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汽」中国以外的“电动车”热正快速冷却下来


作者:谢人杰

2月28日,外媒爆出苹果放弃造车的新闻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电动车”是否还是一门好生意?似乎已不言自明。

事实上,在苹果止损造车前,传统汽车巨头对于“电动车”也有了新判断。这几天,国内舆论都在解读奔驰管理层在2023业绩沟通会上的表态。

2021年,奔驰表示,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30年奔驰产品将实现100%新能源转型,而2025年走到进度的一半。2月22日,奔驰CEO康林松则表示2025年的计划挪到2030年,而2030目标则需要“走着看”。至于“2039愿景”(产品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康压根没提及。

其实奔驰算是口风严谨的,当初许愿的时候,也不忘加上前提。现在首阶段目标推迟、二、三阶段目标没影儿,那就是市场条件已经不再具备。


转型不顺

2023年奔驰销量基本持平,营收只涨了2.1%,但很赚钱。利润飙升59%,达到创纪录的31亿欧元。乘用车税后净利润率高达12.6%,轻货净利润率15.1%。

中国市场一如既往提供了奔驰30%的全球市场容量。整体上看,2023年业绩相当不错,本来无需CEO在财报会议上多费口舌。但是,新能源转型不利。2023年奔驰在全球交付了40.2万辆新能源车,占据整个销量(204.4万辆)不足20%。照目前的速度,无论如何一年之内不会发生奇迹。2025目标泡汤,管理层几乎捱到完全没希望了才向投资者说明。

康林松表示,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之间的成本平价,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也就是新能源车型的制造成本将在十年内不会低到燃油车的水平。但这一轮价格战里,BYD已经被会意为“比油低”。中国品牌新能源的成本塑造能力,和康的说法刚好相反。简单说,2023年燃油车业务风采依旧,新能源也依旧扶不起来。关键是燃油车赚钱,而新能源赔钱。以前大家都理解,这是转型的代价。但所有跨国企业都对一个问题比较茫然:假设“转成了”,那便如何?他们实际担心的,即还能赚到如今这些利润、保持全球市场份额以及品牌咖位吗?加速转的这几年,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这个问题的答案越来越不乐观,原因明摆着,所有跨国车企的中国新能源业务,无不陷入苦战,更为不客气的说法是基本都被按在地上摩擦。

理论上,菜就多练,中国品牌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跨国车企很难接受从王者回到青铜的心理落差。

明明燃油车技术积累,中国人追之不及。换了赛道之后,工业克苏鲁就露出獠牙。那为啥还转,找不痛快吗?


监管压力减轻的缘由

转得不顺利当然是好理由,当初奔驰设定的约束是“市场条件”。而对于燃油车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新能源转型的最大动力,或者说压力,来自监管。欧洲曾经是碳中和的扛旗者,在一系列气候议定书中维持自己主张的边界。其中美国政府的态度反反复复。这也正常,从106年前开始,美国的基本国策就是国内政策不受国际条约的约束。这其中最大的变数是中国。上世纪90年代《京都议定书》不说,最近2015年《巴黎协定》之后,不足10年时间,中国已经从需要讨价还价的跟随选择者,变成绿色能源的扛旗者。扛旗的只能有一个,当然是替代了欧盟。

2024年1月,欧洲最大的光伏制造公司梅耶博格表示,4月份关闭德国工厂,除非德国联邦政府能提供承诺的资金。欧洲光伏产业早就玩完,这一次不过是约定了葬礼时间。因为组件公司苟延残喘,上游全捏在中企手里。此事对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反补贴大战,有启示意义。欧盟穷尽了所有贸易救济手段和关税措施,并竭尽所能地采取了政治施压、商业勾兑谈判,努力的时间也长达11年,仍然没有改变结果。已经持续两年的俄乌战争,流血的固然是斯拉夫兄弟,吃到饱的是中美印,埋单且家里一片狼藉的是欧盟。只要看看欧盟内法德意的经济数据,就一目了然。对德国来说,正在经历一次快速去工业化过程,其进程之惨烈,堪比德累斯顿大轰炸。

鉴于工业能源体系已经严重不支持工业部门保持原有竞争力,跑路是必选项。德国车企产能重新部署,去北美就又回到旧能源老路,不仅继续要打脸,且不是面向未来能源方向。而在中国加码,就要被美敲打,好处是能够利用这个国家全球独一份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和极具竞争力的能源基础设施。天然气和电力无法保障工业,欧盟唱了20多年的碳中和高调,理应调低。其主张对气候的意义另说,其地缘实质,就是利用绿色经济的技术优势,打压新兴工业经济体,其实就是中国。时至今日,印度的制造业占据其GDP比例(15%)徘徊不前,不值得担心。当打压对象成了优势方,这个游戏就玩到头了。剩下的是如何收场,以及交代的话术而已。我们也许多虑了,可能不存在“交代”一说。


重新捡起仍然顺手的旧武器

2月19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竞选第二任期。英媒幸灾乐祸地表示,关于未来路线,冯传达了某种转向:似乎昨天最重要的绿色转型,忽然不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竞争力、移民和防务。短期前景是异常清晰的:欧盟很难坚决执行此前制定的排放减碳标准。2023年夏天公然开了后门(允许2035年后继续使用“合成燃料”),而德国政府在2023年底让新能源补贴“突然死亡”。一个接一个信号,如同黑夜中连续升空的照明弹一样明显。而奔驰作为绿色转型的口头激进主义者,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就剩那么一说。眼下连说都不敢说了。

欧盟全域新能源投资和消费市场放缓,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人不是把持了领先身位吗,追不上就不追了,回到自己的优势赛道,顺便竖起隔开的栅栏。巧的是,美国人也这么想。福特和通用纷纷推迟或者搁置新能源供应链投资。全球汽车市场看着杂七杂八很多摊儿,其实中美欧加起来就占了70%。后两者体量上与中国堪堪匹敌,他们躺平了,若能带动剩下的躺平,就有望把中国人搞成少数派。这么做不是为了约人吵架,而是要在第三方市场继续站稳,而不是将它们丢给从养蛊场杀出来的中企。唐唯实和马斯克都表示,如果没有关税,中企将在全球碾压对手。唐表示,贸易保护无法解决其他地区的问题,必须在拉美、非洲、中东和亚洲直接面对中国对手。

用什么面对,当然还是燃油车,新能源又玩不过对方。奔驰现在看似只是推迟实现转型目标,实际上可以视为搁置。

落后方放慢脚踪,领先者可不会停步等待。以后任何时候回归新能源,都会比现在面临更大的差距。

以气候和人类命运为借口的产业竞争游戏,似乎现在就要进入垃圾时间,而非等到预定揭锅的2035年。从这一点上看,欧企称不上一个坚韧的对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热点聚焦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4关注 | 903作品
+ 关注
有人气的汽车新闻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