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10 位大定/提车车主:他们为什么选择了小米 SU7 ?

上市一周,小米 SU7 的「大定」破 10 万,锁单破四万。

对于小米来说,这样的订单表现,当然是对小米埋首造车 3 年的巨大回报。而小米之所以能够收获这样的订单表现,与小米 SU7 的产品力和品牌知名度是分不开的。

在品牌方面,小米的国民度相对于其他车厂堪称是遥遥领先,雷军本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更是横跨数码圈和车圈两个圈层;在产品方面,小米 SU7 努力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是一款标准的 C 级车,同时还拥有小米的智能生态。

在 20-30 万级的市场中,小米 SU7 拥有非常明显的品牌力和产品力的优势,不仅转化了米粉用户,还吸引了很多路人下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 SU7 是小米的第一款车,但雷军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不过,伴随着订单在短时间内的疯涨,小米正在陷入 SU7 产能告急的幸福烦恼之中,交付周期也随之拉长。

目前,根据小米汽车 APP 的最新显示,SU7 Max 版现在锁单后预计 28-31 周交付,标准版和 Pro 版的交付时间则均为 26-29 周。这将非常考验锁单用户的耐心、准备锁单的用户的决心以及小米汽车官方处理与用户之间关系的细心。

在很多用户都在满含期待等着提车的当下,我们找到了 10 位小米准车主和已经提车的车主,跟他们聊了一下购买小米 SU7 背后的考量,以及提车之后的体验。

他们有的是小米的米粉,有的是路人粉,有的则是纯路人;他们有的毫不犹豫就下了单,有的咬咬牙提高预算也要下单,有的本来不想买车,看到小米 SU7 之后就一不小心没忍住买了一辆车 —— 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车主「路人甲」:全是惊喜,惊喜到没有惊喜了

所在城市:青岛

身份描述:26 岁,男,互联网服务公司老板

选购版本:小米 SU7 Max 版(未提车)

车主自述:

小米 SU7 是我买的第 4 辆车了,刚学完车练手的时候开的是现代,后来又买了宝马五系和小鹏 P7,现代已经卖了。平时除了通勤之外,我还会去开车跑跑赛道和跑山。我觉得现在开的小鹏 P7 也还行,如果小米没出车的话,我也没有再买一辆的打算。

我算是半个米粉,买了很多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 小米 SU7 这台车最吸引我的就是性能和外观,去年 10 月份伪装车上路的时候,我就关注到了这款车,后来在技术发布会上了解到这台车的性能不错,所以在发布会之前就决定买这台车了。

虽然 SU7 是小米这个品牌的第一台车,很多人说要观望一下,但我并没有犹豫。这是因为我知道,我一直比较信任的一位造车大牛带团队去了小米,事实也证明了这辆车确实很优秀。

3 月 28 日发布会的时候我全程听了下来,整个人还是比较激动的,价格出来之后比我预期的要低,本来觉得 Max 要卖到 33 万左右。

在这三款车里,我觉得性价比最高的就是 Max 版。我对这款车的感受就是全是惊喜,惊喜到没有惊喜了。 我本来以为小米的第一款车可能不会去做轿跑,会倾向于做中型 SUV,但是小米给我出来个 C 级的轿跑,这让我觉得格外惊喜,因为我喜欢驾驶的乐趣。

这台车的外观也是个非常显著的亮点,虽然很多人说像保时捷,但我觉得保时捷可能已经把空气动力学优化到最好了,如果想做到极致的空气动力学,保时捷的外观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这台车在设计时可能不是主观地想去模仿保时捷,是它要做到这个空气动力学,只能选择这样的外观。

由于小米 SU7 太火爆,我到现在都没有试驾过。整个青岛只有两辆试驾车,清明节期间我去门店找我的销售,发现很多人都从济南、潍坊这些地方坐高铁过来试驾,每辆车基本上都会排十五六个人。当时下单已经要半年后才能交付了,所以大家都对交付时间的顾虑比较多。

车主「创创」:早买早享受

所在城市:郑州

身份描述:20 岁,男,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

选购版本:标准版,决定改配为 Pro 版(未提车)

车主自述 :

我现在还是学生,买车对我来说不是刚需,主要是平时开着玩,家里给我买车的预算是 30 万。小米 SU7 是我自己的第一台车,家里爸妈分别有一辆别克和五菱。

我本来没有这么早买车的打算,家里也不太支持这么早买车,买车前也没仔细了解过其他车型,所以发布会结束后还在犹豫,但实在对 SU7 太心动了,就还是下定了。去店里试过之后,我才锁单,以至于要等 20 周才能提车。因为我非常期待提车,等得很着急,所以现在又在纠结交付时间过长的问题。

我是一个资深米粉,主要折服于雷军的个人魅力,我的手机、平板、电脑,家里的空调、电视、净水器、牙刷、吹风机,都是小米的,它的大宗产品基本上都用过。

上高二时听到雷军要开始造车的消息之后,我就开始关注小米的汽车。后来陆续关注到小米汽车有自建的工厂、还挖了人过去,这些都让我对小米的汽车更有信心。我愿意买小米的第一款车,主要就是相信雷军,相信他造车的决心和能力,而且这款车的品牌形象比较年轻,偏运动风格,外饰让人耳目一新,也主打驾驶感受。

发布会前我猜测这款车至少 22 万起步,所以价格发布之后,看到起步价是 21.59 万,还送了很多配置,觉得超出了我的预期。选标准版是因为我一直不太相信城市 NOA,而且我很喜欢驾驶的感受,在城市里面开车的话还是会自己来,标准版也有高速领航,所以很适合我。

试驾时我觉得这款车的细节设计对驾乘人员的照顾很贴心,比如隐私玻璃、手机支架和放雨伞的空间。

这台车的车机交互做得也比传统的车企好很多,跟正常操作平板的感觉差不多。我爸妈的车跟手机互联操作都比较繁琐,而小米能够很方便地把手机上的内容传到车载中控屏上,我对这点很满意。

除此之外,小爱同学能操控的东西也很多,基本上人在车里能操控的,小爱同学都能操控,比较让我惊喜的细节是这款车做了五座五音区交互。跟同学一起去试驾的时候,我坐在后排想让副驾的座椅往前移,小爱同学说只有副驾的人才能操控,当时我就觉得这一点很智能。

雷军宣布可以限时改配之后,我参考了很多朋友的意见,觉得 Pro 版更适合家用,而 Max 版更适合极致体验,于是决定把标准版改为 Pro 版。现在发现还是续航越长越好,就跟手机一样,电池越大用着越放心。

虽然要重新排队,但加 3 万可以得到更长的续航,还有跟 Max 一样的激光雷达和算力,并且送了可以用按钮调节的电动尾翼,比较帅气,这 3 万还是比较值的。

家里人会比较担心太早买车之后容易过时,但我觉得早买早享受,之后万一发财了再买辆新的呢。

车主「Aaron」:小米的优势就在于生态和外观

所在城市:上海

身份描述:25 岁,男,英语老师

选购版本:标准创始版(未提车)

车主自述 :

我是上海本地人,工作也在上海,买车除了自己开还需要兼顾一下家用,买车的预算在 20 万左右。家里有一辆 2014 年买的新桑塔纳。之前考虑的都是比亚迪的宋 L 和唐之类空间大的车型。本来小米没出车前想定宋 L,熬到小米出车之后就没再考虑 SUV,价格出来之后咬咬牙加了一点预算,买了标准版。

我们全家都是资深米粉,都用小米手机,家里基本上全都是小米的设备,老人也已经习惯平时喊小爱同学问点事情。所以我买车会比较看重生态,其次是颜值;加上小米 SU7 这辆车,就成功打造了一个人车家全生态。父母本来很喜欢宋 L 这种空间大的 SUV,但考虑到是小米,他们也就没话说了。

发布会那天我在绍兴玩,硬挤出时间全程看完了发布会。21.59 万的价格出来以后,说实话我有点失望,之前的预估是以为雷军会再出一次「1999」,结果没有。

发布会当晚我还没有决定下定,因为资金要周转,家里预算也卡得比较紧,想着熬一熬等它降价,后来又出了一批创始版,我就觉得不能再等了,就直接下定了。因为是创始版,我考虑到时候二手出掉也能多一些钱,所以觉得不亏。

相比其他同级车型,小米的优势就在于生态和外观。我之前也是苹果用户,苹果能做到的设备共享和互联,小米也能做到。配置划分上,标准版和 Pro 版没开放 HUD 选装,标准版也没有激光雷达,我觉得不太合理。但我开车技术还可以,不太需要智驾。

试驾下来感觉跟我家油车差不多,动能回收可以调成 0,这点做得很好。我平时开车习惯听音乐,所以觉得它的亮点在于手机上播放的音乐直接投到车机,屏幕也可以投到车机上,一键连接 WiFi。

我希望它的车机接下来能够做到跟家里的设备更深入地互动,比如回家以后能够自动切换回家模式就好了。

车主「金箍咒」:小米的出现真的很及时

所在城市:合肥

身份描述:29 岁,男,程序员

选购版本:标准版(未提车)

车主自述 :

小米的产品性价比和品质都不错,我经常用小米的产品,手机从一开始的 2S 一路换到了现在的 14。现在买车主要是跟女朋友一起开,偶尔需要开车回 200 公里外的老家。

我对车已经研究了很久,对买车的要求首先要是纯电,因为续航足够我用,并且电车的使用体验比油车好太多。感觉油车已经是旧时代的产物了,再加上我是一个程序员,非常喜欢电车智能化和科技感。其次,SUV 的驾驶体验没法跟轿车比,所以我也不考虑 SUV。

我从去年 9 月就关注到了小米 SU7 这台车。虽然着急买车,但尽管已经试驾了 10 辆左右的电车,也一直没有找到特别符合我口味的,所以小米的出现真的很及时。

25 号静态品鉴的时候我去看了车,28 号晚上在交付中心看的发布会,当时已经可以进车里体验车机、观察内饰。

当时觉得从这辆车的用料来看,包括真皮座椅、车漆、标配的 19 英寸的米其林轮胎,电池最低配的也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高配的是宁德时代的,卖 21.59 万挺值的。再加上互联网大厂过来做智能汽车,在车机智能这一块简直是降维打击。价格公布前,我的预估价位就是 20 - 22 万。

「好米知时捷」,选择小米,颜值是很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我也看重内在。小米的悬架结构为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底盘都是全铝合金,这些细节就决定了它不会是一台差车,很值 20 万的价位。再加上小米人机互联的互通性比较强,小爱同学也用习惯了。既然小米能出汽车,而且出得很好,何乐而不为?

另外,小米解决了大部分电车平台存在的容易晕车的问题。电车容易晕车不是因为加速快,而是它的加速过程不是线性加速,这件事调教起来还挺费时费力的,小米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所以小米的标准版虽然看起来性价比不是很高,实际上它并不只是把钱花在了表面的东西上,而是把大部分资金花在了驾驶、调教方面。

比较遗憾的点是,标准版没有标配 800 V 平台,这一点我有点费解,极氪 007 就是全系 800 V。这一点我比较看重,因为电车的问题就是续航和充能。我相信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如此重视,以后一个服务区最起码能布十几个 800 V 平台的充电桩,这样电车也可以去川藏这种地方自驾游,虽然可能一年都用不到一次,但还是想有一个 800 V 来托底,而且能耗也会更低。

虽然我选的这个小米 SU7 是 400 V,但它用的是全系碳化硅,在 400 V 里应该算不错的。我觉得小米的三电系统也很不错,虽然相对于特斯拉要差一些,但相对于其他国产车都要好。

不过,我从来没考虑过特斯拉,虽然它的技术确实强,但就像国产手机和苹果手机的差距一样,现在的差距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差距了,现在是完全可以放心买国产的。自动驾驶方面,我相信以后华为和小米会做得更好。

车主「叶子」:这台车非常适合女生

所在城市:珠海

身份描述:26 岁,女,基层政府工作人员

选购版本:Max 创始版(已提车)

车主自述 :

我是和男朋友一起买的车,之前一人开一辆家里的日系油车。我们打算今年或明年结婚,而且油价不停上涨,觉得该换辆新车了。看完发布会过后,我们发现 Max 创始版的性价比最高,除了 Max 版独有的 HUD、空气悬挂之外还赠送车漆,就在发布会当天抢到了创始版 Max。

珠海现在还没有交付中心,所以我们去佛山提的车。提车回来的路上,我们发现这辆车的热度真的很高,知道我们买了小米 SU7 之后同事们已经开始找我们接龙排队预约试驾。

提车之后,我们一路上一直处在一种被其他车围绕、故意并驾齐驱、被行人行注目礼的状态,还有司机右手开车左手拿手机探出车窗录像,甚至在等红绿灯、在停车场和充电的时候也会有人过来跟我们交谈。

这种状况已经让我觉得有点影响交通了,希望小米赶紧加快交付速度,满大街都是小米的话大家应该就见怪不怪了。

体验下来我们觉得超出了预期,尤其是大灯的表现很惊艳。雷军在发布会上没讲到这个细节,但我觉得它是个非常好的营销点。很多车的大灯都很暗,我的夜间视力不太好,小米的大灯照得非常清晰,既亮,又不会对对面驾驶员造成干扰。车上一些小细节也很贴心,置物空间很多,比如杯架能稳稳地放住两杯奶茶或者咖啡,之前很少有车能做到这样。

但还有些细节不太满意,我们发现小米汽车的座椅有点硬,尤其是副驾驶座位没有坐垫高低和角度调节功能,可能会影响舒适度。后排空间一般,我男朋友的朋友们个子都在一米八左右,坐在后排的时候头部空间不大。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了车辆的智能系统还有一些改进的空间,比如蓝牙钥匙和车机账号的匹配问题,无线充电位只做了一个,还有小爱同学语音助手没有免唤醒功能。我觉得作为一个做了这么多年语音助手的厂商,不应该是这个表现。

我觉得这台车非常适合女生,不只是外观漂亮,驾驶性能也很好。有时候女孩子开车不果断的原因,可能是对车的掌控不那么熟练,所以车的操纵性高是很有帮助的点。 如果开一个加速本来就比较慢的车,一纠结犹豫可能就会错过时机,而性能高的可以帮助我快速做出决策。我觉得女孩子可以多试试智驾,在高速口变道这种情况,可以比自己操作更及时且安全。

车主「陈先生」:买这辆车带点赌博的成分

所在城市:上海

身份描述:28 岁,男,汽车设计师

选购版本:标准创始版(已提车)

车主自述 :

这是我的第一台车,用车对我来说算半个刚需。我通勤用不着车,跟女朋友隔得太远,所以需要有辆车方便出行。我最在意的是车的驾驶质感,需要开起来有意思。在下定小米之前,我已经订了极氪 007 ,抢到小米后把极氪退掉了。

其实从内心来讲,我认为极氪 007 的配置比小米要好,但小米带来的额外价值太多了,一个是热度,一个是情绪价值。

因为身处车圈,我有小米的设计师朋友和跟小米的供应链相关的朋友,他们的反馈都是小米第一款车的用料都非常好,对标奔驰 S 级。小米跟其他车企的故事也很有意思,最重要的还是当晚的热度实在是太高,作为一个追赶潮流的年轻人来讲,不追这波热度都有点不符合人设对吧?

它的性价比也是体现在热度上,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开一辆创始版上街,你收获到的注目礼是保时捷也带不过来的,所以从热度、情绪价值这方面来讲,它的性价比非常高。

但是单论配置的话,它的性价比也一般,我觉得低配跟高配性价比是类似的,它们面向的是不同的客户。

价格和配置公布之后,我觉得 Pro 版的配置明显不合理,如果去掉智驾这个配置的话,中配跟低配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贵出来了 4 万,里面有至少 3 万是为智驾付费,行驶和底盘是一样的,中配和低配都没有空气悬架、CDC、大卡钳,就是多了个激光雷达和一个大一点的电池,这些东西没必要有 4 万的溢价。

我家里有一堆小米的电器,现在手机也是小米的,提车后我浅浅体验了下手机跟车机的互联,感觉非常方便。对于一直关注新能源车的人来说,小米是从第 98 步走到了 99 步,但对于用惯了传统油车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实现了 0 到 80 的飞跃。不过对比来看,小米的车机互联只能算是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但形成不了领先式的概念。

不过对雷军我还是比较放心的,整个发布会也非常谦逊。不管这是企业家的表演成分还是立人设,他都需要用实际行动贯彻好的品牌形象。

提车后的驾驶体验超出了我的预期。前期的电车都会遇到的问题是,要想舒适就只能做得死软,电车如果软就很容易晕车,再加上动能回收,就是一摇一晃开大船的体感了。如果硬就是死硬,像小鹏 G6 那样,你会感觉像是坐在钢板上。

我选的虽然是小米的标准版,但它的标准版调的是很运动的悬架,我不觉得它是一个舒适性的取向,急加速急刹车的话,女朋友坐在副驾会有点晕,如果想要乘客不晕,脚法要很细腻。

但如雷军所言,小米 SU7 绝对是一个很好开的车,自己开会很爽。如果把动能回收调成 0,基本上就是一台没有换挡迟滞的油车。我可能也没开过多好的车,这是我开过的质感最好的一辆车,但坐的人估计是有一点辛苦的。

后续 OTA 升级的话,我希望它能增加一个露营模式或小憩模式。此外,车辆的宽度也是一个值得优化的问题,它宽度已经快到两米,跟极氪 001 差不多了,宽度在一米八出头是比较合理的。用自动泊车停立体车库的时候我会不太放心,提车后尝试了一次失败了。

我觉得小米 SU7 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以一个 30 万价位的车去看待它,它其实就是个 20 万的车,在细节设计上也是能省则省。如果群众的期望是 20 万,它就符合表现,但如果衡量标准去到 30 万,大家就会以豪华的标准去要求它,它就够不到豪华的标准了。

选择小米对我来说意味着牺牲了品质的稳定性,因为这是小米的第一款车,很多东西没有经过验证和大范围测试,在细节上可能会出一些小问题。买这个车带一点赌博的成分在里面,就赌它不敢让第一辆车出事。

买车都是我自己出钱,女朋友一般没什么意见,她可能觉得有车就好,但提车那天我们两个嘴角的笑容就没有停下来过。第一她真的觉得这个车很帅,第二就是太满足虚荣心了,路人都在看。

车主「LL」:我是从产品去认可这个车,而不是品牌

所在城市:上海

身份描述:28 岁,男,汽车媒体运营

选购版本:Max 版(未提车)

车主自述 :

我自己的行业与汽车相关,所以去年 9 月份就开始关注小米的汽车,我给买车的预算是 30 万,发布会当晚就直接下定了 Max 版。

之前觉得小米 SU7 Max 版应该能到 35 万,至少会跟极氪的 YOU 版 32 万同价,结果它还更便宜,所以价格公布之后我觉得超出了预期。

我买车会把驾驶放在第一位,买小米最主要的因素也是驾驶。我一开始还觉得小米的外观不太好看,国内设计最好看的车是蔚来,但蔚来的底盘相比极氪和小米都有差距,不过我也不是很在意外观。

小米之前是个手机厂,软件对手机厂来说不是一个特别难的事情,所以我不太担心小米 SU7 的智能化水平或辅助驾驶会有什么问题。

之所以如此信任小米的汽车,是因为我一直很看好极氪的浩瀚平台,极氪的车我就很喜欢,之前除了极氪我也没考虑过其他车型。我也很相信小米自研的摩德纳平台,对小米的驾驶有很大期待,不觉得它的驾驶会差。

买极氪的话,你要去妥协它的颜值、软件和智驾,但买小米这些都不用妥协,它的驾驶还比极氪更好,所以我觉得已经可以无脑的选择小米了,30 万价位里没有比它更好的车了。我觉得就算一年后、两年后,这个价位也没有比它更好开的车。

因为它完全不像第一台车的样子,它目前都表现出来的产品力已经比新势力二代、三代的车都要强。这个车在驾驶层面上我已经找不到需要提升的地方,完全已经在我的需求和驾驶技术之上,除非我进步特别快,已经到了可以跑赛道的水平,才可能感受出它那个车的极限。日常开的话,我觉得这个车无懈可击。

我不是米粉,也没有长期用过小米手机。所以我不是从品牌去认可这个车的,而是从产品去认可这个车。 没开这个车之前,我对它的信任是基于极氪,开过之后,我对它的信任就是基于感受。因为它的感受真的特别特别好,操控真的很好,运动感真的很强,真的很舒适,真的很高级。

车主「侯先生」:不只是好看好开,还用着舒服

所在城市:沈阳

身份描述:25 岁,男,研究生在读

选购版本:标准创始版

车主自述 :

其实我今年没有用车需求,明年研究生毕业之后才需要用车。我在买小米 SU7 之前不光没有试驾过,甚至都没开过几次电车,也没想到今年会买车。

选择小米主要是相信小米这个品牌。 我从很多年前上高中的时候就是米粉,当时除了用小米手机,还买了一些小米周边,比如小米的运动鞋。我从小米 4 开始用买,到现在已经换了七八个小米的手机,没用过别的品牌。现在除了手机之外,家里有一整套小米的智能家居,大概 70 多个设备,全套都是小米的话用着很舒心,买车的话也会优先考虑小米。

从高中那会儿大家就在开玩笑说等以后小米造汽车了要买一辆,没想到几年之后就真有汽车了。

我在买车时非常看重驾驶质感。我爸有一辆很老的奇瑞,去年年底给妻子买了一辆大众探歌,但发现 SUV 开着也没那么舒服。小米没出车之前,电车里面也就特斯拉能给我这样的质感,所以之前考虑的是特斯拉。

用一个词来形容小米的话就是刚刚好。 不管是它的外观、动力操控,还是它的内饰等等,它没有什么都给你,也没有什么花里胡哨那些设计,这就是我想要的。

价格公布之后没想到 Max 版会这么便宜,我的预估价位是 34 万左右。本来我定的是普通 Max 版,要等 20 多周,过年的时候能开上,但后面抢第二批创始版的时候只抢到了标准版,我还年轻,觉得标准版也够用了,等以后智驾成熟了可能会换一辆。比较遗憾的是标准版没法体验空悬、尾翼和 HUD。

虽然这款车很受女生欢迎,但家里最不想让我买小米的是我对象。因为大多数人对小米的认知还只停留于在中低端市场打性价比,而我对象之前没开过电车,对车的认知还停留于传统油车时代。她会觉得加点钱的话能买辆奔驰 C260,二三十万为什么要买小米?

但现在,我对象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她看到这款车的外观、感受到网络上的热度之后也挺激动。现在我准备先把车放在家里给我对象开,一年之后她可能会觉得舒服,不会再想开油车了。

从手机到智能家居再到汽车,我用了很多小米产品,也通过智能家居群和车主群接触了很多米粉。有人说米粉只是长大了,不是有钱了。我完全不认同,因为家里有三四百个小米设备的人根本不缺钱,有些人可以用大佬来形容,但仍然觉得小米最舒服。智能家居小米说第二,真没有人能说第一。

所以这可能就是小米汽车不缺销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只是好看、好开,还用着最舒服。对于不缺二三十万的人来说,为什么不能买一台车让我更舒服一点?

另外相比小米,华为的产品入门门槛会很高,而小米真的做到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普通人也能有很好的体验,这一点还是很俘获人心的。

车主「小鹿耳朵」:有一些小细节比较戳我

所在城市:无锡

身份描述:28 岁,女,餐饮品牌营运

选购版本:Max 创始版 无锡首提

车主自述 :

小米的产品设计简洁,很有性价比,我一直很喜欢。我家里的两个空气净化器、两个电视、取暖器、电风扇、台灯、吸顶灯、电饭锅、摄像头,还有一些吹风机、剪毛器、充电宝、剃须刀之类的小电器都是小米的。

小米汽车之前一直是我老公在关注,我了解得不多。3 月 28 号发布会那天,我刚下班老公就喊我回家看发布会,我当时还没有买小米汽车的想法,因为我们家已经有三辆油车了。

看发布会的时候一开始没有太大感觉,到后面随着雷军的讲解越来越激动,雷军讲的智能生态特别打动我,再加上这辆车确实好看,又折服于雷军的个人魅力,就决定激情下单支持他。我之前的梦中情车是帕拉梅拉,保时捷买不起,我想说换个小米还是可以的。

发布会上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段关于小爱同学的视频,它能回答前面的车是什么车,刚刚经过的河是什么河。因为我比较好奇心比较重,经常会一直问我老公各种各样的问题,他说这个就非常适合我。我上一台油车就没有这么智能,我觉得现在是一个比较智能化、科技化的时代,一定要买一辆智能的车。

发布会一结束我就下载了小米汽车 APP,立马选好了配置。我老公之前的同事现在在小米,告诉我们有试驾车运到附近的小米之家了。当时还没到 10 点,我们就决定开车去看一看。10 点钟的时候我们还在路上,我就让我老公靠边停车,两台手机一起抢创始版,结果他没抢到,我抢到了。我超级激动,可能最激动的时刻就是那个瞬间,以前从来没有对什么东西这么喜欢,这么想要过。

我是在 4 月 3 号提的车,是无锡首提。试驾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符合预期,一点都不后悔买这辆车。提车后更是觉得开起来有人车合一的感觉,动能回收做得很好,不会像蔚来一样会有顿挫感。小米的智驾也做得很牛,变道的时候比我果断,我可能自己会犹豫,或者是觉得没有超车条件的时候,它自己就变过去了。

不过我们小区车位比较紧张,车位的条件也不是很好,自动泊车功能目前还没有成功过。它预留的安全距离比较大,有点保守。

目前发现的 bug 是,开哨兵模式后,每次上车都会提示录到了几个中、高危事件,一天会录十几个视频。提车时送 128G 的内存卡已经满了,但视频没法自己覆盖,也没有批量删除功能,只能自己一段一段手动删除,希望后面能优化一下。还有,虽然可以让小爱同学打开防炫目功能,但反光镜和后视镜都没有任何变化,远光灯照过来的时候还是一样刺眼。

还有一些小细节上的瑕疵,比如提车当天下午我就发现真皮座椅皱了,左右两边的车窗不隔热,发布会的时候雷军说苹果手机也可以连小米车机,但我老公的苹果手机到现在还没有成功连上过,我自己的小米 14 虽然能连上,但时间久了手机会发烫。

但也有一些小细节比较戳我,开门坐上去踩油门的时候,仪表盘会翻转过来,很有仪式感;冰箱不仅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很能照顾到女生。

车主「秀太」:我们提车后,被拍了一路

所在城市:德州

身份描述:28 岁,男,金融行业

选购版本:Max 创始版(已提车)

车主自述 :

我跟我未婚妻都是米粉,在三年前雷军宣布造车时就开始关注这台车。买了这台车之后我们俩会轮换着开。之前我们已经有一辆老的 SUV,现在考虑到要结婚了,该换台车了,正好小米的车上半年就发布了,就立马下定。本来打算如果它下半年才发布的话,我们就买小鹏 P7i。

我上班的地方比较远,单程差不多二三十公里,所以在买车时我会比较看重舒适性和操控,不过小米 SU7 最吸引我的还是外观太帅了。还有我之前用的都是米家的产品,对小米的车机手机互联很满意,还能通过小爱同学远程控制车,这些点也很打动我。

之所以如此信任小米的第一台车,是因为从高中就开始用小米的手机,觉得这个品牌的价值观非常符合年轻人的面貌。发布会我全程听了下来,感觉雷军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灌注在了小米汽车上,就觉得买小米汽车一定不会出问题。

我们买车的预算大概是 25 万,在发布会宣布各款车型配置之前,我还以为 Pro 版会标配 HUD 和 800 V 高压平台,但实际情况没有达到预期,Max 反而是三款车里性价比最高的,所以那天晚上试驾之后就订了 Max。

这辆车真的很受欢迎,我们提车后被拍了一路,第二天开到单位后同事挨个来问车停哪了,都要去试驾。

提车之后,我发现,与其他的电车相比,它的操控真的非常好,有种油车的感觉,在高速上试了一下加速,体验也非常爽。开其他电车的时候,我未婚妻坐在副驾会晕车。但是我提车那天从天津开到德州,她一直说感受非常好。

现在能发现的缺陷主要是音响效果很一般,小鹏 P7i 的音响就比它好很多,隔音方面控制得也不是很好,在高速上开的时候发现比我之前开的车噪音要大。现在我们不太在意空间,这辆车打算开 10 年左右,以后可能会换一辆更适合家用的 SUV。

写在最后

在这次的车主对话中,驾驶质感、智能生态、设计美感,成为了这些车主选择小米 SU7 的三大核心吸引力 —— 如果还有一个共同点的话,那就是他们对小米品牌的信任和期待。

不论是米粉还是路人粉,都对雷军本人和小米品牌怀有很强的信任感。不同点在于,对小米智能生态的习惯和依赖是很多米粉下单极其重要的原因,而路人选择小米更多是基于对小米 SU7 产品力本身的多方位考量。

有趣的是,在这些车主的决策过程中,极氪 007、小鹏 P7i、蔚来 ET5 等车型成为他们比较频率最高的对象,但这些车主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小米 SU7,主要的原因是小米的智能生态、独特的外观设计以及作为小米首款汽车的爆火带来的情绪价值。

另外,我们这次交流的 10 位车主,都无一例外地对小米 SU7 的驾驶体验和智能生态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有多位车主提到了对「小爱同学」的高度依赖。

当然,在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这些车主们也表达了对于交付时间的担忧,目前由于订单量的激增,非创始版的交付时间都比想象的要久,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一些焦虑 —— 因此,对于小米汽车来说,如何有效管理产能,确保每一位车主能够及时提车,也让潜在车主不因漫长的等待期而对它望而却步,将是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点击进入 谈谈小米SU7用车感受 专题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米SU7
标签: 海选导购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5万关注 | 1919作品
+ 关注
最懂智能电动汽车的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