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马车时代致敬(上集):起源与发展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人们总是对一些旧的东西产生存有怀念。喜欢旧事旧物,有时候真的不只是那种单纯的“喜欢”,可能更多的还是因为心存感激,没有它们就不会有今天,这就是所谓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这些根基,何来每个时代的精品?


例如马车,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说马车只会被认为是古老且落后的产物,因为以它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多个世纪,但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马车的存在,现在的汽车绝对不会是今天你所见的样子,直至现在,现代的汽车上仍然有不少东西是传承自马车。别的不说,在车身形式就可以数出不少,例如Coupe、Cabriolet、Buggy、Spider、Wagon、GT等等这类车迷们耳熟能详的单词,均出自马车时代。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不同用途的车型,例如救护车Ambulance、拉力车Rally Car等,这些都是源自于马车。所以作为一个尊重汽车文化的媒体,我们特意开设了一个新的小专题,通过上、中、下三集来向这个古老却伟大的马车时代致敬吧。作为专题的序章,就先从起源开始吧。



图:早在先秦时期,马车已在华夏大地上被广泛应用,它们不仅用作农业、战争也是不少士大夫日常出行的工具。



关于马车(Horse Carriage)的起源,可以说是无从稽考,但可以知道的是,马匹约莫是在公元前3500年被驯化,而在一些古代遗迹以及古代墓葬中我们已经能够发现马车的踪迹。例如在公元前2800年至27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遗迹中就出土过一两带有两个车轮和两匹马拉车的战车模型。又例如咱们国家在商朝至周朝的墓葬中就出土过大量的战车和马的遗骸,传说中的“黄帝”名叫轩辕,而之所以称为“轩辕”,就是传说他发明马车。在一些文物中,我们也能够发现用马拉的战车,例如摆放在秦始皇陵博物馆的一号及二号铜车马器就很形象地展示了秦朝时马车的样子。由此可见马车早在咱们国家先秦时期就已经被广泛应用。



图:现代汽车的车身形式的名称,几乎全部源自于马车,例如上图的便是Coach形式的马车。



图:大家认得出这款马车是什么行驶吗?它就是现代的敞篷车Cabriolet的名字就来自于此。



在同一时期,西方的古罗马帝国中,马车同样是重要的工具。他们的马车更多地被用于战争工具,作为战车使用。而且他们还会以战车竞赛作为娱乐活动。在现今的罗马仍然保存着Piazza Navona(纳沃纳广场)这座古老的战车体育场遗址。帝国统治时期,古罗马城池的道路被设计得十分完善,就连其用于运送邮件的邮车也是四轮的马车,但可惜随着帝国的没落,城市之间的道路网络也逐渐衰败,因此也阻碍了马车的发展。不过,马车并不会因此而被遗忘,毕竟它仍然是当时人们出行的最主要交通工具。而且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之中,马车也在不断地被改进,14世纪也就是1300年至1400年间,在匈牙利便出现了一种用绳子或铁链把马车座位悬挂起来的悬挂式马车,而到了17世纪,更是有配备弹簧悬挂的马车车型。



图:拥有一个大大的顶棚,可以为乘客遮风挡雨,同时又可以存放一定量的货物,这就是Caravan、后来简称为Van或者Minivan。



图:Buggy是一种轻型的四轮马车形式,现代的一些轻型的全地形车就是传承于它。



16世纪后半,马车的使用逐渐在欧洲的宫廷贵族中流行起来,成为了贵族阶级的主要交通工具,并且它还在宫廷礼仪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除了贵族的专用马车之外,马车在民间也得到了迅速普及,当时的城市建设也因此受到了其影响出现了变化。不过,虽然说马车普及但并不代表平民也可以轻易拥有马车,他们只是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来乘坐。1625年,伦敦就出现了马车站,不久之后马车站更传到了伦敦彼岸的法国巴黎。马车站的平民可以付费乘坐,其费用最初是根据行驶的时长来决定。后来到了19世纪,这种付费马车引入了计程器,此时的马车便开始以行驶路程来计算费用。这种模式是不是很熟悉呢?是的,它就是现在出租车的雏形,而这种按路程收费的模式也被现代的出租车完整继承了下来。除了出租车之外,法国哲学家Blaise Pascal(布莱兹·帕斯卡)在1662年的巴黎还开创了一种合乘马车的付费搭乘方式,并创立Sole Carriage公司在法兰西王国的固定线路上按时刻表运行,这种马车并不限制乘坐人数,而且价格也相对较低,因此也吸引到了不少普通市民的欢迎。对的,这就是公交车的起源。



图:看到这种车身形式是不是也有点似曾相识呢?这种便是现代公交车-Bus的前身,不仅是车身形式还是其运营的模式都是与现代的公交车一样。



图:马拉轨道车在19世纪出现,不过有了蒸汽和电之后,马匹就逐渐被取代了。



18世纪,“驿站马车”开始在欧洲大陆的发展起来,驿站马车是一种长途的马车,其主要用于欧洲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连接,它们主要奔走于欧洲的主要城市之间。他们之所以被称之为驿站马车,主要是因为他们运行的路途并不是一匹马可以完成,因此在路途之间会建设有驿站,这些驿站可以为马车提供马匹,当马匹在一段路程消耗完体力之后,他们可以到这些驿站中更换马匹再次上路,如此一路既可以减少马匹劳累还可以减少路途所消耗的时间。这种形式与咱们现在的长途汽车相似,一些长途汽车会配套两名司机,在中途进行更换驾驶。



图:17世纪出现的带有“悬挂”系统的马车,悬挂系统是被汽车传承的马车科技之一,而非机动汽车的发明。



19世纪,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金属、器械得到飞速发展,铁路的制作成本也大大降低,因此在19世纪还出现了一种以马力拉的轨道列车,这种列车由马作为动力源,车辆在轨道中前进。只是随着1769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蒸汽机被技术被成熟运用之后,这种马力“火车”也迅速衰落。蒸汽机的出现或者说工业革命的出现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对车辆的需求,特别是当内燃机汽车开始出现时,马车就开始被逐步淘汰。但正如小编前文所说的,汽车继承了不少马车上的遗产,而这些遗产并不止前面所说的车身形式,还包括一些汽车科技,例如前面所提及到的弹簧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都是在马车上率先运用的,汽车只是在其基础上加以演变和完善,所以马车尽管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但它仍然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



图:除了悬挂系统之外,转向系统同样也是出现在马车上,包括现代汽车上的转向理论“阿克曼角”也是在马车上率先提出的。



本文虽然是说马车的起源与发展,但实际上仍然有很多内容还没有涉猎,例如两次提及到汽车在马车上传承下来的车身形式以及技术等,这些都是非常精彩的内容,但如果用一篇文章把他们全数说清,估计各位只能把本文当成是小说来看了。所以,我们还是留在下面两集继续说吧。各位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79关注 | 373作品
+ 关注
爱車 · 誌在分享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