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工程师洗地问界M7,称A柱弯了不影响安全,其实B柱问题更严重

最近几天, 问界M7在中保研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A柱出现弯折的事情,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有感于有华为的加持,而且还是一款起售价超过30万元的车型,怎么会在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出现A柱弯折的情况?之前我们也就问界M7的碰撞测试结果进行了解析,大家可以稍微往前翻一翻,大概就能够了解问界M7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在舆情发酵,大家对于问界M7的安全性充满担忧的时候,一名认证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工程师的博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以科普的口吻,抛出了结果,那就是正面25%偏置碰撞A柱变形≠安全性差!还有A柱变形≠A柱断裂!断裂与变形完全是两个概念。并且声称,A柱变形是因为问界M7在整车的外形结构上做了一定的安全性优化,作为整车最坚固的地方,A柱要承担并分解大分部冲击力才能对驾驶室形成保护,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吸能”。

很显然,这位华为工程师是为问界M7“洗地”,但是作为工程师,他并没有抓住重点。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过,如果像2019年上汽大众帕萨特在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那种A柱严重弯折,然后车轮侵入车舱,造成方向盘偏转,进而造成前气囊没有接住测试假人头部的情况,一般的弯折对于车辆内部的安全性没有太大的影响。主要就看车轮有没有侵入驾驶员舱内部,造成驾驶者腿部、脚部受到侵害。

所以既然在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整体得到“G”优秀评价,那说明在该项目中,表现还是可以的。因为在量化碰撞测试中,我们最终要看的是,车辆变形对于假人的侵害程度。如果假人没有受到侵害,那么就算车辆结构件变形,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一点其实不需要华为方面出来解释的,看这位工程师的“科普”,可以说是越抹越黑。

但是这位华为的工程师没有提到的一个问题,恰恰是问界M7在此次碰撞测试中,暴露出的最严重的问题。

在侧面碰撞测试中,车辆结构失效,碰撞测试结束后,B柱和驾驶员座椅中心线的距离只有14.5厘米,而且在假人驱赶受保护程度上,得到了A的评价。而在同期参与碰撞测试的车型中,理想L9、宝马X5的B柱距离还有25厘米。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问界M7的侧面碰撞表现是很差的,因为碰撞之后,B柱与座椅中线距离太近,这意味着假人身体左侧,会直接和B柱发生撞击,所以躯干部分受到了一定侵害。

而且关键的问题是,中保研的侧面碰撞测试,“子弹车”质量为1.5吨,速度为50公里,实际上这样的车重和速度,在马路上到处可见,可以这么说,在马路上,大多数车辆,以正常速度撞到问界M7的侧面,可能都会造成驾乘人员受伤。如果车重稍微重一点,速度稍微再快一点点,车内驾乘人员受到的侵害就会更严重。

所以其实华为这位工程师为问界M7“洗地”,并没有洗到重点上,这可能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这位工程师知道问界M7的核心问题出在侧面碰撞或者说B柱结构强度不够上,没有对B柱的表现进行解释,反而对A柱弯折这种不怎么需要解释的问题进行解释。

当然从消费者朴素的认知和情感上来说,即使这位华为工程师对A柱弯折不影响整体安全的表述是有道理的,也未必能完全接受,因为很多小伙伴对于结构安全方面的问题是不太懂的,大家可能会坚持认为,只要A柱弯折就是不安全,所以还是需要仔细去解释的。但是问界M7在侧面碰撞中的表现,的确比较一般,出现结构性失效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不管对于AITO品牌还是华为来说,都是要十分重视这次中保研碰撞测试的结果,首先这是一款30万以上的高端车型,在安全性层面不能参照基本标准,而是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华为余承东到处吹捧问界M7的设计、智能座舱,甚至不惜气急败坏地表示,“喷子说我们这个车不好看,我想说他的品味还是比较LOW,一个伟大的设计师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大家越看产品越高端”。如果安全性都没有办法充分保证,那么所谓的高端,各种行业领先的技术,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问界M7
标签: 碰撞测试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06关注 | 2083作品
+ 关注
苦涩车观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