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在冬季,一旦寒潮突袭,新能源车秒变“电动爹”,续航锐减不精准,冬天不敢开暖风,电动汽车的烦恼着实困扰不少用户。也有人说,提电车就要在冬天,因为它把最差的表现展露无遗,以后收获的皆是美好。
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汽车媒体人,我对近几年的电动车技术发展一直充满信心,但是周边朋友在冬季用车过程中的一些续航焦虑、充电焦虑等痛点,也的确让我对于电车在冬季的表现略有疑虑。但是,这个冬天我毅然决然下定了一辆ID.7 VIZZION,并在冬季提到了这辆车,经过两个周的用车体验,我对于冬季电车出行的焦虑彻底被它治愈。
精准续航 冬季续航不焦虑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市面上的大多数纯电新能源汽车续航都在500公里、600公里,甚至有的高达800公里,而且在一线城市,充电桩也几乎5公里覆盖,理论上讲,不应该存在续航焦虑、充电焦虑的问题。
但是基于电池本身的物理特性,在冬季,续航打折的现象依然严重,充电排队的问题依然突出。何时充电仍是没有充电桩的用户常常要考虑的问题,不少车型看着还有100公里的续航,结果在冬天跑了30公里就趴窝,这严重影响用户的用车体验。而在冬季的长途出行场景中,不少用户总要瞄着仪表盘上的实时剩余里程数,盘算何时充电,或者副驾驶的家人习惯性搜索着附近的充电站,这些担心,一直是困扰电动用户的痛点。
其实这些动作的背后并不是担心续航里程不够长,而是焦虑显示的剩余里程不够准。ID.7在续航显示方面的确优势明显,表现续航里程非常扎实,甚至实际跑的续航都要远高于表现里程。在其他车型中如果剩余20%的电量,再开出去是风险很大的,而ID.7则完全可以放心,可以说ID.7绝对是冬季出行的可靠伙伴。
这种精准续航得益于ID.7将整车所有耗电设备数据打通,根据导航实时交通路况、用户近300公里历史电耗等参数,创建的一套独有的长期电耗及瞬时电耗预估模型,做到续航里程显示足够准,给到的是能跑到的里程,表显里程也很线性,所见即所得,不用担心续航突然断崖下跌的问题,以真·精准续航打消我对于续航的焦虑。
很多朋友冬季开电车不敢开空调,对于我开的ID.7而言,这种操作大可不必。在热泵技术的加持下,即便在开空调的状态下,ID.7的续航也很扎实,足以满足我的日常通勤、周末带家人出游的需求。
我的日常通勤大概是一天80公里,一周400公里左右的通勤里程,ID.7一周充一次电足以满足我在冬季的日常通勤需要,再也不用想着排队去加油,同时我们单位周边商圈也有开迈斯,充电也非常方便,上班停车的时候顺便就把电充满了,真的既经济又方便。提车的第一个周末,我还带家人去了趟天津,单程150公里左右,全程300公里,即便是全程高速,ID.7的续航也足够了,对于我们周边的郊区游来说,也没有了找充电桩、排队充电的烦恼。
越级空间 远超意外的惊喜
续航是大部分的电车用户的第一刚需,除此之外,就是空间了。基于纯电平台,空间一直是纯电新能源车型的优势,空间更大,更灵活,也更平整。
大家一直都说ID.7的空间很大,我对ID.7 的空间表现,在提车之前虽然试驾时体验过,但是并没有在工作、生活场景中来体验过,更多的大都是基于数据参数而来的大空间。车身尺寸上,一汽-大众 ID.7 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4940×1859×1529mm,轴距为2969mm,虽然定位B级纯电动轿车,得益于MEB平台的加持,其在车内空间的整体表现可以媲美C级车,拥有了同级最优净值空间1910mm、同级最优后排腿部空间1014mm及头部空间959mm,为后排人员带来更好的乘坐体验。
当开过两周后,ID.7的空间表现的确给大我了很多惊喜。作为汽车媒体人,我们要经常外出拍视频,一辆车要在能够容下几位工作人员的同时还要能够装大件的摄影摄像器材,通常我们都是把大MPV来作为我们拍摄时的工作车,没料到一辆ID.7足以替代一辆MPV,能够满足我们日常拍摄工作的需求。
这种装载能力,除了后排空间,ID.7的真掀背造型带来的超大开口的后备箱也给了很大的帮助。基于掀背的造型设计,ID.7 拥有1036mm超大后备箱开口,是普通轿车后备箱开口的两倍多,行李箱空间同级最优达521L,在二排放倒的情况下,后备箱空间可拓展至1629L,为我们的拍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当然,这种灵活的大后备箱空间在我们即将到来的春节出游中,也是很多用户的刚需,不论是商场购物,还是带着一家人外出旅行,这个级别的灵活大空间是同级其他车型所不具备的。
细节设计 每一处温暖又治愈
对于一辆每天都陪伴自己,每周都陪伴家人的出行伙伴,ID.7以高品质赢得信赖,在细节设计上同样把品质拉满,处处彰显温暖关爱。
充电口设计是很多用户都没怎么过于关注的地方。ID.7 VIZZION从用户的充电场景出发,充电口设计没有像同价位其他车型那样设计在车辆左后侧,快慢充接口全部设计在了新车的右后侧,而是同时设计在了一处,当我们去充电时候,不再为该如何停车纠结。而且与大多数的充电口左右翻盖设计不同,ID.7充电口的盖子采用了上下翻盖的设计,能在雨雪天气充电挡雪遮雨的同时,插拔充电口也更顺畅。一些看似小细节的设计,却藏着一汽-大众对于用户的用心。
随着汽车消费升级,大家对于车的NVH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ID.7全系采用双层静音玻璃,全系使用自修复静音轮胎的设计,让NVH性能更突出,即便在高速上也不影响听音乐和家人沟通交流。同时,ID.7还首采了Smart Air隐藏式智能空调,内置气候传感器,能根据光照调整空调风向,让家人如沐春风。特别是冬季,也能根据温度和湿度进行调整,让用户再也不用担心车内起雾起霜。除此之外,ID.7还保留了启动键,采用播放暂停设计的脚踏板,让用户从燃油车切换至电车更顺畅,降到了用户从油车到电车切换的学习成本。
用车成本低 更经济更环保
很多人都说从油车切换到电车就再也回不去了,这种回不去不仅仅是驾驶质感上的线性,行云流水,也是用车成本低,更经济更环保。
以我每周400公里的通勤里程计算,ID.7一周充一次电足够,如果是用家里的充电桩充电,大概的充电成本是40元,公共充电桩大概是80-100元,而我的油车以前每周大概需要差不多一箱油,成本则是350-400元,这就意味着,每周可以节约300元左右的用车成本,一个月可以节约1000多元。
而在养车成本方面,ID.7同样具有优势,按照5000公里进行保养一次计算,ID.7保养一次只需200-300元,而油车则需要800-1000元,一年的保养费用也要节约不少费用。综合对比,买了ID.7后,的确更省更经济。除此之外,在专属充电服务上,一汽-大众的战略合作伙伴开迈斯充电站数量布局已超1500座,充电终端数量超12000个,全国充电网络覆盖200多个城市,能为ID.用户提供更便捷、更贴心的充电服务。
结论:这就是我通过两个周的用车体验带给大家的一份关于ID.7 VIZZION的用车报告,希望给即将买车的用户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未来,在用车过程中的更多发现,我也会不断和大家进行分享。
在智能电动时代,随着尝鲜用户向广泛的务实大众用户转型,可靠品质、实用体验、综合价值日趋重要,坚持长期主义的车企也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收获更多。ID.7是一款具有更高综合品质、更值得长期拥有和体验的产品,能经得起长期验证和体验。随着用户需求转变,我看好这款车在未来市场的表现,也希望更多的朋友成为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