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特供”终身受益,大众朗逸靠卖“面子”赚钱?还真不是

说起 大众朗逸这款神车,总能让街角的人们围着侃侃而谈。和主流的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等竞品相比,大众朗逸更像是车市“常青树”,任凭车市风云变幻,它每月销量上榜必是前三。说起这一点,不得不让其它品牌虚心向其求教。那么,它是如何做到十多年如一日的呢?答案也许就在“特供”两字,针对国人需求升级产品力特征,也有人说它是靠“面子”赚钱,是对是错,从它过往产品力进阶过程中一看便知。

不得不承认,品牌确实能为一款新车产品带来很好的“人气”,也就是市场号召力。第一代大众朗逸诞生于2008年,来源于大众德国为庆祝上海大众成立设计的一张图纸:Eva Lavida,或是因为优雅的造型、阔绰的后排空间,第一代朗逸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收获了4.4万辆销量,随后的市场表现就像是打开了“泄洪闸”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至此开始,因为销量常年霸占着紧凑型轿车的前十名,第一代大众朗逸因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神车”。回到当时来看,第一代朗逸虽是基于同期宝来打造而来,但车身尺寸更加宽大,空间舒适性自然更好些。此外,在外观方面,一代朗逸采用的是同期帕萨特“同款”设计语言,为彼时的它增添了不少高级气息,深谙国人的喜好。

时间来到2012年,第二代大众朗逸登场,虽然取消了经典的2.0L自吸动力,但造车平台保持不变,依旧为PQ34,本质并没有大幅的升级变化,中规中矩的家轿模样还是深受大众用户的喜爱。从众多二代朗逸用户的口碑中可知,这一代产品从油耗到操控性能都没有太多可挑剔的短板,毛病很少,做工也较为扎实,加上大方且富有辨识度的外观形象,给很多用户留下了“完美”的家用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和第二代大众朗逸登场的还有两款两厢版车型,分别名为“朗行”、“朗境”。得益于两厢车结构设计,新车上市初吸引了不少年轻用户群体,但因为国内旅行车受众群体较少,且动力、配置未能带来令人满意的表现,故而两款车到了2017年便早早退市,将市场尽数还给了第二代朗逸。

经过长达6年的市场考验,第二代大众朗逸凭着扎实可靠的产品力形象收获了许多家庭用户的青睐和支持。目前在上汽大众店内依旧可以买到第二代朗逸的升级版——启航版。尽管这款车目前已经停产,且功能配置不算出众,但正是靠着有口皆碑的扎实底气和诚以待人的终端价格,以及稳健的底盘调校,使其能够和同期的经典日产轩逸继续抗衡,而且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算是彻底发完了最后一丝“余热”。

转眼来到2018年,第三代大众朗逸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中走向舞台,从PQ34平台换到了全新的MQB平台,同时“三围”全面升级,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换代更新。此外,新一代朗逸有了别称“朗逸PLUS”,但新车保持了一个传统设计,那就是“如假包换”的同期帕萨特设计语言,对于村里的老人来说,尤其见效,给足了用户面子上的价值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朗逸不止对尺寸进行了升级,而且后排空间的宽适程度再次迎合了家庭用户群体的购车需求。根据实测可知,这一代朗逸的后排腿部空间达到770mm,头部空间达920mm,但中间地台凸起较高的“老毛病”没改,实测后排地台凸起200mm,总体来看,空间宽裕程度良好,是主流的家轿空间水平。

动力方面,大众朗逸的“省油”、“耐用”不是感情牌,1.5L发动机虽然老套,但胜在经济可靠,1.2T和1.4T大众EA211动力总成也谈不上“新意”,但胜在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就动力品质来说,朗逸能够畅销多年不是没有原因的,人们认可才是关键。

结语

和同期的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相比,大众朗逸每一步都踏在“中庸”的道上,每一位购买朗逸的用户都会评价:空间够用、外观耐看、品质可靠、价格便宜,少有人会将朗逸的功能配置“寒酸”拿来说事,毕竟放眼同级同价位合资竞品,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但真正能够给到用户“体面”享受的,只有朗逸。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朗逸
标签: 海选导购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关注 | 188作品
+ 关注
有车的地方就是家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