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自研电池成风,宁德时代危险了,破局之路,在固态电池

自研电池的激烈竞争,宁德时代面临危机近期,宁德时代的市场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威胁。据媒体报道,为了保持竞争力,宁德时代已经开始重新评估其电池资源产线,并积极推进电池成本的降低。与此同时,比亚迪弗迪也发布了内部通知,要求团队加大电池降本力度。不仅如此,包括蔚来、小鹏在内的多家车企也纷纷开始自研电池。这一现象在汽车行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特斯拉是首家自研电池的车企,其成功经验鼓舞了其他车企。吉利、上汽、广汽、长安等传统大厂纷纷投入自研电池的研发。就连新势力蔚来也在引入低成本供应商的同时,积极投资建厂自研电池。蔚来已经获得了20亿元资金,并不断增加投入金额。这一举措可能意味着中创新航可能会被蔚来踢出供应链,可见蔚来对自研电池的野心。小鹏汽车也没有落后,该公司于2022年成立了汽车科技公司,注册资本高达50亿元,涵盖了电池制造和零配件生产等经营范围。

这显示出小鹏汽车在电池领域的重视程度。然而,2023年对于锂电新能源行业来说并不乐观。整个行业从材料端到电池端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一年之内从近60万元/吨跌至约9万元/吨,宁德时代的市值也蒸发了近6000亿元。在其他车企纷纷开启自研电池之际,宁德时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危机。为什么车企要决定自研电池呢?最直接的原因是成本。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成本在整车中占比很大。据广汽董事长透露,电池成本目前占整车成本的40%至60%。因此,自研电池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除了成本因素,车企自研电池还能够帮助车企寻找核心竞争力。在过去的燃油车时代,动力和整车制造是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每个车企都需要寻找自己的独特之处。电池技术的自研可以帮助车企提升技术实力,增强品牌竞争力。然而,自研电池并非易事。

电池技术的研发需要庞大的投入和长期的耐心。同时,市场上已经存在多家电池供应商,车企自研电池需要与这些供应商进行竞争。因此,车企需要在投入与回报之间进行权衡。对于宁德时代来说,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一直以来都以其强大的产能和品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然而,随着其他车企纷纷自研电池,市场竞争加剧,宁德时代需要在技术、产能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保持领先地位。总之,车企自研电池已经成为了当下的趋势。由于成本和核心竞争力的考量,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投入自研电池的研发。这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变革和挑战。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需要思考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找到破局之路。未来的电动汽车市场将会更加精彩,我们拭目以待。如今,随着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逐渐转移到了三电技术、整车制造以及舒适性上。

然而,目前三电技术大多由供应商提供,制造可以外包,因此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提升车辆的舒适性,例如加入冰箱、彩电、大沙发和智能驾驶等功能。然而,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可能成为唯一的竞争壁垒。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甚至自动驾驶技术也将逐渐变得普遍。最终,竞争将转向成本,谁能控制制造成本并在价格战中保持盈利,谁就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当前的情况下,电池成本占据了电动车制造成本的40%左右,这使得电池成为了电动车中最昂贵的零部件。由于车企无法掌控电池成本,供应商可以随时涨价,这进一步增加了整车的成本,使得车辆售价更加高昂。因此,从产品演进和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车企开始意识到自主研发电池的重要性。电池供应商的毛利率大约为20-30%,若按照40%的比例来计算,这将占据整车成本的5-8%。

如果车企能够自主研发电池,就能够节省这部分成本,提高毛利率,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此外,自主研发电池也有助于摆脱对组装工厂的依赖,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溢价。正因如此,未来必将有更多的车企加入电池自研的行列,优化供应链,以降低成本并创造更大利润。比亚迪之所以敢称自己掌握了20万以下新能源汽车的定价权,主要是因为它掌控了磷酸铁锂电池的主导权和定价权。可以说,“得电池者得天下”,这句话在当下依然适用。因此,车企自主研发电池已成为未来的趋势,旨在提高竞争力、节省成本并创造更大利润。然而,尽管车企自主研发电池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但大规模投入电池研发也带来了资源浪费的问题。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本身就具有相当的难度,电芯的生产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即使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也难以攻克4680电芯的难题,其新款电动皮卡 Cybertruck的交付日期一直被不断延迟。

因此,车企自主研发电池势必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中国自研电池技术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而宁德时代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日产、松下、丰田等已宣布成功研发固态电池,而大众汽车也在与法国公司进行合作。固态电池的优势显而易见,稳定性、耐用性和安全性都优于传统液态电池,而且续航能力更强,充电速度更快。在中国,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赣锋锂业、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企业也在固态电池领域有所布局。然而,根据预计量产时间来看,中国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落后于宝马与大众,前者预计在2025年投入使用,而后者则在2026年左右开始量产。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电池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在电动车领域,电池被誉为“能源之源”,然而,由于传统液态电池的局限性,工程师们不断探索更为先进的电池技术。在这个领域里,固态电池成为了热门话题。

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寿命,同时更加安全、环保。因此,诸多电池制造商和科技公司纷纷进行研究,力求挖掘固态电池的巨大潜力。在这个领域里,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也加入了这场竞赛。宁德时代在液态电池领域已经实现了领先地位,然而,要想破局固态电池并不是那么容易。固态电池相对于液态电池,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宁德时代需要面对众多科学及技术的基础问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也表示:“固态电池有很多科学及技术的基础问题尚未解决,我们公司深耕10多年,仍然认为难以形成有技术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然而,宁德时代并没有放弃对固态电池的探索。日前,在公司的互动平台上,宁德时代表示致力于解决固态电池的各种工程技术难题,并拥有大量技术储备。可以看出,宁德时代对于固态电池依然怀有信心,并将继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

固态电池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支持。可以预见,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固态电池将逐渐成为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主流电池。因此,谁能率先攻克固态电池的技术难关,谁就有可能占据未来市场的制高点。对于宁德时代而言,重视固态电池的研究和发展,不仅是为了巩固自己在电池产业的领先地位,更是为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技术解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195关注 | 2作品
+ 关注
在竞技的路上越走越远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