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发展史(上):行伍出身的农民企业家

1988年,退伍军人赵志刚回到了家乡河北省石家庄市,借着军队背景,跟七四二零工厂搭上了关系,搞了家汽修厂,接上了修北汽212的活。

修理厂开着开着,赵志刚摸到点门道,恰好又从军方手里搞来了212的图纸,赵志刚转身就成立了“向阳汽车厂”,开始生产212。

那是什么时候?上海大众刚成立没几年,李书福和尹同跃,一个在造冰箱,一个在厂里打螺丝,早几年退伍的河北老乡魏建军,还在自家工厂当富二代,今天市场上活跃的车企几乎都还没出现,背靠着七四二零工厂的赵志刚成了最早一批下海造车的企业家之一。

简单介绍一下七四二零工厂,这工厂现在还在,是中国化工集团的孙公司。早年间除了双环,还是猎豹的指定修理厂,后来旗下公司还成了众泰在河北的唯一指定经销商,同时兼着卖莲花汽车。当时那么多国产品牌,挑出来这么几个玩意,群英荟萃了属于是。

书归正传。向阳汽车厂的212,不说粗制滥造吧,只能说一无是处,但就这在当时贫瘠的汽车市场上也供不应求。赵志刚趁热打铁,又从北汽那拿来了更豪华的切诺基的图纸,生产出了自己的切诺基,型号SHJZH213,车身几乎没动,只在前机盖、尾门上挂了自己的双环车标,非常简单,就俩圈,半拉奥迪。这也是双环这个名字最早的来源,向阳汽车厂也大概是在这个时候改名叫了双环,至于为啥叫这名,实在是没有资料。

到了九十年代后半段,212和切诺基的竞争力越来越拉。双环谋划着转型,于是拉上邢台老乡长征汽车厂,搞了一款长征牌轿车,在河北省内当出租车开,但这玩意比212的质量还拉,开不到一年就得大修,在当地出租司机口中落了个“烂车”称号。后来双环又跟河北不少企业合作,开发了不少车型,但基本都没量产,就不说了。九十年代末,双环基本快黄了,赵志刚急了,跟庄里这群人混,怎么tm能搞好汽车?

走!转身就跑到了欧洲,搞一波偷家,看看老欧罗巴们都开什么车,结果发现大街小巷跑的都是SUV,赵志刚一看,这玩意跟越野车也没啥区别啊,懂了。回国之后,赵志刚又不知从哪搞来了一辆丰田海拉克斯,直接拉皮搞了两辆车,来福和来旺,两个非常符合土大款兴趣的名字,前者外观没咋动,只把后斗封死,定位轻型越野车,后者定位多功能商用车,外观上也更圆润豪华了一捏捏。

但看起来跟长城迪尔基本没啥区别,而且迪尔上市更早、质量更好,双环的车还是卖不动。但既然追求刺激,那就贯彻到底,赵志刚和双环已经尝到了抄袭的甜头,开始在抄袭路上一路狂奔。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212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79关注 | 291作品
+ 关注
大小伙子谁不想开车啊~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