,基本就是电竞、潮牌那一套玩法,直接做成了网红产品,所以买它的人都把它当玩具而不是汽车,并不显得廉价,这小玩意开在路上,就算对面开的是劳斯莱斯也摸不清楚你的底细。

这一招直接给其他车企打傻了,车怎么能这么卖?怎么能这么便宜?这赚哪门子钱?不光中国纳闷,邻居小日子也想不明白,造车仙人们打算刨根问底,直接从中国买了一辆回去拆解,发现里面基本都是不是车规级零件,直接把民用产品塞进去,能用就行,坏了好修而且还便宜,但最后算出零件成本也要26900多,利润只有不到100块钱,五菱又给了日本人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

车企又不是做慈善,总还是要赚钱的。宏光miniEV的赚钱方式自有国情在此,卖积分远比卖车赚钱,桑塔纳那期我们说过,2020年底,一积分的价格大概要3000块钱,而一辆宏光miniEV大概能赚0.8积分,光是卖积分,2020年五菱就赚了大概13亿。但是,又得说但是,新能源车企越来越多,现在有媒体报道新能源积分已经跌到千元以下,始终被困在低端车市场里的五菱还是不赚钱。就拿2021年举例,上汽通用五菱卖了176万辆车,但净利润只有11亿出头,平均每辆车只赚六百多块钱,再看看上汽集团其他合资企业,五菱基本就是捡剩饭吃的。五菱后来也做过努力,出了kiwi还有最近新发布的缤果啥的精品小车,但价格上去了,销量就下来了,五菱是时候想想该怎么赚钱了,毕竟愿意为人民造车的企业不多了。

五菱的故事到这就告一段落了。我突然回想起,我爸以前好像也开过一台,给人家店里送货,我被挤在最后一排,那个小窗户不能完全打开,只能用一个扣往外推,时间长了就关不严,跑起来咔啦咔啦响,那几年我上下学的路上,没少跟货物挤在一起,也没少听那个车窗的异响,但刮风下雨也没被浇到。

所以别说中国没有汽车文化了,就你们天天改个破车哐哐炸街算文化,老百姓天天开个小破车赚钱难道就不算文化了?上千万从零开始奋斗的五菱车主同意吗?为什么一定要用别人的标准评判我们自己的生活?不是在网上发声就能代表所有人,更多的是沉默着奋斗的大多数,汽车文化不止享乐,更是生活,不要被别人牵着溜溜走了。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我是黄师傅,还想看哪些汽车故事,欢饮弹幕评论点钟,如果你觉得有意思的话,也可以转发给小伙伴,我们下期再见。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57关注 | 285作品
+ 关注
大小伙子谁不想开车啊~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