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车越重越安全被人嗤之以鼻?

“BMWsky宝马会”微信号的一篇文章《国产奔驰新E级加长版和国外短轴版有哪些不同?宝马5系祝贺新E上市!》中拿海外短轴版奔驰E级(1575kg)和国产长轴距版奔驰E级(1870kg)的重量作对比,两者将近300公斤的差距,直指新E级在“国外用全铝车架、国内用钢结构”,奔驰E级的“钢材门”事件让人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之前一直以车身重量作为衡量安全的标准,怎么风向这么快就变了?

汽车轻量化的定义: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在车辆开发之前,轻量化已经是重要的指标之一。随着汽车总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的油耗及排放也不断增加,对地球环境污染加剧,对石油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能源成为当前政府和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所以来源于赛车的轻量化技术受到汽车企业的关注,汽车轻量化技术可以使提高汽车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汽车性能。

汽车轻量化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更好的车辆性能、更低的燃油消耗、更好的行驶稳定性,在追求操控和性能的中大型车身上,轻量化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对于操控、性能的提升显著,同时确保符合日益严苛的环保法规。车身轻量化在带来诸多优点的同时,在车身安全性上毫不妥协,以安全性标榜的欧美品牌都坚定的踏上轻量化之路。

全新一代迈腾从之前的PQ46平台换到如今的MQB平台,得益于MQB平台许多轻量化的技术,迈腾在车身尺寸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减重。新款迈腾在长宽高和轴距方面都有所增长。配置方面,全液晶仪表、三区独立空调、全景天窗、360度全景摄像头、PLA3.0自动泊车、ACC3.0自适应巡航、Pre-Crash预碰撞系统、胎压检测、HUD抬头显示、车内氛围灯等能给的,一股脑全部都堆砌给了全新迈腾。但是全新迈腾却在整备质量上降到了1440kg,相比老款足足低了105kg。

通用汽车将轻量化技术使用在旗下的多款中型轿车上,迈锐宝XL是迈锐宝的换代车型,迈锐宝XL在车长、轴距较老款车型分别增长68mm、92mm,车身宽度与老款车型一致,相比迈锐宝大了一圈,但是新款迈锐宝XL重量低至1415kg,相比迈锐宝1520kg降低了105kg,“减重”效果与全新迈腾一致。通用在Epsilon II平台换代时,在车身结构和车身材料上充分考虑到轻量化的需求,迈锐宝XL与全新君越均是因此受益的产品,全新君越减重达到200kg以上。迈锐宝XL与君越减重主要得益于车身超高强度高的使用,降低了车身重量,同时铝合金部件在底盘上普及,也为轻量化做出贡献。

在豪华品牌中,凯迪拉克在轻量化上的进步最为显著,在凯迪拉克CT6出现之前,这个细分市场体重控制最好的是奥迪A6L(1750kg起),CT6在一大堆豪华中大型车中绝对算得上大块头,长宽高与轴距全面超越BBA三驾马车,但是整备质量低至1655kg,轻量化效果惊人。凯迪拉克CT6采用钢铝混合车身,没有采用捷豹和奥迪的AFS技术也没有使用宝马的碳纤维骨架-钢材-铝合金混合技术。凯迪拉克CT6采用了11种不同材料,不同的材质结合工艺等方式,有效地降低了车重,同时控制了整车成本,是“瘦身”效果最好的豪华品牌。

豪华品牌中奥迪与宝马也都在不同的道路上努力,虽然实现的途径各异,但是大家目标都是一致的。

奥迪使用的ASF技术的车身框架结构用来支撑铝薄板零件(如车顶嵌板),能够使连结处严密结实,有助于承受车身负载。根据所承担任务和扮演角色的不同,奥迪空间框架结构的零件在形状和横截面的差异很大。它们如同人体的骨骼,连接在一起可以满足多种要求,同时保持车身轻盈。

宝马在新一代7系车体骨架中融合了CFRP碳纤维强化树脂、铝合金和钢板,采用了新的轻量结构。基本骨架采用钢材,但A柱的内部等部位使用了CFRP部件,通过提高刚性和强度,减轻了车体重量。铝、高刚性钢、镁和碳纤维增强塑料 (CFRP,Carbon core高强度碳纤维内核的来源) 的应用显著且有针对性地减少车身重量,同时又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在传统观念中,同一级别的汽车越重越安全,这一观念甚至左右了消费者的购车习惯,认为车子轻就不安全,这种观念是没有依据的,汽车的重量与安全性没有必然联系,并非越重的车就越安全。新的材料和车身结构不仅提高了车身安全性,还有效的实现了轻量化,未来轻量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汽车厂商在安全性方面的标准一如既往,是时候抛弃传统观念了。

奔驰E级的“钢材门”引发的轻量化大讨论,轻量化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无论是全新一代迈腾、还是通用旗下的迈锐宝XL、全新君越都是轻量化的践行者,豪华品牌也都不约而同的走上轻量化之路。伴随轻量化的发展,车身的安全性没有降低,反而安全性大幅提高。新的车身结构与新材料的使用,与车辆安全并不矛盾,认为车越重越安全的传统观念开始被人嗤之以鼻。

我们发表的话题多半是高冷尖锐的内容,我们渴望与真正的车迷倾心交流,更希望得到前辈专家的批评指正。欢迎您扫描上方二维码或是微信搜索autoab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谢谢!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93关注 | 33作品
+ 关注
联合创始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