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纯真的年代!M2、M4最深度评测报告

回想起这一周与M2奇妙的旅程,嘴角会莫名的上扬,心头会莫名的涌上暖意。

是的,早在3月18日,BMWsky就拿到了中国首批两台试驾车。从3月18至26日,我们开着M2上班、跑街、跑山,我们开着M2在暴雨中跑高速,到广东国际赛车场评测,开着M2在山路上与M4对比评测,如果你想知道M2是怎样的车,不妨找一段空闲,慢慢看本文。

诚然,M2的推出让M235i车主们有点茫然,说实话,肯花接近60万买235的,必定是宝马骨灰级粉丝,估计不会在乎多点钱,也要弄到台M car。然而M2的动力配置一曝光,许多人都安心了:N55发动机,就是调高了功率的M235i!改改就变M2了!

事实真的如此?我们邀请了BMWsky M Club的一位车主,带上他的萨基尔橙M4来一起揭秘!不知道为什么很少人选萨基尔橙的M3/M4,现在这颜色比“限量”的烈焰橙还少见。

咱就不卖关子了,直接升起来看底盘!把最重磅的看点第一时间呈现!

M4底盘

M2底盘

短短半分钟,M2的M血统就这么呈现在我眼前:后副车架一样的后桥悬架系统一样的前桥一样的M限滑差速器完全一个样

从底盘来说,除了碳纤维传动轴之外,M Gmbh直接把M4的骨架装到了M2上。噢,还有一个小区别:避震筒来说,M4是电子调节的,M2的没有电子调节,但也是M Gmbh出品。

更别提在传动轴前方的MDCT 7速双离合变速箱,这是台真正的神器:左手快速拨动3次,下一个瞬间,车身一震,伴随着高亢的声音响起,仪表盘上的档位已经从“D7”直接变成“4”,转速直指5000转,接下来?右脚该干啥干啥!

而M235i是普通2系底盘,变速箱也是更经济更稳重的ZF8,也没有漂移神器:M限滑差速器,所以,M2真的跟M235i没多少关系。

貌似M Gmbh做了一次非常简单的加减法:喏,咱把那些碳纤什么的弄掉,减掉xx万,把发动机换成N55,又能减xx万,加个天窗,还能加个xx万,能卖!

细数一下,除了底盘悬架系统,M2比M4少了这么些东西:碳纤维传动轴,碳纤维车顶,碳纤维尾箱盖,碳纤维顶把,S55发动机的巨大水中冷系统。

真的是这样吗?M4-2=M2?

首先就大家最关心的发动机来说,即使M2用的是相对廉价的N55发动机,但也换了燃油喷嘴、气门升程控制系统、活塞以及曲轴轴瓦等来自S55的高端零件……,好吧,估计你们也倒背如流了。

但!M2这台N55发动机的扭矩输出平台居然比M4还宽泛,M2是1400-5560转,M4是1850-5500转,而且M2是单涡轮,M4是双涡轮(而且进气管道也更长一点),综合起来,就是M2的加速感会比M4来得更直接。

在实际对比中,M4出弯总是需要等一个非常小的间隙,然后才是排山倒海的加速感,而M2的动力虽然稍逊,却绝对来得更直接,而且头段和中段加速,就感受来说,丝毫不逊M4。

但无论是M2还是M4,都必须注意起步绝不能全油门,过强的扭力会直接浪费在轮胎空转上,踩的越狠车越慢,正确的做法是温和地加速到20-30公里,然后迅速的踩下油门,即使是这样M2还是会欢快地摆动一下屁股,然后就能感受到头晕目眩的加速感。

是的,M2这台N55居然能比堪称高性能涡轮发动机标杆的S55反应更快,很多时候,真的是Less is More,又例如说,S55的水中冷系统。

这套堪称赛道级冷却系统的水中冷是S55碾压S65的其中一个卖点,我一年多前翻译过的M3赛道评测,原作者就提到过,S55这套冷却系统能连续高强度跑纽北12圈,一点事都没有,换S65估计几圈就缺失功率了。

但真的就那么无敌了吗?一句老话:马力大一匹不如重量轻一公斤。S55的水冷正好在发动机的顶端,散热效果无疑非常好,但无形中提高了发动机重心,重量当然也增加了。M2的发动机没有这套强大的冷却系统,重量便直接下降了,从而带来更佳的推重比,也提升了M2的车头响应速度。

Make no mistake(不要误会),M4在同级别车中绝对是翘楚,S55即使略重,也比对手好太多太多。但我开过M2后,立马再开M4,就能感觉到M4的车头响应略有迟疑,个人认为,M3/M4标配碳纤维顶把并不是因为M Gmbh厚道,而是确实有必要,否则M4的车头反应还要更慢点。还是那句,M4依然是同级别中最好的,但与更轻的小兄弟对比,M4开始慢慢暴露出不足,如果是耐力赛,M4估计会无争议的胜出,耐久力太强大。但论单圈成绩,M2完全有机会赢,这在德国霍肯海姆赛道也证明了:快0.3秒!

M4是被M Gmbh宠坏的M car,绝对的。碳纤传动轴,碳纤尾箱盖都装上了。再一次的:Less is More。

S55略重,车身中间的传动轴又轻了,屁股的尾箱盖也轻了,看出来了吗?稍微没那么平衡了。

而M2的N55,没有水中冷:车头轻,没有碳纤传动轴、尾箱盖:车尾重。达成的结果就是:更平衡的车身!

而由于M2体型略小,所以即使没有这些碳纤部件,M2也比M4要轻。

那么,到底是平衡的车身、更快的响应重要?还是更坚固的车身、更强悍的散热重要?鱼与熊掌向来不能兼得,只能说,你自己选吧!但兄弟俩的区别,远不止这些能数得出来的东西。

M4的驾驶风格调节非常复杂,别看只有三个选项、三个级别,却能调节出27种不同的调教!如果把M DCT的换档速度也算进去,那就更复杂了。M4就是那么优秀,它能满足最挑剔的车主的驾驶风格。全部调到最高,M4则狂暴得不行,同时也非常难开,能把你刚吃过的早餐全颠出来;全部调最低,M4又非常舒适,能开的像台4系,你想调成怎样,它就会是怎样,就像一只训练有素的德国黑背,绝对能胜任放羊、看门、抓人等所有工作,前提是你得训练好。M4也是,你能找到属于你的最佳调教,前提是你要花大量时间来理解、选择不同调教,并储存到方向盘的M按键上。

而M2只有普通宝马车型上的驾驶模式调节按钮,只有非常简单的三种:Comfort,Sport,Sport+(谢天谢地它没有Eco Pro模式)。这看起来是减配,但要再强调一次:Less is More。Comfort模式下的M2,排气阀门关一半,声浪小了,方向盘轻了,更适合市区的慢速行驶。Sport模式下,声浪立马高几个分贝,方向盘变得扎实而韧性。仿佛宝马把一个人工智能装到了车载电脑里面,你只需要按一下,它就能理解你到底要干啥,而选到Sport+模式,DSC系统将允许少量后轮空转,屁股变得更为灵活不安,M DCT变速箱也变得极为直接,直接踩油门到6000转,右手拨动一下,车身传来一阵冲击,然后转速掉落,继续欢快地加速。如果要比作宠物,M2像一只憨厚的萨摩,总是伸着舌头等你和它玩儿,但又不会太任性把你家给毁了,等你有时间和它玩,它便立马变得活泼起来,“主人,玩啥呢?甩甩车尾?还是跑跑街?

M2、M4排气声浪对比:

有些车主会觉得车是有生命的,车是会懂你的,很不幸,我虽然也极爱车,但并不认同车有生命这种看法。宝马的车开起来再有感觉,再有性格,也不意味着宝马真的将人工智能装了上去。造成M2、M4性格差异的,其实就是调教的区别。

前面说过,M2和M4的扭矩输出范围差异,早了400转爆发最大扭矩,使得M2能很快将370匹马力全部释放。而M4即使最大功率要高60匹,但反应要稍慢一点点。这造成的感官认知就是:M2更听话,而M4稍微高冷。

而在DSC系统上,调教能做更多文章。M4在实际驾驶中,很少会出现随便摆尾等状况,在一条附着力稍差的道路上踩油门,M4的屁股不会给你太多反应,你只能看到仪表盘上的DSC灯不停的闪。过弯时的车尾滑动也是一样的,M4的DSC系统会把失控限制在最小,在你察觉到车尾摆动前就将空转扼杀,M4真的像一头训练有素的德国牧羊犬,它的工作就那么高效、完美。

M Gmbh则在DSC系统上给了M2更多的空间,在山路上出弯,转速3500,油门三分之一,以为能平稳出弯,结果M2毫不犹豫地摆动一下屁股,我条件反射地反打一点方向盘,然后才反应过来:打滑了?我居然没事?太刺激了!在赛道和公路上均是如此,M2的DSC系统稍微没那么严格,允许车辆以合理、安全的摆动来提升你的驾驶感受,说到底,M2就是更好玩!

(以上是不全关DSC的感受,公路或者山路上关掉DSC开快车的结果多数都是山下见或者沟里见。)

涡轮大行其道的现在,造一台强大的公路高性能发动机早已不是难事。涡轮还未普及的年代,除了超跑外,能以合理排量造出高性能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其实也就宝马、保时捷。

现在是个车装个涡轮,增压值调高一点,随便什么车都能弄出漂亮的数据,更别提那些初出茅庐的混合动力车,还美其名曰能挑战超跑。

这年头,还用马力扭矩来衡量一台车是不是好车,太low。宝马的车无论是普通3系,还是最新的M2,都不仅仅是加速强悍那么简单,特别是M car,M DCT变速箱和M限滑差速器使得同级别的车在驾驶乐趣和驾驶感受方面,完全无法望其项背。

而M Gmbh对DSC等各个系统的调教更是能明确无误地将M car和普通宝马区分开来,开着感受就是完全不一样,想要通过后市场的改装达到M car性能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M2的65万,M3的99万,M4的102万,M5的178万,M6的220万,你买回来的不是一组漂亮的数据,也不是一堆零件,而是M Gmbh自从1972年成立所有的经验、心血,宝马M将最值钱的东西都放在了你看不到的地方,你只能通过双手、双脚、双眼和全身去感受。

以前和朋友说过句玩笑话:

“哇,86那么好的车,我不懂车是不是不能买?”

“没问题,你买了86人家就觉得你懂车了”。

有些时候M car也是这么个角色,不需要懂车,买回来人家就觉得你懂车了!

那么M2除了让你脸上添光以外,它还能干啥?

首先在Comfort模式下,排气声浪没那么暴躁,更像是背景音乐,听着柔和舒服,又不会让你心情变得烦躁不安。方向盘也变得轻柔。

那么M2会开着像台3系吗?不会,它的避震不能电子调节,所以你只能忍受颠簸的路感,路面的不平也会毫不犹豫的传递到方向盘上,你得牢牢抓紧了。

听着真的很不像现在的宝马那么舒适?更像E90时代的宝马?你说对了!真正的宝马粉丝根本不会在意颠簸的避震和真实的路感,“什么?坐着很不舒服?太好了,我马上给定金!”,对于热爱驾驶的人,M2的Comfort模式非常适合日常通勤买菜:不需要暴烈的性格,又有强大的实力,还能对路况了如指掌!

才说过,M2没有M4那么强悍的散热系统,达成更轻的车头和更平衡的车身感。散热能力的降低不适合长时间跑赛道,但日常跑街、跑山却能更得心应手,狭窄的山路上M2的车头能更轻盈准确地入弯,敏捷的油门反应在出弯时感觉非常爽快。

偷偷的说一句,更别提马路上的其他对手了,这几天什么AMG45 AMG63、RS、Macan、R都遇到过,M2能在短时间之内就让他们从你后视镜消失,丧心病狂的加速力、详尽的车身动态感知,与M4一样的刹车却比M4更轻的体重,在车流中穿梭变得如此轻松自如。

只要你有信心,M2不会让失望。不信?来看看这个小视频,就算光看加速,两驱的M2都能把4驱的对手收拾得服服帖帖,我真的不是在黑其他品牌。至于键盘车神请继续吃你的泡面,火腿肠记得放,免得等会儿又饿了。

德国霍肯海姆赛道的战绩是M2值得骄傲的资本:比M4还快0.3秒!当然这并不是谁都能复制的。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上哪条赛道。如果是BMWsky M2赛道评测的广东国际赛车场,这是一条低速弯道居多的赛道,同时有两条大直道。如果你真想把M4挑下马,必须在起步没多久的几个组合弯里走的完美无缺,T7的出弯也必须完美,随后的高速弯需要坚定的加速,一旦心虚就会丧失先机,随后的大直道很可能会被M4逼近,但大家的原装刹车都一样,而M2更轻,所以在直道跑完前M4不一定能反超,但如果对手是选装了碳陶瓷刹车的M4,又对他的刹车性能非常了解,那么他完全可以推迟刹车点并反超。

随后的T10/11/12或许也能稍微拉开与M4的距离,T13也不能心虚,毕竟M4不是笨重的M5,你的后视镜将一直是M4的天使眼。总之,在广东国际赛车场将M4挑下马,并非不可能,但你的心理压力会非常大。

至于在珠海国际赛车场,基本不用幻想,大量的直道和高速弯对于M4强大的抓地力和更低的滚动重心简直是锦上添花,只要M4够自信,M2在珠海国际赛车场就没机会。

或许小兄弟在霍肯海姆的光辉战绩只能在北京金港和成都赛道被复制,小型的赛道对M2灵活的车头和迅捷的动力是个好消息,而M4在这两条赛道将暴露它车头偏重的弱势。

可靠性总是买车人的一大关注点,再好开又怎样,出个故障灯就感觉这车一点儿也不靠谱。但就像我在上一篇“M2赛道评测”里面说的,我们开着两台M2,冒着暴雨穿过广州高速,来到广东国际赛车场,直接下场跑了两节,不算拍照时间,一台跑了10圈,一台跑了5圈,跑完后刹车直冒烟,刹车盘热胀冷缩噼里啪啦响,坐回驾驶舱内,一个警告音都没有,一个故障灯都没亮,直接开回深圳。

26日的“攻弯绕桩赛”航拍视频大家也看过了吧?

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M2一直处于这种高强度的使用状态下,除了中途换过一次车(没亮灯,毕竟长时间低速高负荷使用,怕过热,瞧,咱BMWsky就是这么爱车),两台M2毫无怨言地接待了上百名铁杆宝马迷,还是一个故障灯都没有。

直接摊开说吧,你可以打消这个念头了。M2虽然流用了一部分普通2系的零件,例如后视镜、大灯。但除此以外,外观毫无共同点,前杠、翼子板、后杠,更别提巨大的宽体,这种流畅的宽体线条基本上没有钣金师傅能保证加工到一模一样。

这是一台比M4更好开,比竞品更快,更好玩的车?M2会变成网络神车被吹捧吗?它有什么可以吐槽的地方?

首先这标配的哑光碳纤维内饰条就让我倒足了胃口,宝马官方叫“多孔碳纤维”,哦对,这还真的好多孔,从侧面看过去,参差不齐的缝隙清晰可见,我知道这质量是没问题的,但看着实在没法买单。如果你要定M2,准备好换内饰条的钱,必须的。

排挡杆旁边的驾驶模式按钮非常简洁,甚至连倒车辅助的按钮都没了!倒车雷达和摄像头还有,但在日常使用中,如果你要在路边不熄火临时停一下,停好后会发现不知所措,请问我要怎么退出这个倒车状态?它只会一直嘀嘀嘀的响,挂N档也一直响,挂D档不走的话也一直响,你想挂P档自动退出倒车状态?没门儿,M car挡杆没有P,只有熄火才能入P档,而其他宝马车型,只要按一下排挡旁边的倒车辅助按键关掉就行了。

作为一台高性能车,你真的不能太在意油耗,如果一直用Sport模式飞呀飞,百公里18升20升妥妥的。咱这台M2,跑过街,下过赛道,跑过400公里高速,也用Comfort模式上下班,能控制在13.6升左右,这成绩还不错,但真的不能和普通宝马比。

天窗,一台合格的高性能车,请不要装备天窗可以吗?几十公斤的重量装在了车子的最顶点,直接拉高了M2的滚动重心。如果你准备买M2来玩,请事先咨询哪个修理厂懂消灭天窗。真的,消灭天窗就够了,比换避震、换防倾杆、换轮毂、换宽胎、刷电脑都来得强。如果你还想享受一下明亮的头顶视野,保留天窗也行,毕竟带着几十公斤重的天窗,M2都快得那么离谱。

当然,大家最想吐槽的估计就是这个后视镜了,不少键盘车神都宣称“卧槽,连M后视镜都没有这还是M吗?我打死都不买!”。哈哈,看多了这些言论你会发现真的只有键盘车神才用这种语气。

真正玩车的,就像咱这两台M2到手后,第一个晚上在山上遇到的那帮车友,他们根本没对后视镜提出意见,都在忙着欣赏前后杠设计、宽体、轮毂。而对于想买M2的人,我能很负责任的告诉你,等你开过之后,你根本不会在意它后视镜是什么形状,装个E90的后视镜我也买单,它就是那么好开!

M2真的那么好开?那我平时开车都是慢悠悠的,买了M2就能变车神了吗?我又要泼冷水了:不能,甚至是,不可能。

前面说到,M2的DSC系统调教稍微没那么严格,留了一些空间给你玩耍。但这真的不意味着你可以瞎踩油门,M2也会把自己救回来,那是不可能的。一旦车尾摆动,M2需要你的指引才能安全摆正,而在零点零几秒电光火石的瞬间,人的主观意识基本上是无用的,全靠你的条件反射和潜意识动作。

如果你平时就是慢悠悠的开车,慢悠悠的变道,出现紧急情况只会缓慢刹车,不会急刹、眼观四路并规避风险。那么一旦M2出现车尾滑动,你的肌肉便会僵直,在反应过来后,M2已经撞墙甚至下山了,因为你的肌肉记忆和潜意识没有救车的习惯。

而如果你本身开车就是标准的“宝马驾驶风格”,那么M2对你来说就是如虎添翼,丝毫没有延迟的加速,底盘和方向盘传来完整无缺的车身动态、路面信息,从双手、双脚、双眼、全身传递到你的大脑,M2能和你真正的“人车合一”,当然,这本来也是宝马的拿手好戏。

不需要

哈哈,大家是不是快疯掉了,看了快六千字的长篇大论,结论居然是不需要?是的,如果从“需要”来说,或许2系旅行车、3系Li、5系Li、7系Li才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作为热爱驾驶的人,热爱M Gmbh的人,享受随心所欲奔跑的人,你必须要买一台M2!开着它,你能在上下班路上享受宝马久违的偏执狂路感。深夜寂寞了能去跑跑街,跑跑山,就算以安全车速跑山,M2也能带给你十足的驾驶享受。而哪天心血来潮了,想去玩赛道日磨练一下,走起!直接开过去,不用换车,直接跑圈,然后回家,一切都那么轻松自如,你会发现M2能很快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车就是那么容易和你建立感情。

更多M2、M4详尽对比:

M2的轮毂、刹车与M4原装是完全一样的。

有人说M2的座椅太寒碜了我打死都不买,你知道M2座椅比M4的还多个大腿支撑么?哈哈,对大腿的支撑更好,坐着非常稳,膝盖也不容易累!夹腰功能也和M4的一样,这在驾驶中完全够用了!而M4座椅的肩部支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直接的作用,除非你身材特魁梧。

M2的门板储物空间,比M4的规划更合理,还有一整块的Alcantra翻毛皮,碰到就觉得很舒服!而M4的高亮黑饰条则非常显眼好看!

M4的翼子板出风口有实际的通风作用,M2的只是装饰。

M2的空调面板显示要比M4稍微好一点,白天是白色,晚上是橙色。

M4的,只有橙色,图案也没有M2好看。

M2、M4内饰对比,你更喜欢谁?

M2、M4方向盘的唯一区别,就是左边少了M1、M2按键。

哪种碳纤维饰条更好看?

M2的车标比M4稍微小一点,看得出来吗?

M2出厂自带小尾翼,被M Gmbh宠坏的M4则继承了M3 CSL的优美线条。

M2和M4外观360度无死角对比,你更喜欢谁?

虽然我对M2有一定的感情,但说句实话,M4的修长线条才是我的心头好!

不知道有多少人留意到M2后杠侧面,贴了个小小的胶块?在评测的那么多天里,我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将它定义为空气扰流。后来多番打听,可能是美国还是哪里的法规,要求轮胎不能凸出车身还是怎样,而M Gmbh又不想修改M2的底盘系统,于是直接贴了个胶块对付过去。如果你有明确的答案,欢迎和我们分享!

特别鸣谢:

MyBMWClub官方车主俱乐部

BMWsky M Club

BMWsky 义工组

BMWsky 教练组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宝马M2 宝马M4
标签: 评测体验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4万关注 | 2396作品
+ 关注
关于宝马的最新资讯,原创宝马评测,宝马各种使用维修保养问题报告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4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