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汽车产业的“超豪中心”转行专做“嫁衣”-英国汽车沦亡录下

前面我们说了英国罗孚汽车和劳斯莱斯汽车,我们再来说说英国汽车产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英国汽车赶了个早。但是一上来就一脚猛刹车,停滞了30年,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蒸汽汽车太吵闹,引发农民的投诉和抗议。在1865年,迫于压力的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机动车法案》,也就是后来成为笑柄的《红旗法案》。其实,要我说呀,这也并非不无道理,在当时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下,人们有了第一次“关于汽车的噪声控制的意识”,不过,正是由于这次法案,从1878年罗孚公司成立,到1906年劳斯莱斯创立,此间30年时间里,英国汽车工业几乎没啥发展,可见汽车的产业发展,历来,都是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的。

还好,英国的汽车工业并未落后世界太久,加上二战结束后,英国作为战胜国,英国汽车电子工业企业迎来一个快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1955年汽车产品产量高达120万辆,成为欧洲首个汽车行业产量破百万的国家,汽车进行工业的规模仅次于美国,这样傲人的战绩也导致英国车企开始变得不思进取,盛极而衰。

一开始,英国政府对本国汽车工业实施高关税保护,远远独立在欧共体之外。1952年开始的“分期付款赊销政策”则让英国汽车工业大束手脚,产能和研发能力停滞不前。

为了支持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英国政府开始实施减税促进消费政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反而加快了英国汽车品牌的灭亡。渐渐衰落的英国汽车填补不了消费者日益增加的消费需求,根据性价比优势的日本汽车品牌趁机进入英国市场,打乱了本就脆弱的英国汽车消费链条。

与此同时,德国和日本通过两个战败国却凭借流水线进行作业和机器人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企业生产发展汽车,迅速得以不断崛起,那些我们本来让英国引以为豪的车型却第一次被现实生活打败。

真正的转折点是福特T型车的出现,它彻底改变了汽车企业生产发展格局,流水线进行生产让汽车从贵族专属,转变为平民的工具。但是即便是这样,英国人的守旧而固执的思想还是没有改变,他们依然深陷手工精美打造的梦幻中不可自拔,有句话说,德国人发明了汽车,英国人把汽车做到了极致。于是,导致了后来的“成也萧何败萧何”。

最后的坚守并没有等到逆转那一天,最后就是由于企业未能赶上流水线化、商品化的大潮,仅服务于少数的贵族阶层,让英国作为汽车发展工业错过了一波大行情,很快被德、日为代表的国家需要迎头赶上。

到了1973年,英国通过加入一些欧洲经济共同体,失去了关税贸易壁垒的保护,原有企业市场被德系、日系所占据。

而在英国的汽车转向出口的时候,英国政府却出台了保英镑的政策,这就使得英国汽车出口变得无比艰难。在本就内需疲软的情况下,封住了出口的道路。英国汽车工业的产量和销量在此之后只能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较低的产能又直接影响了英国汽车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剧了英国汽车工业的落伍。

1980年代实行的减税政策,在拉动消费者的同时,恰恰让外来的日系和美系车商捞足了利润,自身品牌反而陷入了亏损的泥潭。不过深究其种种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英国汽车品牌本身生产效率低下,工艺落后,造成产品竞争力下降,导致自身落寞退场。

在英国汽车中,你能列举的一大把品牌,每一个品牌都是如此高端,豪华,上档次,其实他们直到上个世界末,都还没有完全沦陷,真正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他们内心的那种偏执、坚持与执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到2010年前,英国一直没有为世界的改变而将自己改变,如果哪怕有一丝丝的觉醒和崛起,他们都有资本有能力、有实力重新再来,加入历史的滚滚大潮中,和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甚至中国的汽车产业竞争,那么,也许到现在,英国汽车产业依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汽车王国。但是,历史没有假设,英国汽车产业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其实,这也是和英国人文化内核中的保守是一脉相称的,君不见,除了汽车产业,在英国的整体经济形态和国力发展上也是殊途同归,拥有同样的坠落轨迹吗。

由于它一直坚持传统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日益商业化、流线型、电子化,无论在生产成本、产量,还是在计划创新上,英国汽车终于难以跟上主流市场的步伐,吃了多年老本的本土车企在外国公司汽车发展面前显得不堪一击,逐渐走向衰亡。自此英国汽车由“贵族“成了“跪族“,开始走向落幕。殊不知,工业化的进程最终是走向平民化,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工业进程,享受工业的成果,这才是真谛。因此,英国人内心深处的高贵与精致的理念,最终成为历史大潮大浪淘沙一路向前的牺牲品。

劳斯莱斯、宾利、罗孚、捷豹、路虎、MG、莲花、Mini.这些汽车品牌带着太多的荣誉,太多的历史,任何一个名字都足以支撑英国汽车业曾经的辉煌。而如今,所有的辉煌都一去不复返,所有的品牌发展还在,却在为社会他人的人做着嫁衣。

说全球90%以上的超跑、性能车后期的调试都需要在英国完成,很多大规模车企均在英国设立分部。

1998年3月,劳斯莱斯的母公司通过英国维克斯集团企业宣布以7亿美元的价格,将劳斯莱斯汽车有限公司和宾利汽车保险公司出售给其他德国社会大众对于公司。

我们要清楚的是,是否是汽车强国与其拥有多少汽车品牌没有直接关系。目前,我们拥有最多的国产汽车品牌,但我们是汽车强国吗?汽车行业的考验是基础产业强不强。这与有多少品牌无关。

基础产业强,造好车只是时间问题。英国现在虽然卖了很多品牌,但是公司的基础产业实力还在,品牌再造很容易。拼车是基础产业,不管是汽车还是坦克,这些工业产品只是基础工业实力的试卷。所以,一个汽车产业的强弱不是由品牌数量决定的,而是由品牌质量决定的。也就是基础产业强不强,是由基础产业的强弱决定的。

正因如此,许多汽车品牌都在英国设立了研发中心,比如长安在英国设立了动力总成研发中心、日产在英国建立电池工厂和沃尔沃的高端电动车品牌Polestar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研发乘用车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车企选择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呢?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在工业领域基础得天独厚,尽管英国目前本土品牌都已被欧洲大厂瓜分干净,但多年的技术沉淀和人才犹在。以长安的研发中心为例,这里的研发工程师平均工龄在25年,超过10%的人员拥有博士学位。这些工程师都是捷豹路虎、福特、宝马、劳斯莱斯、宾利等著名汽车企的“老将”,都有壮志千里的情怀大志。

很明显,这些车企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正是利用这些资源,快速获取海外工程团队所能提供的体系、能力和产品开发经验,所以英国不仅在传统汽车行中有着浓重的一笔,在当下乃至以后的新能源赛道,还将继续注力,成为全世界汽车品牌的供应作坊。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为网友车迷免费提供汽车信息参考分享,非商业用途,文章图片全部来源网络,因无作者或者权利人信息,故无法与作者或者权利人取得联系或者付费。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撤除!】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62关注 | 1773作品
+ 关注
一个车行,一段使命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