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轿车 我开一次就不想再开了

有朋友问以前中国还有俄毛的车,怎么后来没有了?原因是神马?不少人感觉战斗民族的车应该不会太差, 而且看着是机械简单,应该维修也很方便。 老叶聊一聊上世纪90年代中国流行的最后一款俄罗斯轿车(拉达)LADA 2109 Samara。

LADA Samara 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开始生产的一款紧凑型家庭车,车身长度为4005毫米,车身宽度为1650毫米,轴距为2460毫米,整备质量为925千克。动力为一台最大功率为65马力的1.3升单顶置凸轮轴四缸发动机,静止加速到100公里/小时用时14.5秒。这款车采用前置发动机前驱底盘设计在当时是与时俱进的。整备质量不到1吨是不是很轻?当然很轻,80年代标准的欧洲紧凑家庭车都不重,老叶开过的一辆1983款高尔夫GTI整备质量只有800多千克。

第一批中国易货贸易进口的并不是LADA 2109 Samara,应该是LADA 2108 Samara,随后才有了2109四门版。1992年北京中关村的电脑公司小老板不少都开2108。流线双门造型再配上铁灰色的金属漆,2108的视觉效果上并不比当时的日本进口车落后多少,车主们配上了立体声音响和空调后车舱比刚进口时更高级了(前苏联出口到中国的轿车都没有空调和音响),也比天津的夏利车上了一个档次,在90年代初期的北京拉达2108还真的时尚了一把。

现在一些不喜欢德系车的的人这样讽刺德系车:“如果想学会修车就买辆大众。” 但是,在二十年前,国内销售的众多十几万元及十万元以下轿车中不论是上海大众桑塔纳还是一汽大众捷达,它们的可靠性排名是第一和第二的(国内市场能和它比可靠性的只有广州标致、东风雪铁龙和北京Jeep)。 那时候说要想买一辆让你很快学会修车的轿车, 那一定是俄罗斯、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轿车。

虽然是90年代了, 但是拖累与前苏联的体制和落后的制造工艺,80年代和90年代的前苏联车和俄罗斯车可靠性并没有比50年代水平的老解放卡车有质的提升,和西方轿车相比质量相差悬殊,修车就是车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简单不意味着故障少。90年代老叶有两个拉达车主朋友(一个开2109,一个开NIVA,他们算是北京算是比较早的有车族了),没见到他们分享过开车的快乐,倒是觉得他们沉浸在经常要修车的苦闷中(想象一下那场景吧,拆缸线,调铂金……)。

拉达2109开起来的感觉如何呢?二十多年前老叶还真开过一辆用了3年多的车,什么操控体验以及舒适性早都忘的一干二净,但是它的缺点记忆深刻;离合器接合点宽度是毫米级别的,起步时左脚抬离合踏板必须要非常非常柔和,抬得稍微快了或错过了这个点才踩油门,发动机会毫不犹豫地熄火,离合器故障多似乎是很多俄罗斯车的优点。还有一次开这车时碰到了下大雨,顺着门缝一道小瀑布在车内形成…… 以后开过的车有几百款,但是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奇葩的经历。

从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合资汽车企业产能的扩大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国产轿车已经能满足中低档轿车市场的需求了,售价十万元左右及以下这个级别的东欧轿车开始进入到优胜劣汰的阶段。品质差的俄罗斯轿车、罗马尼亚轿车以及波兰轿车在90年代末就没有再进口了,斯科达成为唯一还被中国消费者接受的东欧品牌轿车,而国内最后上牌的LADA 2109新车大约是在1999年。(部分内容是凭记忆,欢迎补充)

关注微信公众号“老车资料库”,分享一些老叶知道的汽车故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文化历史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937关注 | 359作品
+ 关注
养闲中
Ta的内容
203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