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菲特”陈发树的辞职往事

作者:普森

云南白药硬控陈发树整整15年。

耗时9年,豪掷超250亿元,陈发树终于执掌云南白药,他在多年前看中了云南白药的长线价值:“云南白药是百年老店,又属医药行业,没有天花板。”如今随着陈发树父子辞职,云南白药又脱离了陈发树。

云南白药2024年1月宣布“戒炒股”以来,有传闻称陈发树被带走调查。

“中国巴菲特”这次“玩脱”了?今天我们盘点陈发树的几次著名减持套现操作,即不当前十大股东也可以算成一种辞职。

从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他布局资本蓝图的冰山一角。

“被迫”坐拥金山

在媒体眼中,紫金矿业之于陈发树是“财富飞毯”,是“现金奶牛”,是“暴富巧合”,甚至说是“命运馈赠的金山”。坊间更有一个说法是,陈发树投紫金矿业是被迫入局。

坐拥一座具象的金山,紫金山在《汀州府志》就有记载“宋康定年间盛产金因名”。但这个矿很长时间被认为潜力较小,大家兴趣都不大,最后留给了老区贫困县上杭县。

1992 年底,上杭县决定开发紫金山金矿,第一年利润只有 5 万元,第二年利润就飞升55.4万元,1996年达到1000万元。

据《时代周报》2009年的报道,1997年陈发树开始为紫金矿业提供采矿机械租赁、维修等业务。但紫金矿业当年由于营收问题欠下陈发树诸多债务。按照报道,陈发树后来所持的股权原来是之前的工程欠款债权演变而来。

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早前陈发树确实和资金矿业有土方工程合作。2000年,紫金矿业改制,福建省出面,使得新华都入股。陈发树出资4800万元,拿下33%的股份,成为紫金矿业的第二大股东。

但在没挖到宝的时候,多数人是不看好紫金矿业的。

1998年,紫金矿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员工都是在厂里的要求下每人出资8000元,以工会名义投资。

彼时,也正是黄金市场的低位,紫金员工压根不看好原始股,就把买入的股票在食堂当饭菜票用,当时食堂承包人因此持有两三万股紫金原始股。

可没想到,2003年,紫金矿业港股上市,陈发树当时直接和间接持股18.5亿股,上市当日持股市值飙升到14亿港元。

陈发树在紫金矿业上的“发”让业内人士意识到这几年来,这一切与黄金市场的改革密切相关:2000年就进行了6次黄金价格调整;2001年4月,黄金“统购统配”计划管理体制被取消;同年8月,足金饰品价格放开。

2008年,紫金矿业A股上市,2009年4月27日,紫金矿业49.25亿股首批限售股正式解禁。

陈发树一边喝着铁观音,一边开始考虑减持。解禁的两个月内,陈发树分两次减持紫金矿业无限售流通股2.94亿股,占总股数的2.02%,套现27.3亿元。

减持后,陈发树仍持股1.54亿股,其一致行动人新华都实业集团持股17.29亿股,但已经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以超200亿元身家一举当上了福建首富。

这也让紫金矿业成了2009年度遭大股东减持次数最多的A股公司,总计高达16次,近200名个人股东减持套现。

6月2日,紫金矿业总裁助理刘文洪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陈发树减持系个人行为。”

巧合就在于,陈发树的第一次减持发生在2009年5月26日,套现近13亿元。这个数额刚好和此前买入青岛啤酒的7.01%股份价格对得上。

 金子换泡沫以“抗日”?

2009年5月8日,陈发树花了2.35亿美元,从百威英博打包了青岛啤酒港股的9164.13万股,成为青岛啤酒的第三大股东。

一方面,陈发树的两笔交易高效无缝对接,被称为“金子换泡沫”;

另外一方面英博以19.83港元/股的价格卖出青岛啤酒,也被称为“打包甩卖”。

这也源于“压价”传闻:谈判当天,英博谈判代表称公司给的价格权限是20港元/股,低了不卖。而陈发树心中的价格是19.71港元/股,但可以让步到19.83港元/股。双方僵持不下,谈判代表不停地给公司上级和高层打电话,但打不通。

因为当天是谈判代表老婆的生日,已经定了当天下午4点飞机回国,为赶上飞机,只能匆匆答应19.83港元/股。

此前,4月30日,英博将所持青岛啤酒的19.99%股份出售给日本朝日啤酒株式会社,达成的价格为19.78港元/股。

彼时,英博就剩下持有7.01%股份,要继续卖出。这引发外界担忧朝日会不会进一步控股青岛啤酒,而此时陈发树的入局宛如神兵天降。

当时,被陈发树用10亿元转会费聘来的职业经理人唐骏说:

“民族情结也是我们入股青岛啤酒的一小部分原因。(青岛啤酒)如果被外资控股,让人难以接受。我们对青岛啤酒的投资不仅是财务投资,而且还是一项战略投资,5-10年内不会转手。”

但仅仅3年后,2012年6月18日,陈发树以摩根大通作为配售代理,以47.00港元/股至48.55港元/股价格,在市场配售3200万股,首次对青岛啤酒套现,获利15.04亿港元至15.54亿港元。

能够在青岛啤酒上成功获利,和陈发树爱学习有关系。

早在2007年,陈发树在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进修认识了金志国,两人是中欧高层管理培训课程CEO班的同学。而长江商学院提供的校友资料显示,陈发树是长江CEO班第二届学员,金志国是长江CEO班第四届学员。

有媒体报道称,两人是密友,还经常一起打高尔夫。

金志国时任青岛啤酒董事长,正是他将陈发树引入到7.01%股份交易谈判桌的,而陈发树的减持让两人关系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就在陈发树减持青岛啤酒的同月28日,金志国宣布不再担任青岛啤酒董事长,董事长一职由原总裁孙明波接任。

这样人事变动和陈金二人的关系,让外界开始质疑其中有内幕交易,青岛啤酒赶紧发布三连否认的澄清公告:

陈发树减持股票,事先没沟通;

陈发树将减持该公司股票的任何信息,事先不知道;

陈发树减持的背景和动机,不了解。

在发布会上,金志国只能赶紧否认两人关系亲密,称在减持事件发生后才与陈发树见面,见面时还曾质问陈发树为什么减持不提前知会青岛啤酒。

陈发树发布的公告也只是否认减持行为存在任何违法违规操作,说这是基于个人投资理财方面的考虑。

最后金志国只能尴尬解释:“作为企业家,‘同学多’是正常情况,不可能关起门来过日子。”试图把两人关系说成普通同学的关系。

对于陈发树来说,生意伙伴是流水的,但同学是铁打的,其中最铁的是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这也让他开启了与云南白药长达15年的纠缠故事。

被云南白药硬控的15年

2009年,陈发树从紫金矿业套现的第二笔资金指向了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出现在“打工皇帝”唐骏关注的二十多家企业名单中,也出现在陈发树关注的十多家企业名单中。这样的共同关注成就了2008年陈发树用10亿元转会费聘用唐骏为职业经理人。

唐骏打出了口号:要像当年在微软公司成就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那样,协助陈发树成为中国首富,塑造“中国的巴菲特”。

青岛啤酒是打头阵,紧接着就是云南白药。

在烟草企业退出非烟投资背景下,红塔集团将出售所持的6581.39万股云南白药股份。接盘的正是陈发树,他以每股33.54元的价格买下,在协议签署后的5个工作日内,他就全款22亿元一次性支付给了红塔集团。

但红塔集团迟迟不办理股东过户,陈发树就催,得到回复是“正在等待上级单位审批”。这个审批,中烟批了3年,最后告知“不同意”理由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等待800天,陈发树气不过上诉了,可一审败诉,他还付了1690万元的诉讼费。交易作废,红塔集团将22亿元退了回来,还给了他760万元的利息。

尽管如此,陈发树还是死磕云南白药。

2016年1月,云南白药控股股东白药控股开始进行混改,新华都以253.7亿元增资额获得了白药控股50%的股权。当年,陈发树的身价才235亿元。

半年后,云南白药召开了董事会,改选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由王明辉担任,联席董事长由陈发树担任。

陈发树是如此信任好兄弟的:“我这个联席董事长是不参加管理的,一点都不管,我就支持董事长。我既是股东又是董事长,更不会把钱打水漂。”

但事实是,陈发树开始带着云南白药,下场炒股:

2019年,云南白药证券投资花了72亿元,持有九州通、雅各臣科研制药、红塔证券、中国抗体4只股票;

2020年,云南白药证券投资花费138亿元,投资了腾讯控股、小米集团、恒瑞医药、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中国生物等多只热门股票;

2021年至2023年,云南白药在证券投资上投入的资金分别为107亿元、56亿元、47亿元。

最被诟病的是2021-2022年,云南白药在股市的投资开始出现大幅亏损,浮亏超22亿元,一度增收不增利。

而在2024年初,云南白药终于宣布不再“炒股”。

5月爆发的“云南白药窝案”,带走了云南白药包括王明辉在内的5位高管。5月26日,陈发树父子从董事会辞职。据《经济观察网》报道,陈发树亦涉案被调查,其子陈焱辉避走海外。

“失联”的陈发树真的不回来了吗?并不一定,因为他最早创建的新华都还在讲述新故事。

兜底还得新华都

很难想象,在以往的“618”大促活动中,很多酒水直播间背后的操盘手,居然是老牌零售新华都。

陈发树和新华都的故事是一个膨胀的故事。

1987年,陈发树在厦门开了一家小杂货铺,8平方米。8年后,陈发树在福州开了第一家“新华都百货”。

关于资本原始积累,都指向陈发树1982年木材运输生意,这使得他在厦门买下一套房子,名字冥冥之中暗示发家的命运。

陈发树将房子抵押,在厦门开了杂货铺,靠着陈家几兄弟的经营,到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开了四五家“华都”百货店,资产积累也到千万元。

陈发树萌生了出去走走的想法,就在福州考察商圈,选中了福州东街口原八一剧场的位置。经过1年奔走,陈发树以388万元/年的价格中标。

可在经营上,他和弟弟陈晋江出现分歧,两人用抓阄的法子来争夺“华都”之名,弟弟抽到,陈发树就更名用“新华都”。

新华都以百货业为主,同时投资酒店、工程机械等行业,陈发树深受山姆·沃尔玛的启发,决心让新华都走多元化发展的路线。陈发树也同时开始把自己的重心转向投资。

新华都2008年上市,陈发树因此身价大增,拿下福建首富。

2013年,新华都达到了营收峰值73.8亿元,却出现了业绩首亏,零售业务就开始走下坡路。直到2019年新华都创下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亏损高达7.56亿元。

此时陈发树已经在二级市场“封神”。

2018年,“531新政”让光伏行业处于周期低位,陈发树以每股均价7.79元(前复权)买入隆基绿能4937万股,价值3.8亿元。

从2019年三季度开始,陈发树连续加仓,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陈发树已经持有1.44亿股,成为该公司的第七大股东。

直到2021年初,隆基绿能股价已经飙至每股125.68元的高点,相对6.71元/股的底部已经涨了1773%。

即便经过几轮减持,陈发树当时仍持有约8000万股,约合100.54亿元市值,较买入时已经膨胀了25倍多。

陈发树因此成为“中国最强牛散”。

陈发树再度迎来高光时,新华都却要“断腕”,出售公司旗下零售业务板块的全部资产。

出售的标的涉及11家子公司及一家参股公司,包括厦漳泉等地新华都购物广场,以及新华都物流5%股权。

在剥离实体零售之后,新华都就要开启全面互联网营销业务的时代。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可以讲的“故事”更多,而擅长资本投资的陈发树并不会轻易放弃新华都这个上市平台,除非他考虑退休或因为债务压力,否则就不会考虑卖壳。

因此,哪怕陈发树就此沉寂,新华都的新故事都还在续写……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鲜趣闻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0关注 | 706作品
+ 关注
关注汽车产业及汽车消费以及汽车科技,见证汽车产业的发展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