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阿尔法 罗密欧 Giulia Quadrifoglio 四叶草

昨天借着 @苏黎世贝勒爷 的活动,算是正经蹭上了Giulia Quadrifoglio 四叶草开。

当时这辆车 @黑天鹅 开着当摄影工具车,他活完事儿了,我说我来试一试。时间短任务急,我就直接带着他两口子开了。[笑cry][笑cry][笑cry]

有几个点,一定要说一说。

1: 声浪。这个声浪水平是目前我开过的这个级别的六缸车最好听的声浪。有着法拉利般的绵密细腻感。这点和德国车包括 M3/4,甚至 911 不同。

2: 驾驶员人机设计。方向盘的倾斜角度,即方向盘上端下端连线与垂直于地面法线角度。如果你有驾驶跑车的经历,你会发现跑车的一个最大不同是方向盘非常垂直于地面。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持握感,更好的利用方向盘来抵御激烈驾驶时的前后左右加速度保持身体稳定,在大角度打方向盘时,不会把肩部带离座椅靠背。房车能做很好的还有上一代的捷豹 XE。这个是个非常细节的人机设计,往往也会受到转向系统布局的影响。

3. 意大利车经典的转向管柱固定式拨片。与德国车热衷的方向盘跟随的拨片不同,意大利车坚定的想要使用这种拨片方式。我一上来也不习惯,但是开了一会儿后,发现这东西招人喜欢不是没有原因的。拉动拨片非常有操控机械的感觉,而不像德国车感觉就是按个按钮。实际上这个我也认为是最合理科学的,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你还是应该在弯道前完成档位选择。

4. 刹车踏板居中,无论左右脚刹车,都会有一个非常一致的体验。这点连 911 也没做到 [笑cry]。刹车踏板的行程轨迹向车头防火墙方向移动,而非一般车辆那般向车辆地板方向移动。这也是一个非常细节的驾驶体验。一般控制刹车咱们说是去挤刹车踏板,而这种轨迹的刹车踏板择更有利于细腻控制刹车力度。刹车踏板行程短,踏板力比其他车都要大一些,有竞技感。

5. 转向,Giulia 的方向盘助力标定基本上在性能车领域是最好的存在。一提到性能车,你们肯定想到的是标杆 M3/4。没错,对比这两兄弟来说,Giulia 的转向手感更为真实,没有 G 系列 M Power 的那种低反馈的电子感。宝马现在追求的是准,Giulia 在准之外,还保留了一丝沟通。这里我详细说一下。现在的电助力转向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输出很大的齿条轴向力,转向系统刚度极高,即便在车辆前轮达到横向力极限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挠曲让你感觉方向有飘忽感。同时还能让保舵力保持在一个让驾驶员可以轻松保持方向的水准。(你想象一下,驾驶车辆匀速行驶在一个环岛中,你会将方向盘打到一个固定角度维持住。缓慢加速到另外一个速度,前提是车辆不发生失稳,你保持方向的力度应该会增加。而这个保持方向的力度就是保舵力。)沟通良好,刚度良好的转向系统,可以让驾驶员轻易的维持方向盘转角,无需调整。并适当的降低助力力度从而让驾驶员可以更直接感受来自轮胎的反馈。为什么?1: 刚度高,转向系统挠曲小,转向响应更直接,转向系统随牵引力变化反馈快速直接,保持稳态转向能力好,不需要驾驶员不断调整方向。2: 前轮达到侧向力极限以前,由于主销后倾角导致的机械拖距和轮胎侧偏导致的气动拖距会叠加给转向系统一个反作用力,这就是转向回正力。而随着轮胎侧偏增加,气动拖距会降低直至变成负值,所以这时你感受到的方向盘反作用力是先大后小直至消失甚至还会自己向弯道里转的趋势。所以,转向助力标定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降低系数,也就是随着前轮侧偏,应该随之降低助力水平以便驾驶员能感受到轮胎动态变化。降低系数标定不好的结果就是,方向盘扭矩不会随转向角度增加而线性增加,驾驶员无法感知前轮动态,直至失去牵引力。G 系列 M Power 做到了准,做到了刚性好,但是不会给你太多反馈,也就是降低系数应该没有 Giulia 这么细腻。再就是,对车辆进行一个阶跃转向输入后,瞬间松开方向盘。这里模拟一个道路对转向系统的突然干扰。德国车包括宝马,保时捷,都会有一个轻微的超调震荡,也就是方向盘在回正之前会向反方向运动。Giulia 则有一个转向系统阻尼感,震荡少,直接回正。这里更多的是一个标定取向问题,不代表谁好谁坏。Giulia 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车头对转向输入的响应极快,车头与方向盘指向的相位差小。车尾活跃,横摆增益高。所以在连续的绕桩过程你会感觉到 Giulia 更灵敏。但是,同样的情况下,德国车的极限会更高。比如 M3/4,车尾的动态会更稳定,从稳定到失控的过程非常线性,驾驶员能更好的感受到这个过程。而 Giulia 从稳定到失控的状态发生非常突然。所以从这点讲,G时代的 M Power 能让驾驶员更为简单安全地把它开快,而 Giulia 是对驾驶员有更高要求的。

6. 底盘系统,与 G 时代 M Power 类似,弹簧较硬,车身动作快。(M Power 体感上更快一些)避震器调教倾向不同,M3 的感觉避震器阻尼更大,行程更短。Giulia 的避震器则感觉阻尼稍小,处理冲击稍缓。结果就是 Giulia 在路况稍差的路面上行驶车内震动冲击感更小,日常代步的话,舒适性会更好一些。俩车在侧倾控制,俯仰控制方面比较相似。由于路况因素,没有办法对比更多,有时间的话,再借来细致体验。另外,911 现在有个倾向,为了更好的兼容日常代步和激烈驾驶,喜欢用相对软一些弹簧配上巨硬的防倾杆这种方案。车身动作速度降低,但是碰上不对称起伏路,拉扯感极强。当然,这是不是为了配合推销 PDCC???[挤眼]

7. 内饰,Giulia 的内饰目前来看有点老了,豪华感不及 G 时代 M Power 的,当然更不如 AMG。不过,四叶草后排空间非常好,这一点优于宝马 M3/4。后排的乘坐舒适感也要好过 M3/4。如果你购买性能车的同时也有空间和后排需求,那么这一点上 Giulia 是胜出的。

总结一下吧,Giulia 有着典型意大利车的特点,强调人车沟通,原始有趣的驾驶感。但是内饰做工,豪华方面是落伍的(毕竟这车出来时间也比较长了)。如果你更注重细腻丰富的驾驶感受,Giulia 可以给你。但是如果你想要更快的圈速,更容易更稳定更易于操控的车辆,请出门右转找 M Power。对比同级别德国车来说,Giulia 是更挑人的。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Giulia朱丽叶
标签: 海选导购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3关注 | 14作品
+ 关注
喜欢汽车,热爱驾驶,分享汽车与驾驶背后的知识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