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动车产业摧枯拉朽之势的发展让我们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产品选择之多、造型之时尚前卫、智能化之先进、档次之高级,配置之丰富,无一不是引领全球电动车发展的趋势,这绝对是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
站在现在的角度来审视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电动车,当然有资格评判“油改电”这种产品是半成品,甚至是工业垃圾。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诸如BBA这种汽车巨头会推出一系列的油改电车型,是它们没有长远的发展战略?还是没有足够的电动车造车实力?理性点思考,长达百年的汽车品牌,它们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绝不是一朝一夕的运气,这两个问题显然是不成立的。既然如此,它们的油改电真的是工业垃圾吗?为此,我专门租了一辆宝马i3,试图找到答案。
结果显而易见,宝马i3真的狠狠的打脸了那些瞧不起“油改电”的人。(云评车只是理论,建议大家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宝马i3的设计没有什么可多说的,99%的3系,只是在前引擎盖的LOGO处、封闭式进气格栅、以及车尾的铭牌处等一些细节地方做了新能源的标识。说实话G20/G28系列的宝马3系颜值还是很能打的。
车内也没什么好说的,基本可以参考宝马3系,只是宝马i3作为一台纯电车,后排仍然保留了传动轴非常大的隆起,同时,中控也没有像纯电平台的电动车那样,设计很多储物空间,这其实也是“油改电”的一大弊端。当然了,如果非要硬夸这种“油改电”的好处,那么操作上手难度低勉强算一项吧。
当把宝马i3开起来的5分钟内,我对“油改电”释然了。
最开始开宝马i3,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特别,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动力响应也没有那么鸡贼。但是让我绕着小区内部道路开了一圈之后,开始感觉到它的“功力”之深厚。首先是它的底盘滤震非常有韧性,动态的那种高级感跃然而上,当然这要归功于它的空气悬架,要知道这是一台落地20多万的车,居然给你一套空气悬架!非常不可思议。随后在高速高架和城区路段的两个小时行驶,让我对宝马的油改电彻底刮目相看。底盘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说是一台轿车的标杆水平。
这台35L的车型,动力参数虽然是现在主流2.0T高功率发动机的水平,但它给到的体感和燃油车完全不同,如果你舍得踩电门,它给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推背感,而且从静止到起步是弹出去的。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电动车动力响应的特性,不过我想说的是,宝马i3的这种感觉与特斯拉、蔚来等电动车还是有些不同,i3的调教更加线性,也更多的兼顾了家用车的舒适性。
至于续航,应该是这台车给我的最大惊喜。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现在电动车的虚标,看起来“安全感”十足的表显里程,实际打个8折成为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而宝马i3的表显却并没有“安全感”,即便是充满电的情况下,也只是显示400公里出头,70度的电池,这样的水平好像确实是行业垫底的水平?但是开起来,你就能感受到那种反向虚标的快乐。
严格意义上说,宝马i3的表显续航会更加扎实,这种扎实的续航是可以大大缓解我们对于电动车出行的续航焦虑。因为续航的焦虑其实是来自于我们对于出行里程与车辆可行驶里程的不可预估性,如果续航很扎实,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车辆实际的动态里程来规划出行以及出行途中的补电,这种焦虑也就不复存在了。
坦白说,我曾经也对油改电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一种应付市场发展趋势的产品,很快就会淹没在电动车发展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是被后人“唾弃”。但我从一个“键盘侠”,到接纳甚至是喜欢上这辆“油改电”,也就过了2天的时间。2天,我把能跑的地方都跑了一个遍,i3的那种低调、从容的深厚功力是很多新势力需要学习的。
当然了,它也有很多的不足,不够彻底的智能化、辨识度不够高、空间有些呆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不过评价一辆车的好坏无法,价格是最重要的锚点,借用网上的一句话来说:30万的i3是工业垃圾,那么20万的i3全是优点。事实确实是这样,20万出头的一款产品,能给到满足你的一切,甚至还有一套空气悬架,还要什么自行车呢?而它的销量也确实是佐证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