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50万的宝马i3变成买菜车?

俗话说的好,未雨绸缪,做人方是如此,更何况一个车企呢。虽然眼下电动车的使用限制性很大,但电动车的市场仍旧在逐步扩大。各大车企为了尽早熟悉、占领市场,各类电动车型也逐步的迈向市场。

而宝马宣传研发多年的电动车型,也终于陆续面世。前有电动跑(玩)车(具),宝马i8,如今也上市了一款能真正面向家用的车型——宝马i3。

像宝马这种传统豪华车品牌推出电动车还是国内首例,大多的老牌豪车依旧在传统内燃机领域发展,而宝马的这款电动车型到底怎样呢?话不多说,先看看这款宝马的电动车型。

设计新颖

在新能源车型的开发过程里,外形设计、材料运用、智能化操作是三个主要的大方向,针对这三个大方向研发的产品多半都会和科技感和未来感结合到一起,宝马i3也不例外,在外形设计上宝马i3就加入了很多未来感的元素,远远看上去更像一款概念车型。整体车场不过4米出头的宝马i3却有着1600mm的高度,没有宝马1系的车长,却比宝马1系车高,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款宝马i3似乎有点“方”。标志性的双肾前脸得以保留,但它不再是竖直条纹的进气格栅,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宝马前脸的标致。侧身的腰线的设计非常独特,配合上加宽的后排车窗让人看起来非常有趣。车尾的尾门采用了玻璃材质,很富有科技感,但追尾代价也是挺昂贵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宝马i3的对开门设计,这个设计曾被评为汽车上的反人类设计之一,原因在于它的危险性很高,假如在行驶过程中,后门被无意打开,车门会被直接吹开,造成危险。所以宝马i3选择的这套控制逻辑是必须要先打开前门,才能打开后门,而上车的时候也必须要关上后门,才能再关前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这种风险,但也给驾驶者增添了不少麻烦,在后排乘客下车的时候,司机也不能闲着,还得来回开关门。但毕竟这车轴距就这么点,空间有限,对开门的设计也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材料运用方面宝马i3下的功夫就更多了,实木中控台和真皮手托显然是为了增添一份奢华气息,车门上大面积使用了可回收的天然纤维材料,算是对环保的一种宣扬,外加绒布材质和真皮材质的点缀,让整个内饰看起来非常简单,但丝毫没有廉价感。其实这款车在很多地方都用了碳纤维的材料,但并不怎么显露,只有在车门打开时才能看到门框上的碳纤维材料,可能是宝马考虑到很多人不太能接受碳纤维材料的质感,所以故意隐藏起来的吧。

缺乏竞争力

虽然宝马i3是一款很有新意的新能源车型,但把宝马i3放到整个新能源市场来看,缺乏竞争力的软肋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是纯电动版的宝马i3续航里程过短,普通版纯电动的宝马i3续航里程仅为185公里,而升级版的宝马i3续航里程也仅为245公里,这个续航里程多少会让人有点担心,对用车多的人来说基本上就是一天一冲,而且在电量低的时候开个空调、听听音乐都会心慌。相比如今市场上的电动车型,这个价位的大多车型,续航里程都在向300公里以上进军,虽然你是宝马,但也应该拿出点与你品牌价值相符的东西吧。

而增程版的宝马i3也很难让人理解成一个插电式的混动车型,在纯电动版的基础上加装了一个排量为0.65L的双缸汽油发动机,油箱容积仅为9L,而且这个发动机并不负责直接驱动车型,而是负责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为电池充电,所以让增程版的宝马i3的理论续航里程可达到355公里,多少算是解决了一点续航里程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充电情况下的宝马i3行驶品质也大打折扣,虽然发动机工作的震动过滤做的比较好,但对于噪声的控制就没那么到位了,尤其是在一辆基本静音的电动车里,驾驶者会对这种声音更加敏感,习惯了静谧的驾驶感受,突然听到了发动机的轰鸣,想必很难接受吧。

对于宝马i3的定位依旧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如果说特斯拉给大多数人的印象是玩具属性偏重,而其他的电动车大多都只有买菜属性。那么宝马i3就是一款两头都没沾到的车型。说玩具属性,宝马i3是不行了,百公里加速7.3S,最高时速150Km/h,没什么浓郁的玩具属性。而说它是辆买菜车,倒是还算合适,虽然车小,但车内空间和后备箱空间对日常家用也足够了。可要花50万大洋去买辆买菜车…………这多少让人有点不能接受啊。

所以从目前上市的宝马i3来看,市场意义不大,没什么针对人群,给人的感觉就是宝马造出了i3似乎不准备卖它,更多的意义在于传递一种节能环保的观念,这并不是强行为宝马开脱,从设计内饰等方面也能看出,大量的新型环保材料,和极简的设计风格就是在融合这种设计理念。但理念虽好,消费者更想看到的是符合这种理念并且有市场价值的产品,而非仅供消费者观赏的“花瓶”。

《汽车设计与制造》是由一群工作在一线的汽车工程师、汽车设计师、汽车营销顾问联合打造的深度汽车自媒体。我们发表的话题多半是高冷尖锐的内容,我们渴望与真正的车迷倾心交流,更希望得到前辈专家的批评指正。欢迎您扫描上方二维码或是微信搜索autoab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93关注 | 33作品
+ 关注
联合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