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蛋,AI一不小心把手机影像颠覆了

文|刘俊宏

2024上半年的发售季,手机影像大战再起。

近年来,影像年年卷,年年挤牙膏,直到AI大模型来临。

刚推出的荣耀跟法国百年摄影工作室雅顾合作,主打手机上拍出2万一张人像照片的高级感。华为nou在Pura 70上强调抓拍功能,在线下店里放了个高速运动的转盘,搭起了各路品牌手机抓拍的“擂台”。vivo在影像功能颇受好评的X100 Pro基础上,进一步在感光器件和玻璃镜片上猛猛堆料,推出了号称“灭霸级”影像功能的X100 Ultra。

重回征战影像的手机厂商们,看似是在“旧活新整”。但结合手机销量复苏的当下,厂商们再度卷影像的举措,似乎有了更深层的意义。

据信通院数据,2024年1-4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9148.6万部,同比增长12.3%。其中,4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达到2407.1万部,同比增长28.8%。

图片:国内手机市场迎来较大幅度增长  来源:信通院

2024年手机市场的增长,固然有去年基数较低的影响。但结合AI重塑千行百业的当下,我们也从本轮手机影像的大战中,看到了全新的主线。

手机影像正在被AI重新定义。

告别了以往以硬件为主的影像“堆料式”升级,这次有了AI的加持,影像的专业级能力,有了根本上的提升。

例如荣耀通过对AI大模型的精调,拟合了雅顾拍摄写真时的复杂光影。华为在抓拍功能中,利用AI对两次曝光画面的矢量运算,保证了抓拍画面的清晰度和亮度。vivo也将AI大模型引入了影像系统中,利用物理建模数据和AI多帧算法来改善图像质量,让画面更清晰。

正如荣耀CEO赵明所说,“手机端侧AI真正能带给消费者的,不应该仅仅是工具和助手”。

AI对手机影像的重塑,让手机与AI的结合又深了一个层次。同时,在AI软件的引导下,手机影像功能也呈现出了不同于硬件主导的时代,能够实现快速迭代、能力泛化、兼容多模态信号源输入的升级方式。

AI时代,影像和手机都变了。

从好看到专业

AI让手机影像卷到了新高度

一张好的照片,其实非常稀缺。照片的价值,不仅是拍摄设备,单反相机“长枪短炮”的价值,更体现在拍摄时的回忆和情感上。

为了抵御岁月和记忆的“沧海桑田”,消费者甚至愿意花2万一张的代价,在曾服务过约旦皇后、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电影明星苏菲·玛索、足球明星齐达内、时装之母可可·香奈儿等明星的雅顾工作室,留下自己的剪影。

然而一张大片的写真并不是人人能时刻拥有的,十几盏光源的相互配合,从预约到出品15天的等待。用户真正渴望记录的,更多的是转瞬即逝的生活画面。用随身携带的设备,拍下那些“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的瞬间。

而AI与手机影像的深度结合,给了消费者随时随地拍出完美瞬间的可能。AI对影像的改变,已经渗入到了画面光影重构、画面增强和画面计算的阶段。

如何在室内灯光和室外阳光下,更好地展现人物面部轮廓?

AI影像已经可以重构画面的光影了。

通过荣耀与雅顾的合作中看到,在手机厂商们对AI大模型输入的数据下,AI影像正在掌握高级写真工作室的光影排设和后期处理方式。当手机按下快门时,AI可以直接从RAW数据(传感器原始数据)出发,通过分析不同光影场景特点,“篡改”画面的光影构图,改为突出人像光影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艺术感。同时,在结合AI对人物识别的优化下,人像照片还能主动虚化背景和穿着服饰。以清晰和模糊的空间交错感,再度强化被拍摄者面容的冲击力。

由于AI在影像的拍摄中,直接接触传感器的“一手数据”。AI对原照片光影“理解”,也能从更加细化的角度重新排布,从而超越滤镜修图“一刀切”的画面处理。

正如荣耀CEO赵明在发布会后对光锥智能解释道,“我们跟滤镜有本质的差别,滤镜效果本质上是对画面一致性的处理,而我们是重新排布了光影。这种细节的微调,滤镜是学不来的”。

只有好的光影,还远远称不上一张优秀的照片。善于捕捉画面的摄影师们,还会根据情感,对照片画面中的不同物体进行“有的放矢”的表达。而结合了AI大模型的手机影像,不仅能够正确识别并增强表达画面拍摄的“中心思想”,甚至还能优化到“毛发级”精度。

要实现这样的专业级影像,对AI来说并不难,只需要针对特定功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比如,手机厂商会针对物体做轮廓识别的强化训练,这样AI就能充分地强化表达人物和动物的形象。

例如在OPPO的影像功能上,从展示的样张中能够看出,结合了AI的哈苏人像模式对人像的理解更加精细,对人物头发和服饰的绒毛都做了清晰化处理。同时,AI对物体的精准“拿捏”,也体现在动物的拍摄上。对猫拍摄的这张图上,可以看到AI除了增强表达了对焦点附近的胡须外,也清晰显示了耳朵附近伸出的绒毛。

图片:OPPO影像对画面的精准识别  来源:产品官网

不过,在普通用户日常的拍摄中,并非所有拍摄画面都以近景静态的方式呈现。在AI对影像的加持下,手机影像能通过画面计算,将运动场景下的画面,从模糊变得清晰。

拍摄高速运动的画面时,华为在XD Motion 运动引擎,利用AI合成图片的方式实现了高速闪拍的能力。

在相机曝光的原理中,抓拍高速运动的物体需要搭配极短的快门。但极短的快门,又会导致曝光量不足,导致画面过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XD Motion运动引擎是在拍摄时进行前后两次长短不同的曝光。短曝光记录运动瞬间的细节,长曝光保留丰富的画面背景信息。再利用AI将两次曝光的照片重新计算融合,最终生成一张兼顾清晰度和画面亮度的照片,从而满足消费者在运动场景下拍摄的需求。

另一边,在长焦镜头拍摄超远的物体时,AI也能通过对物体的学习,结合多张照片的计算,实现“近在眼前”的效果。

例如vivo在手机影像中,通过AI大模型对超过十亿的物体数据学习,解决了100多种光学串扰引起的相质退化问题。最终,再结合AI多帧高像素算法,实现了远景画面的高清拍摄。通过消费者实拍的画面看到,在上百倍远景拍摄中,vivo不仅能拍到石碑上的纹路,并且下方小字也能轻松辨认。

图片:vivo在超大倍数长焦放大下,仍能拍清文字  来源:B站@深夜评测

总的来看,通过AI对影像的升级,手机拍摄的照片不仅变得更加清晰,还表现出了更智能、更“懂”消费者的特征。

同时,在手机厂商不同方向强调落地的AI影像中,正在形成荣耀(高级感人像)、OPPO(高清晰度人像)、vivo(更清晰的长焦)和华为(高速抓拍)的差异化趋势。

软件(AI)定义手机影像的时刻,已经到了。

告别硬件堆料

软件重新定义手机影像

手机行业上个卷影像的时代,升级基本是靠硬件驱动。

以主摄传感器为例,自2019年小米在CC9(HMX传感器)开始,手机影像的COMS(感光元件)尺寸便开始了“越做越大”的军备竞赛。

尽管当时在影像的升级理念上,不同手机厂商分为“高像素”和“感光能力”两派。但COMS作为决定影像能力的基础,“底大一级压死人”的基本规则下,各家手机厂商只能猛猛堆料。

然而,COMS的大小终归是有极限的。在摄像原理上,同样的焦距下,搭配更大的COMS需要更厚的镜组,也意味着更厚的手机。

由此,手机厂商们终于在2022年开始初步达成了“停战协议”。主摄的COMS尺寸被共同“约定”在了1英寸左右。与此同时,“暴力扩张”COMS带动着手机厂商们的设计外观,开始变得趋同。影像能力升级的速度,也开始减缓。

图片:从左到右依次为小米12S Ultra、华为Mate 50 Pro、vivo X90 Pro+

然而,在AI手机时代,软件能力升级成为了主导影像进化的新方向。AI的加入,正在让手机影像能力超越原本硬件的限制,影像功能的边界正在被快速延展。

AI影像重构光影能力为例。实现思路正是在AI与手机结合的四层架构上,先通过云端大模型的拟合训练,再将训练结果落地到手机的操作系统(影像)层级,实现了用户体验层面的功能迭代。最终,最懂人像的雅顾和最懂AI的荣耀在历时四百多天的合作后,完成了AI对影像的专项训练,新的AI影像能力像“搭积木”一样落地手机。

图片:荣耀本次影像升级,基于AI手机四层架构的结合

同时,在软件升级的驱动下,手机的影像能力也开始呈现出应用泛化的特征,并能容纳多模态的感知信息输入。

例如在OPPO对大模型行了物体识别训练后,AI获得了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毛发级”的物体识别精度。这种能力,既能用于照片后期处理的AIGC画面消除,也能直接介入拍摄环节,在成片阶段增强影像的展现力。另一边,在AI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下,手机影像的感知能力也已经不局限于感光元器件的输入了。手机厂商已经可以在影像模组上加装激光雷达模块,实现更快速和精准的对焦。

AI对于影像的改造,或许还只是AI改变手机进程中微小的一环。未来AI还将在更多层面颠覆过往手机的种种功能,进而从各种角度引发消费者的换机需求。

正如vivo副总裁、影像副总裁于猛所说,“融合全自研能力的系统级AI影像,是未来AI手机之争的重心”。

然而,就在本轮手机厂商们卷AI影像的动作下,一场线下市场的角逐战正在打响。

手机线下的新一轮较量

本轮手机厂商们在AI影像的升级,虽各有千秋,但说到底,用户对影像功能的评价,还是基于个体差异化的体验。

毕竟,人与人之间对色彩的感受都不尽相同。AI影像功能强不强,并不能仅依赖厂商的参数宣传和评测中的样张展示。用户还是希望亲自上手感受后,再做最终的购买决策。正如赵明所言,“用户只有在体验到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产品和品牌”。

而手机厂商们线下出货的重要性,一位消费电子行业分析师告诉光锥智能,头部国产手机品牌中,除了小米偏线上外,其他品牌的线下销售占比大概在7成左右。如此一来,线下渠道的战略价值,在AI影像时代再度被拔高。

率先明牌加码的是荣耀。据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尽管荣耀在2024年一季度取得了双位数增长的好成绩。但荣耀仍在5月27日宣称,预计将在2024年内新建超1000家门店。具体新店规模和落地城市规划,虽并未详细列出,但根据荣耀在成都宽窄巷子新开旗舰店的规模来看,超1000㎡建筑面积所打造的AI科技体验空间,必然投入不小。

图片:2024年一季度中国市场手机厂商份额及增长情况  来源:Counterpoint

或许,荣耀本次加大线下渠道的布局,与其继续强化内部股权架构中30余家渠道商和零售商股东们的联动有关。

横向观察其他玩家,暂未有其他厂商公开调整线下布局策略。不过,不少手机厂商正通过推出吸引消费者兴趣的线下渠道产品和营销策略,侧面展示品牌和产品的优势,提升线下渠道的客流量。

例如OPPO在今年4月推出的OPPO A3发布会上,将手机扔进洗衣机快洗,强调了防水和抗摔的特性,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好奇。而华为为了凸显Pura 70的抓拍能力,在线下店门口摆了个画面高速转动的转盘,以此吸引用户前来。

或许,手机本轮的AI影像升级,还不足以掀起手机行业更激烈的竞争。但在未来,AI手机综合能力的一战,终会打响。

在荣耀200发布会采访的最后,赵明感叹道,“只有现在踏踏实实提升AI的能力,才能确保未来的领先”。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鲜趣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关注 | 161作品
+ 关注
AI产业第一媒体,关注千行百业的数智化。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