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布朗GP纪录片: 基努·里维斯打造的“极速求生”

基努·里维斯和简森·巴顿

国际知名影星基努·里维斯(Keanu Reeves)通过Disney+出品的全新纪录片《布朗:这个天方夜谭的F1故事(Brawn: The Impossible F1 Story)》,为2009年简森·巴顿传奇般的F1夺冠故事,获取了一个好莱坞式呈现的礼遇。您也许很难相信,明年(2024年)将是布朗GP和简森·巴顿共同完成“浴火重生”壮举的十五周年纪念。当年,这支看起来已奄奄一息的车队制造出了F1围场里的最佳赛车,并奇迹般地包揽双料F1世界冠军。

2009年初,罗斯·布朗以 1 英镑(硬币)从本田时任F1负责人大岛裕志(Hiroshi Oshima)手中买下了布莱克利的所有资产。他凭借围绕着“双层扩散器”概念所打造赛车——带来了令人折舌的性能优势,也令巴顿和其队友鲁本斯·巴里切罗在赛季初的比赛中独占鳌头。

罗斯·布朗

在耗尽可用资金后,布朗GP又殊死一搏,保住了世界冠军荣誉。2010年初,当梅赛德斯完成对这支独立车队的收购后,他们也成为F1唯一100%夺冠的车队——该纪录未来是难以被打破了。

日前,2009赛季F1就像一部在您眼前展开的好莱坞大片,进行了应有的电影化处理:里维斯在全新纪录片《布朗:这个天方夜谭的 F1 故事》中讲述了这个跌宕起伏的赛车童话。这部由四部分构成的系列纪录片已在Disney+流媒体服务上播映。

包括大量未曾公开的档案资料,以及对超过45名F1 圈内人物的采访。由巴顿、罗斯·布朗、伯尼·埃克莱斯通等人所组成的“全明星阵容“是否实现制作人的宏伟目标——制作一部赛车领域的《最后一舞(编者注:迈克尔·乔丹“公牛王朝”的网飞纪录片)》?预告片惯用 “不可思议的故事 “的陈词滥调,暗示我们将看到一个俗不可耐的“垃圾片“,可随着纪录片开场,却逐渐呈现完全相反的景象。

该纪录片致力于通过对历史片段的充分运用,来讲述故事,这点从本片开头就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作为首批可无限制使用F1历史档案的纪录片制作人,他们的努力得到了最好回报。例如:年轻的罗斯·布朗在一台上世纪80 年代的电脑上打字,为注定将关门歇业的比阿特丽斯·罗拉车队(他的首个F1 雇主)努力研发空气动力学套件;巴顿已故的父亲约翰·巴顿在跨界拉力赛中的表现则配上“F1之声”穆雷·沃克的解说。

基努·里维斯

这个童话的开始是在本田退出 F1 的“残局”中,但让故事栩栩如生的则是里维斯与众多局内人的对话。本片执行制片人——North One的老板尼尔·邓肯森表示:”我们每次与任何人坐在一起,因为是基努的缘故,他们都非常想告诉他一些事情。即使是伯尼,也热衷于说些他从没有透露过的话。”

自然,这也就让《布朗》与众不同。2021年在网飞上映的纪录片《舒马赫》给人一种奇怪的缺失感,缺少对这位七届世界冠军的过往采访,也缺少对其在赛道上常受质疑的行为进行不同观点的评论。例如:他的老对手达蒙·希尔对其的评价相当客气,算是毕恭毕敬。里夫斯亲力亲为的这部纪录片却没这些——甚至有很多观点“反对”人们所熟悉的 “童话”叙事,使本片获得了所需的平衡。

此外,这部纪录片的出彩之处在于,它的视角不仅聚焦“大人物”,还通过在车队工厂内工作的普通人讲述的轶事,使得故事增色不少。例如:在灾难性的墨尔本进站后——几乎每次进站都会因不熟练而损失大量时间,此前已辞职、改行做水暖工的加油员加里·霍兰(Gary Holland)被罗斯·布朗叫了回来,在每个比赛周末来 “救场“,另外还有机械师迈克·迪恩(Mike Deane)的故事。但也许最重要的一次亮相来自双扩散器设计的“始作俑者”——当年的车队初级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皆川真之。遗憾的是,日本人的出场时间最短,都可以以秒计。

还有许多布莱克利的知名人士也在纪录片中现身,如现任威廉姆斯车队领队詹姆斯·沃尔斯、梅赛德斯AMG车队赛道工程总监安德鲁·肖夫林(Andrew Shovlin)和法拉利车队高级性能工程师乔克·克莱尔(Jock Clear)。

皆川真之——双扩散器的“幕后英雄”

有趣的是,纪录片还展现了F1围场中非常罕见的一幕——F1 车队们短暂的“集体主义精神“。当本田在 2008 赛季末宣布退出F1,竞争对手们联合起来支持布朗GP,让这支车队能出现在次年墨尔本阿尔伯特公园的发车格上;与现在相比,他们则不让装备精良的安德雷蒂车队加入F1围场,真的有些令人啼笑皆非。

但这种“有爱“的场面并没能持续多久。关于谁供应布朗GP引擎的争论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视角,但当制片人讲述七支车队对BGP 001赛车双层扩散器合法性的抗议,以及威廉姆斯和丰田使用类似设计时,影片基调变得严肃,因为该设计改变了那个赛季的格局。

BGP 001在季前测试和赛季早期的比赛中碾压对手。时任法拉利主席卢卡·迪·蒙特泽莫罗称双层扩散器是一场”骗局”,并始终恼羞成怒,红牛领队克里斯蒂安·霍纳则一如既往地扮演着让人又爱又恨的“反派”,而伯尼无疑则是一群人中的“小丑”。

霍纳在大部分采访中表现得很和蔼,但其仍对FIA做出有利于布朗车队的最终裁决而耿耿于怀。考虑到他后来率领“饮料厂”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你会认为他已彻底淡忘此事。形成对比,蒙特泽莫罗直击今日仍很痛苦。2009 年亦是“跃马”成绩不佳的标志性时期,随后马拉内罗军团也从未真正摆脱这一困境——考虑到罗斯·布朗本人是本世纪初“红色王朝”的核心,这点更戳了这位意大利商界大佬的“玻璃心”。

基努·里维斯和简森·巴顿

随后的剧情更具浓厚的F1 政治博弈:从双层扩散器的纷争跳到伯尼在本田时期欠布莱克利钱的争论。当时,“F1大鳄”无疑试图扣留这笔资金,以便在权力斗争中将其从F1车队协会(FOTA)中剥离出来,毕竟,FOTA那时威胁要成立自己的锦标赛。

里维斯等人巧妙地描绘了伯尼如何未能将布朗GP变成自己的“棋子“。罗斯·布朗和布朗GP首席执行官尼克·弗莱跟法务一起,在合同中“设局”,最终与当时的F1版权持有者翻脸。这段故事无疑是一部成年人的 “生存之道”。

讲回比赛本身,在赛季初获得7站6胜后,巴顿在赛季中期的“崩溃“和巴里切罗的”救赎“引发了整个体育界的关注。巴西人虽一直落后于队友,但在瓦伦西亚街道赛和蒙扎的比赛中,他以激动人心的胜利发起绝地反击。随着世界冠军争夺战进入白热化,车队内部也出现了“裂痕“——在某些时候,布莱克利阵营并不像外界所看到的那样团结。巴顿和巴里切罗车组因隐瞒调校“参数”而争吵不休,迫使罗斯·布朗颁布了“家法“。

巴顿还讲述了自己的“崩溃“是如何影响了其驾驶表现,这既能满足铁杆车迷,也能满足那些对这项运动只有一点了解人的关注点。经过数小时在F1官方档案中的搜索,他绝望的无线电通话被挖掘了出来——在当年新加坡大奖赛排位赛仅取得第 15 名后,2009年F1世界冠军在和车队的通话中说道:”这是最完美的放弃方式,上帝啊!”他后来认真地告诉基努:“我感觉整个世界都在看着我失败。”

基努·里维斯和简森·巴顿

来到最后一集,开场引人入胜地探讨了巴顿是否真有”实力”。罗斯·布朗坦言,当他首次见到巴顿时,他并不确定这位“弗洛姆飞车手”是否真有能力挑战世界冠军头衔,而蒙特泽莫罗对这位圈内知名的“花花公子”的看法也很雷同。

然而,巴顿在世界冠军争夺战中紧紧抓住领跑位置不放。最终故事迎来了高潮——英国人在巴西英特拉格斯摘得了F1桂冠。在获得迪斯尼的礼遇前,这是F1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故事之一。

《布朗:这个天方夜谭的F1故事》或许缺乏《最后一舞》的文化厚重感,也没有《我心永随桑德兰(编者注:网飞足球纪录片,讲述英格兰知名足球队桑德兰的故事)》的情感牵引力。不过,该片的深度仍可与其他一流的体育纪录片相媲美,而且通过大量丰富而深刻的采访,该片充满了个人色彩——感觉没有《极速求生》那么矫揉造作,但比《舒马赫》或伯尼·埃克莱斯通的《幸运》要平衡得多。

本田时任F1负责人大岛裕志

令人欣慰的是,纪录片制作人本想制作一部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但这部长达四小时的系列纪录片却包含了如此多的细节,实际上已变成了一部与众不同的佳作。它是一部真正的 F1纪录片,而且效果更好。我们派道客认为这部纪录片“老少兼宜”,值得在这个冬歇期好好看一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汽车展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关注 | 3作品
+ 关注
一群在F1、WRC、FE、中国赛事围场里搬砖的“围场人”...... 国际汽联F1/WRC/Formula E/WEC年度媒体证持有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