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另类摩托品牌,竟没前叉?—比莫塔

Tesi 3D Race Cafe

前段时间的米兰车展,比莫塔可谓出尽风头,凭借其Tesi 3D RaceCafe另类的车架再次吸足了关注度。比莫塔的车架总是不同一般,充满了想象力,性能先不说,其异形的结构就足以让人驻足。(请查看相关阅读)

今天屋君就和大家简单聊聊这个Logo像魔声耳机的意大利 “另类”厂商,当然并不是比莫塔的所有型号都没有前叉。

每一个品牌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而比莫塔的诞生过程就够“另类”的,比莫塔是怎么诞生的呢?比莫塔是从车祸中诞生的。是的,你没看错,它就是从车祸中诞生的。

本田CB750 FOUR

故事是这样的,比莫塔的英文名字为Bimota其中“Bi”“Mo”“Ta”分别为三位创始人名字的首字母。在比莫塔诞生之前的1972年,当时的赛场毫无疑问是摩界新秀日系厂商的天下相关阅读:,而随着日系摩托车引擎功率的不断攀升,摩托车的车架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这个“Ta”兄(Massimo Tamburini)在赛道上畅快地遛着自己的爱车——最新的本田750 Four(请查看相关阅读)。澎湃的动力让“Ta”兄爽快无比,撞风的快感诱惑着他不断地加快速度,而悲剧也这样诞生了,由于车架与引擎过强动力的匹配不足,相关阅读“Ta”兄发生了严重赛道事故,这场事故摔断了他三根肋骨。而男人就是这样,一旦你尝过了速度的味道就再也慢不下来。胸口的剧痛并没有让他从此离开摩托车。“Ta”兄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骑行得好好的却会摔车,在出院恢复后,他仔细地研究,并得出了结论:车架与动力的不匹配!但是在当时,本田已经是做得最好的厂家了,为了能够享受极致的速度,享受这比毒品还诱惑的摩托车,“Ta”兄决定自己研发车架!随后比莫塔公司正式成立,由于没有整车研发的能力, 比莫塔专注于车架的研究,当时的比莫塔车架定位于纯赛用。一般的改装都是更换避震器、轮毂甚至引擎等,但都不会改动车架,而比莫塔这个另类的公司提供的改装件竟正是这个别人想都没想过的部件——车架。(请查看相关阅读)

比莫塔HB1

比莫塔的第一款产品便向当时最强的厂商本田开刀,并将本田最火热的CB750 Four进行改造,比莫塔研发了全新的钢管车架,新的车架将车辆的重心降低的同时减轻了原车的重量,更重要的是新的车架着重考量了动力的匹配,这款产品便是HB1。然而好的产品并不一定会获得市场,人们都很质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厂怎么有能力优化本田这种世界级一流厂商的产品。因此HB1只制造了10辆便停止了生产。

HDB1

打败别人对自己质疑的最好方式便是让自己更加优秀。比莫塔没有因为别人的质疑而吐槽,反而投入更大的精力提升自己的产品。比莫塔要向世界证明,自己有能力改进一流厂商的产品,并且包括但不限于本田。于是日系的另外三家厂商也没逃脱比莫塔的魔爪,除了本田,比莫塔还针对当时日系的另外三强雅马哈,铃木,川崎分别推出了对应的YB1,YB2,YB3,SB1以及KB1等产品,甚至针对当时还在玩性能的哈雷戴维森也推出了改进型的HDB1和HDB2。这些名字的结构简单而粗暴,都是原厂商的首字母(或前两个字母)加上比莫塔的首字母,而后面的数字则代表迭代次数。

YB3

比莫塔不断地发展壮大,也逐渐吸引了业界的目光,而真正令其一炮而红的是由雅马哈提供动力总成的YB3!1980年YB3参与了摩托界的最大赛事GP。出色的动力与车架完美地匹配,经过不断地努力,YB3获得了350cc的GP世界冠军!1987年YB4R又斩获了TT F1的世界冠军!一路的奋斗与坚持让比莫塔终于走向了世界的巅峰。

KB1

随着比莫塔的逐渐发展,为了扩大市场,比莫塔正式向民用领域开进,而由1977年川崎改进的KB1正式面向市场,也成为一时热门,相比YB1,SB1等SOHC产品,KB1使用了川崎的DOHC双顶置凸轮轴引擎,新技术的引进赚足了目光,这款面向广大消费者的产品为普通车迷带来了不同的骑行感受,接近赛道级的骑行体验让车迷大呼过瘾。KB系列也正式将比莫塔引向了商业的道路,KB1可以说是比莫塔走向民用市场的第一款拳头产品,畅销的KB系列也足足生产了好几个年头。

比莫塔DB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Ta”兄虽然贵为比莫塔三大创始人之一,但是在1983年却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自己一手创立的比莫塔。接替“Ta”兄的是一位年轻的天才“小炮”设计师马蒂尼(Frederico Martini),马蒂尼虽然年轻,行业经验却非常丰富,他在杜卡迪工作的时候便是一位设计师,老练的经验加上年轻人特有的想象力,马蒂尼将比莫塔带到了新的高度。他以自己在杜卡迪时设计的概念车为基础,研发生产全新的产品,DB1,DB1采用了杜卡迪750的动力总成,这个产品系列延续至今,这便是比莫塔最热门的产品DB系类。现在还用宝马S1000RR的动力总成做了BB3。

杜卡迪916、奥古斯塔F4与“Ta”兄

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发光,“Ta”兄在离开比莫塔后依然牛叉无比,作为超跑国度意大利的顶级设计师,他又为众多的意大利顶级摩托车品牌设计了很多惊艳的作品,比如他为杜卡迪设计了经典的916,而黑客帝国中的崔尼蒂驾驶的拉风机车就是916的衍进版本996,“Ta”兄还为杜卡迪设计了Paso等车型。他还为号称摩托车贵族的奥古斯塔设计了当家跑车F4等,“Ta”兄的设计让机械与艺术完美地结合,成为了摩托车中的经典。

机械增压的DB11 VLX

比莫塔从来就不是一个老实的家伙,大家都知道去年川崎发布了旗下的机械增压车型H2与H2R。但比莫塔在13年便推出了自己的机械增压车型DB11 VLX。DB11 VLX采用了杜卡迪1098 R的引擎,而不同的是比莫塔为其加装了机械增压系统,使得其尾轮马力增加到了188匹,单从功率方面来说秒杀当时的杜卡迪和宝马的旗舰跑车。

全碳纤维的DB7 Oronero

比莫塔最拿手的当然还是车架,一般摩托车的前避震器都采用的双筒结构,而比莫塔DB系列采用了HCS这种轮毂中心转向系统,不同于普通的摩托车,前摇臂式的结构转向时摇臂根本没有左右转向,而是轮毂本身在转向。为什么要使用轮毂中心转向这种连杆结构呢?主要原因是克服摩托车刹车时俯冲造成前避震压缩,降低避震性能。由于使用了摇臂结构,去除了传统的避震器,刹车时候由摇臂直接传递惯性冲量,从而大幅降低俯冲现象。不光是车架结构,在车架的材质上比莫塔也十足肯下血本,比如比莫塔DB7 Oronero便是历史上首款使用了全碳纤维车架以及碳纤维后摇臂的量产摩托车。

Tesi 3D RaceCafe与Tesi 2D

而在15年底的米兰车展比莫塔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依然非常吸引人的眼球。Tesi 3D RaceCafe使用了碳纤维车架、摇臂,外加HCS中心轮毂转向系统。复古风格与另类的车架结构、材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轮毂中心转向系统演示

个性的人总会带点任性,比莫塔也不例外,在商业帝国中任性可不是个好事,比莫塔也曾遭遇过数次商业危机,而现在比莫塔为瑞士的资本所收购。但是东家虽然在变,而不变的却是比莫塔那种与众不同的另类,这也是它几十年的坚持。屋君时常在想,为什么国内的摩企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品牌,没有一个亮眼的产品,是国内摩托行业的配套?产业链?市场?政策?我想这些都不是关键,看过屋君写的本田金翼四十年历史就会知道,一款产品的磨砺时间甚至会超过十年,唯有坚持与梦想才能设计制造出惊艳的产品。为什么中国摩托发展了数十年,却没有一款令人尊敬的品牌?这值得思考。

摩托屋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摩托屋 微博:摩托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587关注 | 87作品
+ 关注
一切皆关于摩托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0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