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和无图纯视觉智驾发布 凭技术拒绝内卷?

都说新能源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所以广汽集团这次也豁出去了,在2024广汽科技日上,公布两项突破性技术——全固态电池和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势必要将这场竞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拿捏全场。

时至今日,但凡有电动车起火的事件,总能在某博某音某书上地毯式炸个三天三夜。尽管这种情况已经屡见不鲜,这种类似的声音也听到耳朵起茧,但大家依旧乐此不疲,依旧争论得热泪盈眶。

这说明一个问题,关于电池安全,很多人还是没底,尽管很多车企都在宣传自己的电池不起火,但咱们老百姓也不懂啊,怎么知道宣传的和实际情况有没有出入。

现阶段电池的痛点

那电池为什么会起火?其实可以简单总结为一点,就是热失控。

情绪失控我知道,热失控又是啥?其实意思都差不多。大家为什么会情绪失控,无非就是被打了、被骂了,心里憋屈恼火。

电池也一样,在受到外界的各种刺激下,比如受挤压导致内部短路,过大的快充电流,以及电池温度急剧升高,最终导致电池起火燃烧。

看到这,大家对于电池起火原因应该都有了大概了解了。如果还想继续深究下去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看。

在三元锂电池的三元材料(镍、钴、锰)中,镍主要负责提高材料体积能量密度,电池能释放多少能量,得看它;钴能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又能提升材料的循环次数和充电性能;锰则能降低成本,并且提高材料安全性和稳定性。

但现在的情况是,大家都在追求长续航,所以要提升镍的含量,因此所带来的问题就是不稳定,容易热失控。

那就干脆就把三元材料换掉,用磷酸铁锂材料?毕竟热失控温度更高,相比三元锂来说会更加稳定。这样的话是更安全了,但能量密度就差点意思了。

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

这也是为什么广汽要推出全固态电池的原因,不仅更安全更稳定,还能拥有高能量密度。

广汽此次发布的全固态电池,采用了高面容量正极技术和第三代海绵硅负极片技术,正极面容量高达5mAh/cm²以上,电芯能量密度更是达到了400Wh/kg以上。

什么概念?特斯拉最新的4680电池也才309Wh/kg;极氪001千里续航套装,也只是搭载了能量密度为255Wh/kg的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至今难量产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也不过360Wh/kg。

高达400Wh/kg的能量密度,意味着即便电池包结构没有大革新,也能在不增加车重的情况下,搭载超大容量电池包。

相较于目前液态锂离子电池,其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使整车续航里程轻松超过1000km。

全固态电池在提升能量密度从而提升续航的同时,更能大幅度提升电池安全性。因其采用的固态电解质不可燃,所以即便是在高温下,也不会着火,所以有着极高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还采用了高强致密复合电解质膜,通过了200°C热箱的严苛测试,并在针刺、裁切、零下78°C干冰环境、90°C高温热水浸泡等极端测试条件下,均能保持性能稳定。

固态电池没有实际意义?

虽然固态电池有可能成为动力电池的终极形态,但现阶段,很多人对其并不持乐观态度。

李斌觉得目前固态电池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毕竟据蔚来汽车透露,一块150kWh的半固态电池价格就已经接近30万元,居高不下的成本注定成为了固态电池发展路上的拦路虎。

而且全固态电池产线与液态电池生产线无法兼容,重新组建另外一条生产线也将会是一笔不少的投入。

另外全固态电池虽然能在安全稳定性上得到很好的提升,但除此之外,其它优势落实到实际体验当中,它又能带来怎样的便利性呢?

拿续航来说,全固态电池能做到轻松破千的续航,但真实的用车场景真的能用到这么长吗?马斯克曾说特斯拉可以轻松造出600英里续航的Model S,但他并不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这会使其它方面的体验变得更糟。

这个观点放在电池价格居高不下的那段时间,完全没有反驳的余地。反而小电池+超充远比一味追求大电池诱惑力要更大。

所以“究竟多少纯电续航够用?”永远是伴随着电动车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而发展固态电池又究竟有没有意义呢?

很多人喜欢用一周内的通勤来衡量纯电续航,觉得600km左右的续航已经完全够用了,过长的续航完全没有意义。

但要明白的是,任何基于理想化的固定场景去谈续航,都是耍流氓。因为没有谁能保证在出行前,电动车能处于满电的状态;也并不是在每次行程结束之后,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补能。

所以考虑到密集的超充网络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眼下对于一台超过1000km的电动车,以及固态电池的需求也完全有其合理性且必要性。

但现阶段所有量产装车的所谓固态电池,基本上都是半固态电池,还需要加入少量液态电解质。而广汽也表示,预计2026年全固态电池才会在量产车上搭载。

导航能去的地方,我都能去

伴随全固态电池跟大家一起见面的,还有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这是智能化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目前国内主流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一般都是基于高精地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非常有局限性。我国高精地图覆盖的公路里程只占全国公路的6%,并且主要都是一些一二线城市的高快速路。

而且高精地图更新迭代较慢,难以及时跟上复杂多变的中国路况。另外目前激光雷达的采购成本较高,这些也都将反映在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上。

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不仅不需要高精地图,也不依赖激光雷达,而是结合视觉传感器和行业先进的AI算法,做到像人一样感知世界。

因此广汽这套智能驾驶系统能做到覆盖范围更广,即便是一些乡村小道,偏远的地区也能用,做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

也能做到用更低的硬件成本,实现不输激光雷达的感知方案,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更有优势。

那广汽这套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究竟有多强大呢?可以简单概括为识别准、决策准以及学习强。

这套智驾系统不仅能够识别匝道、隧道、弯道、路口、分岔路等复杂场景,还包括各类交通信号灯、道路标识、行人、小动物等常见的交通因素,甚至还能感知露营的小推车和帐篷等不规则的障碍物。

并且感知范围非常广,达到车前150+米,车后100米,左右50米,相当于业界水平的1.5倍。

当然相比于感知,在决策能力上也非常重要,就像人的眼睛能接收到不同的事物,但关键在于怎么去判断和处理。

广汽这套智驾系统能通过对动态交通物体的实时跟踪、意图识别和轨迹预测,再结合广汽首创的流体式时空联合规划技术,能够精准预判其他交通参与者的行为意图,并作出合理、安全、高效的决策,使整个驾驶的过程像老司机一样丝滑。

当然主流的激光雷达多传感融合方案,广汽也还在做,并且这两条路线都能实现“去高精地图”,做到有导航就能开。

同时广汽集团也积极从多个维度打造数据闭环,驱动自动驾驶持续迭代。因此,广汽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还具备持续学习进化的能力,借助自研的数据闭环和仿真系统,能够在仿真测试中不断优化算法,实现自我完善和进化。

能对智能驾驶如此重视,在传统车企中还是比较罕见的。

写在最后

当今中国车市陷入一场无休止的内卷当中,如何从这场纷争中脱身,答案就是技术,技术,还是技术。

当然这种技术并不是指在性能的突破、屏幕的多少,又或者是丰富的娱乐功能。而是真正能够给用户创造价值,解决用户痛点的硬核科技。

唯有扎实的创新技术才能建立起最宽、最深的护城河,才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而广汽在此时掏出全固态电池和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这两项全国领先的科技,将助力广汽在接下来的新能源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逐渐与其它对手拉开差距。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2万关注 | 4502作品
+ 关注
知行动力小伙伴们将为大家提供专业、有用、有趣的车评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7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