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电池、动力系统,东风风行牢牢占据新能源技术高地

随着各大车企在新能源领域“打”得愈发火热,这块抢手蛋糕的瓜分方式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价格战这种直白的手段,技术战、创新战、造血战逐渐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的关键。从平台架构到电池安全,从动力系统到智能驾驶系统,车企们埋头钻研新技术,力求在新能源领域一骑绝尘。而有着军工背景加持,且早在宣布新能源转型之初就确定了“纯电+混动双线并行”的东风风行,似乎又凭借前瞻性布局和核心技术领先了一头。

EMA-E架构赋能,迅速占领核心技术高地

不管是新能源车型还是传统燃油车,无论是做一款车型还是做一个系列的车型,最重要的就是整车架构。只有有了规模化的架构平台,品牌新车型的开发迭代及可持续发展才有更好的保证。因此,自新能源汽车成为“香饽饽”以来,架构平台就一直是各个车企花大力气争夺的技术高地。

在这方面,东风风行底气十足。有着军工品质的赋能,东风风行转型新能源后的第一时间就是打造出了专属架构——EMA-E架构。从核心技术而言,EMA-E以超高拓展性兼容纯电及混动两大主流技术路线,契合于当前新能源发展的主流路线,混动满足现阶段“一车多用”的用户所需,纯电现阶段更聚焦于城市出行,并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从实际的用户利益点来看,EMA-E架构不仅做好了“超长续航、顶尖品质”两大长板,同时通过空间、安全、驾乘、可靠、动力等多方面大幅提升,让东风风行旗下新能源车型全面高能,产品实际表现相当突出。

具体而言,EMA-E架构可同时兼容5/6/7等10多种座椅组合方式,行李厢容积最大可拓展2800L,支持400-1200公里续航,全面满足不同用户的用车需求。在此基础上,东风风行更首搭华为最为先进的TMS2.0集成热管理系统,可有效提升车辆的冬季续航,一举击破行业技术壁垒。

铠甲电池四维防护盾,东风风行刷新安全新高度

在新能源时代,“得电池者得天下”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也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动力电池组,由于电极材料加技术构造的原因,存在着碰撞后可能会短时间产生爆燃的特点,对于车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东风风行转型新能源第二大研发重点便是带来了超安全铠甲电池。从技术而言,其拥有四维超高防护盾技术,从电芯、模组、整包到整车,如同身穿铠甲一般,四重防护加持,安全和性能都位居行业前列。

并且,东风风行铠甲电池已经通过了振动、冲击、挤压国标53项及企标90项验证测试,还拥有车云双平台安全预警,安全监控整包安全状态,异常状态及时预警三大监控系统,IP68级电池浸水防护时长可达24h,为国标的48倍。

除此之外,东风风行更将在从军工制造积累而来的工艺带到了新能源领域。在电池外侧的整包层采用高强度锰钢底盘护甲,可以有效防止凹凸不平的路面及硬物对电池的刮碰,包括行驶过程中车轮卷起的沙石硬物敲击电池也不会造成损坏,用户用车也更安心。

马赫双擎MHD混动系统,“双轨”技术路线

虽然智能纯电已是大趋势,但这种趋势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覆盖所有消费者,短时间内燃油车也不会迅速退出舞台。考虑到这一点,东风风行选择了“纯电+混动双线并行”的技术路线,在燃油车领域继续发光发热的同时,逐步转型新能源。

其中,在混动领域,东风风行带来了第三代马赫双擎MHD混动系统,最核心亮点就是采用了新马赫1.5T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可以达到45%以上,已是位居行业最高水平。众所周知,对于混动车型发动机需同时满足供电以及驱动的需求,而其更高的热效率无疑能让车辆的性能和效能或得更优表现,优异的数据表现也直观反映出了东风风行的技术实力。

如今,汽车市场变革愈发深入,东风风行突破技术壁垒,全力实现面向新能源市场的产品转型,并不断提振技术自信、产品自信、品牌自信和价值自信,开辟新能源市场新格局。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万关注 | 126作品
+ 关注
每天为大家介绍各种车型,感谢关注!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