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集团到底有多皮实?

大众到底有多皮实?

——车市热点问答(121)

何仑

一方面深陷史上最严重危机——“排放门”,另一方面却以1030万辆的销量超越丰田,成了世界第一大车企,提前两年实现了原计划在2018年达成的目标,营业利润为创纪录的146亿欧元,大众的确让人纳闷。3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CEO穆伦在沃尔夫斯堡举行的2016年财务报告发布会上称:“目前,集团的业务发展已重回正轨。”看明白了吧,一个从特大危机中重回正轨的企业一不留神当上了全球汽车业老大!这是咋回事?

问:您对大众这样的业绩感到意外吗?

答:不用说我感到意外,就是大众的高层也会感到意外。去年6月,穆伦在接受采访时对我说:“2016年对于大众汽车集团来说是一个过渡之年((参见《大众汽车集团全球CEO穆伦:不能让问题阻碍前进的脚步》、《大众真的挺过来了?》)。”这话说的实在,也很低调,丝毫没有要在当年超越丰田当老大的野心。

在去年10月初的巴黎车展上,我问穆伦:目前看来,“排放门”好像并没有影响销大众的售量和盈利,是不是这样?他说:“这一事件没有对我们的销售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但人们肯定也想问,如果没有发生该事件,大众汽车集团能获得多大的成功?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参见《大众CEO穆伦:大众没有停滞不前》)。”好像他也没有完全整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所以要“深入探讨”。

在此次日内瓦车展上,我问穆伦是不是对这样的业绩也感到意外,还有上次说的“深入探讨”的结果如何了?穆伦笑了,但他回避了“意外”的问题,只是简单说了一下“深入探讨”的结论:“首先,取得去年的业绩,主要归功于大众汽车集团全球60万员工的辛勤工作。我们的员工没有受到柴油门的影响,依然在认真地工作(参见《穆伦:上汽奥迪合作继续,大众将逐步成为一家中国企业》)。”

问: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太简单、空泛了些?

答:其实他对这个问题最近在不同场合做了不少说明。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各项数据显示,大众集团依然是一个非常皮实的企业。”

我还想起在一年前的日内瓦车展上,穆伦首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曾斩钉截铁地说过一句话:“对于集团旗下的12个品牌,我们并无计划进行整合,也不会将任何一个品牌进行出售。”而在当时,大众为解决排放门造成的财务危机要出售旗下品牌,正是媒体热炒的话题。这句话表明,即便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大众高层仍然信心十足。

回顾一下,由于“排放门”造成的支出达到162亿欧元,2015年大众集团营业利润为亏损41亿欧元;2016年又为“排放门”支出了64亿欧元,但已经扭亏为盈,净利润达54亿欧元。不到两年时间,赔了226亿欧元,还能活成这样,大众的确够皮实的,换了别的企业,不定啥样呢。

问:去年大众销量增长,是不是说明大众的品牌力、产品力很强,使“排放门”这件事对消费者的影响很有限?

答:我觉得这不只是大众的品牌力、产品力,还有德国制造的品牌力,还有大众对危机的处理方式,帮助大众摆脱了困境。当然,“排放门”这样大的危机对销量肯定有负面影响。在美国影响比较明显,大众销量下降了2.6%,因为事件发生在美国;在欧洲,大众销量增长了4%,虽然“排放门”也大面积波及了这个市场;在中国,几乎看不出“排放门”对销量的影响。

问:有媒体认为,大众虽然在销量上超越了丰田,但在盈利上却是丰田碾压大众。您怎么看?

答: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也的确有很多数据支撑,但如果你仔细对比一下去年大众和丰田的主要数据,就会发现,大众的盈利能力已经和丰田不相上下了。比如,2016年,大众的营业利润为146亿欧元,利润率6.7%,略低于丰田的150亿欧元和6.98%,但大众研发支出高达136亿欧元,比丰田的80亿欧元高出70%,如果减掉高出丰田的这部分研发费用(56亿欧元),大众的利润率就会超过丰田,但那就不是大众了。在研发上,大众舍得下本是一贯的,多年来研发费用在全球所有企业中排名第一,在传统汽车企业中,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重也高居榜首。这也是大众竞争力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如果扣除了包括“排放门”在内的“特殊项目支出”,大众2016年的税后净利润54亿欧元,大大低于丰田的139亿欧元。

问:大众年度财报说,采用权益法核算,大众2016财年从中国合资企业得到的营业利润近50亿欧元(2015年为52亿欧元),但这部分营业利润没有计入集团146亿欧元的营业利润内。如果包括在内,不仅营业利润额会大大超过丰田,利润率是不是也要更高?

答:未必。因为合资企业的销售额也没有算在内,如果销售额公布了,用营业利润除以销售额,得出的数据高于大众集团6.7%的销售利润率,那么大众集团的利润率就会相应更高些。

问:您认为大众盈利能力增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一是大众模块化平台战略奏效,这个以降成本为目标的战略曾被批评为适得其反,但时间站在了大众这边,竞争对手争先恐后地效仿大众,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二是2014年7月开始实施“大众品牌削减成本计划“,计划到2017年总计节约50亿欧元,“排放门”危机爆发后,更是自觉不自觉地要勒紧裤腰带。

以我个人对具体事务的观察,大众花钱大手大脚,在德系车企中比较突出,各种的跑冒滴漏见怪不怪,一旦把钱袋捂得紧一点,就能省下不少钱。大众中国2005年提出3年降成本40%的奥林匹克计划,外界质疑很多,没什么人相信。后来,时任大众中国总裁范安德对我说,当初他也是被市场竞争逼急了,要把压力传递给下面,结果虽然没有达到40%,但30%是有的。

而丰田是靠以降成本著称的丰田生产方式(也称“精益生产”)起家的,而且一贯节约闹革命。几年前,在丰田东京总部大楼采访时任社长渡边捷昭,为节省空调用电,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8度,大家热得难忍,丰田方面给一人发了一把扇子解热,这把扇子我带回家后还用了两年。所以,丰田在这方面降成本已经没啥余地了(参见《角逐全球,丰田与大众谁更强?》)。

问:有业内人士认为,12个品牌使大众集团的营销及沟通成本过高,而且品牌定位复杂,容易内耗。另外,大众全球员工数量高达62万名,而丰田仅为35万,显然效率更高。您怎么看?

答:我觉得大众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没有这12个品牌,恐怕很难想象,虽然营销、沟通成本高,但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择,这本身就是一种更强的竞争力。今年,大众汽车集团将推出60款新车,也是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

另外,从员工数量看,丰田的效率的确远高于大众,但大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自己还能盈利,也还不错。

大众也在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总之,还是那句话,二者各有优势,各有胜负,争霸战还将继续演绎(参见《角逐全球,丰田与大众谁更强?》)。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9988关注 | 238作品
+ 关注
记者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8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