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长安汽车为何没有铁粉?

曾经中国自主品牌,大而不强是个很大的弊端,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这个问题在逐步得到缓解。放眼今日,很多自主品牌的车型在市场上都有了不错的竞争力,无需再靠打价格战去抢占市场份额。如吉利、奇瑞、长城等品牌都在往精品化的战略逐步迈进。几乎各个都有一群拥护其企业的忠实粉丝,就连比亚迪这个在传统汽车领域并无什么过人建树,新能源车型又缺乏考验的车企都有无数迪粉。

但反观长安,一个被广大消费者寄予厚望、资力雄厚的车企却迟迟在自主品牌的老印象中徘徊。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车市,长安的脚步似乎变得越来越落后了。

粉丝群体的重要性在哪?

说到一个车企的发展,就不得不聊聊粉丝群体的重要性。粉丝群体对车企的帮助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是帮助车企扩大宣传效果,第二是为车企形成良好的口碑沉淀。

粉丝群体对扩大宣传效果的帮助自然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极度发达时代,一条微博或是一条朋友圈,就能让身边很多的朋友看到,再经过几次转发,能帮车企达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很多车型都是还未上市,仅仅透露出一些外观数据,便叫好声一片,除了媒体宣传的影响力,粉丝群体的帮助更是功不可没。

而且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忠实的粉丝群体还能帮他们做出很好的口碑沉淀。想想多少人买车要先找个老司机带带路,给他们介绍介绍车型,如果这位老司机是某个品牌的死忠粉,那么八成的可能是这个品牌又要多一位车主了,如果这位车主能得到良好的用车体验,八成这个品牌又要多一位粉丝了。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虽然老套,效率低下,但传递到的信息却更加容易让人信服,就像很多歌曲,也是口口相传之后才渐渐被人们熟知。很多车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但销量却一直非常可观,除去品牌影响力,粉丝群体在后方的推波助澜也是造就一款又一款常青树车型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以见得,粉丝群体对一个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缺少粉丝对一个品牌来讲也是个极大的隐患。

庞大的长安为何缺粉?

从各大品牌的粉丝入手分析,哈弗赶上了SUV井喷式发展的最好时机,吸引了一大批的中年粉丝。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造出了一系列的精品车型,趁热打铁借机推广,吸引了大批的粉丝。奇瑞进入2.0时代之后从艾瑞泽家族开始拉粉,逐步搭建了车主平台,意识到了粉丝数量的重要性。诸多合资品牌更是无需多言,借着品牌优势都能拉到不少粉丝。

而长安这个典型的缺粉代表,貌似一直都没有得到什么改变,从大部分自主品牌的市场反馈,长安的反馈信息一直都没什么好评。光是每年在3.15吃到的投诉就属于行业拔尖,小问题不断,严重影响了车主的用车体验,以至于其旗下没有一款能在市场站得住脚的口碑车型。从CS75到CS35再到CS15的三款SUV车型的销量也一路走低,曾经红极一时的CS75到现在销量极度萎缩,早已不是当年那根顶梁柱。而轿车领域里,销量较好的长安逸动也仅仅胜在了颜值上,看看各类评论,吐槽动力和小毛病的车主层出不穷。归根结底一句话,问题出在了造车品质上。

再看看长安的合资对象,为大家所熟知的两个品牌是福特和马自达。而福特本就是个缺粉大户,因为政策限制,美式经典的大排量自吸特点与中国的小排量政策相悖,无法把美式车型的特点有效的传承到现代车型上,外加长安造车品质的问题,全民高呼“百年福特,毁于长安”,让长安更加雪上加霜。而马自达的合资重点更偏向于一汽,经典的老马6、阿特兹、现在正火的CX—4,全部出自一汽之手。而长安马自达接手的CX—5没火起来,只有一款各方面较为可观的昂克赛拉在撑场面,难免显得有点独木难支。

面对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各个厂家都在不断地攀升综合产品力,规划产品布局,尽力打造出让消费者觉得满意的车型。而长安的造车品质却成为了他们前进的一大障碍,五国七地的研发机构也没能为长安打造出一款经典的吸粉车型,产品规划极度的偏向低端市场,除了CS75和睿骋,再没有车型能冲到10万元以上的价格,以至于长安整体的品牌价值都显得低了一个档次。

而缺乏综合产品力的品牌,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必然会陷入恶性循环。如今的长安想跟上市场发展的脚步,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产品力,打造一款能在车市站稳脚跟的车型,不然的话,长安这个庞大的自主品牌恐怕会越走越低。

《汽车设计与制造》是由一群工作在一线的汽车工程师、汽车设计师、汽车营销顾问联合打造的深度汽车自媒体。我们发表的话题多半是高冷尖锐的内容,我们渴望与真正的车迷倾心交流,更希望得到前辈专家的批评指正。欢迎您扫描上方二维码或是微信搜索autoab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93关注 | 33作品
+ 关注
联合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