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常理出牌的长城打出一对K,名叫WEY

古代曾经颇有名气的保定城,在2017年4月愚人节的那天,红遍了中国。

在愚人节的下午,一个震惊的消息传遍全国——保定境内,北京城南120km的地方,将要设置一个雄安新区。

如今的保定,虽然距离北京不过两小时车程,但在中国21世纪的城市版图中,并不起眼。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这座城市,有一家A股市值超过1200亿,全球专业SUV品牌销量第二名(仅次于Jeep品牌)的大型车企总部,长城汽车。

我对长城汽车这家公司的印象,就是一贯不走寻常路,作风很独特。

1、总部地址

一家企业总部的地址,经常决定一家企业的风格。中国绝大多数成气候的大型车企总部,都位于: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或者起码也是武汉、杭州、重庆、长春等二线城市或者大省省会。

像东风汽车集团这样子公司无数的大型央企,即使曾经位于地理偏僻的湖北省十堰市,但也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迁都”武汉,搬迁到九省通衢之地后,也实现了企业的再次壮大腾飞。

长城汽车可能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三四线城市保定起步发家,一路壮大,坚守旧地的汽车公司。

脱离了一二线核心城市,也就脱离了充沛的人才基地、开通发达的商业环境,一定是有坏处的。但硬币的另一面就是长城汽车得以在保定,建设起一个拥有自己深深烙印的汽车王国,建立起独特的企业文化。

2、企业管理

就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我有个好朋友在外资零部件公司中国总部做事,他告诉我说:去和每一家车企吃饭谈业务,作为供应商,他总是要买单。

但是和长城的工作人员吃饭,吃的总是家常便饭,档次不高,量足朴素,但永远是长城方面买单。

甲方规定不允许乙方买单,而是自己买单。这显然不是这个商业社会里,我们习惯的潜规则。

长城的高度纪律性,和对廉洁正直的重视,可见一斑。

不吃供应商嘴软,谈起合作来,才能更加就事论事,合理为自己的企业争取利益。

3、营销

长城比较少投入营销资源。这个业内都知道。

据说,他们的核心管理层认为,投入过多的资源进行营销,不如把资源放在产品上,或者定一个更实惠的价格。

多年来,长城旗下产品的渠道促销折扣,始终是比较低的。

保持了终端市场价格的稳定,这可以一方面让经销商赚到钱,愿意好好跟着长城干活。

另一方面,购买长城汽车的消费者,不用“心惊胆战”,今天原价提了新车,明天全系优惠2万。

4、产品规划

长城汽车早期以SUV和皮卡起家,当时定位的是小众市场。

而后,他们也学习了成熟公司的经验,布局了轿车市场,陆续推出了C30等轿车产品,一度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表现。

但是,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长城果断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砍掉轿车业务线(部分老车型维持生产,但不开发新车型),全力进攻SUV。

可以说,砍掉轿车产品线,这是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策。

这是一个大众、通用、丰田、本田、现代,今天不会做出、昨天不曾做出、明天也不敢做出的决策。

没有非常的魄力、过人的胆识和一些难以描述的疯狂,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因为当很多大公司习惯用“客观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帮助决策时,这些东西很容易告诉我们一个关于汽车市场的基本事实:

轿车市场占据了高达70%左右的市场份额,任何汽车公司,想要做大,没有理由不在意这快蛋糕。

然而,长城汽车还是义无反顾的树起了“哈弗HAVAL”这块专业SUV品牌的大旗,仅仅依靠SUV,就成为了国内销量最前列的本土车企。

其实,早在2010年左右,中国消费者喜欢SUV,就已经是一盘汽车市场上的明棋:

当时,奥迪Q5国产后持续加价,丰田汉兰达国产后持续加价,大众途观国产后持续加价,长城哈弗SUV保持热销、价格坚挺。

面对这样的明棋,我们可以看一下,外资品牌、一般的本土汽车品牌、长城汽车,分别作出了什么样的决策。

外资品牌的代表之一,德国大众汽车:

动作极为缓慢,一直到2017年,终于给大众品牌旗下的唯一一款国产SUV途观,找了一个大哥哥途昂。可以说是7年磨一剑。

一般的本土汽车品牌,比如吉利汽车:

比外资品牌反应更迅速、灵敏。本来很少打造SUV的他们,先后推出了吉利远景SUV,帝豪GS,以及博越 SUV。

长城汽车:

果断废掉轿车产品线,外界舆论一片哗然,然而毫不理睬。

孤注一掷,全力押宝SUV。迅速形成了从1到9的全尺寸级别的SUV产品布局。

没有这个果断的、自我革命的决策,就不会有今天长城汽车的业绩。

写到这里,你们肯定觉得我是在吹捧长城,简直把他们说成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其实长城汽车根本不是神。

他们的战略执行大部分比较成功,但也有过失败的教训。

比如Haval的H9。

两年前,我在知乎写过一个回答,预测H9的销量。

当初H9上市的时候,有人认为这台车外观霸气威猛,配备2.0T发动机,参照丰田Prado性价比爆棚,月销5k不是梦。

当时我就持非常谨慎的意见,认为月销量远远达不到5k的水平。不是说这个车产品一定不行,而是说,这颗棋子落的地方有问题——大型硬派越野车,是一个很小众需求的市场。对于这样的市场,我不认为应该太着急。

当时写这个回答的时候,很多人在评论区骂我看不起自主品牌,说我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

但是后来的市场表现,确实说明了,我的顾虑不是没有原因的。

5、第二轮高端化进攻——新SUV品牌WEY

Haval SUV推出H8/H9,是长城的第一波高端化努力,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

但是无论是长城,还是任何其它的想要在汽车世界有所作为的本土品牌,是不可能满足于日复一日生产廉价汽车的。

长城拿出的新解决方案,就是以公司董事长姓氏命名的WEY。

中国人,通常比较含蓄中庸。凡事留有余地,尤其经商之人,更懂得低调生财、树大招风的中华真理。

长城汽车的魏建军老板,也是一个生性低调的人。打拼长城汽车的这么多年,他习惯站在幕后,极少直面媒体。

如此低调的人,是什么力量,让他把自己的姓氏拿出来,投入到一个需要投资数十亿、前途有风险、未来不可知的新汽车品牌里?

请大家看看WEY的品牌广告片,你就能明白了。(相信我,这是一段广告,也是一个好故事)

一个姓氏,在传统中国人的心里,不仅仅是自己名字的一部分,而意味着自己的家族。

一个人不光赌上自己的血与热,更赌上一个家族的荣与光,这是一位创业者的勇气。

6、始终挥舞“本土”大旗

在中国汽车品牌的高端化路径中,一种常用的做法是:西洋化包装。

经常一个中国汽车公司,需要为公司整体注入尽可能多的洋味,才能让本土国民刮目相看。

比如奇瑞观致模式,引入了以色列资本和大量外籍高管。

比如乐视的FF模式,为了高端洋气,整个公司都建在了加州。

比如上汽荣威MG模式,是建立在收购英国老牌车厂罗孚Rover的基础上。

比如吉利LYNK&CO模式,全面整合Volvo与吉利的资源,打造混血新品牌。

比如广汽传祺模式,初期第一桶金,离不开采购来菲亚特技术资源。

但长城从始至终,始终以自己为主,始终坚持“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形象。

这一次,通过WEY,长城喊出了“中国豪华SUV品牌”的称号。

敢于喊出“中国豪华”这四个字的,在我印象里,WEY又开了风气之先河。到目前为止,其它主流本土厂家都没干过这个事儿。(好吧,请允许我暂时忽略掉红旗这种为领导而造的汽车品牌)

最后,说说WEY的第一款量产车

上面说了很多关于长城汽车,关于WEY。

但归根到底,产品,才是消费品制造企业与这个世界,与消费者沟通的终极方式。

WEY品牌首款作品VV7系列,即在本届上海车展上,正式亮相,并且公布了上市价格:16.78万—18.88万元。

大家觉得这个定价怎么样?是否物有所值,永远是众说纷纭。

我研究了一下VV7之后,发现了以下几点:

1.WEY走了一条务实的品质升级的方向

这种品质的升级,与目前国内的消费大趋势是一致的:中产阶级消费者,希望东西品质好,但是价格不能太高。

用英文来说,是要有Affordable Quality。(价格合理的品质感)

具体在实施上,WEY没有把发力重点落在汽车的机械性能上,而是落在了“车辆安全性”与“外观内饰设计和质感”上。

我认为这是务实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操作方式,也符合长城一贯的风格,始终顺着本地消费者的实际情况造车。

嘴上喊机械性能的网友有很多,但是,真追求机械性能的消费者,还是比较少的——不光追求这东西的人少,连有能力敏锐感知汽车机械性能差异的消费者,其实都不是很多。

相反,通过在车辆安全配置、内外设计、用料质感上加码,消费者的可感知程度会比较高。因为这些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啊!

2.入门级已经是高配,绝非鸡肋

标配了LED前大灯,20英寸大轮毂,全景天窗,ACC自适应巡航,全液晶仪表,前排座椅加热等等。

尤其是安全配置,堪称非常到位,标配了前后雷达,预碰撞提醒和自动刹车,胎压监测。

3.定价区间紧凑,每个级别都不是鸡肋

举一个反面案例,起步价26万多,顶配可以给你标到将近39万。一款车的一个发动机排量,价格区间横跨了13万!堆了一点配置,多收你半台车钱!其实这是在侮辱消费者的智商。

这种糊弄人的定价风气,也不知道是哪一天形成的——实际上,加高配置的成本变化,并没有那么高,高配车型成为了厂家牟取暴利的产品。

你仔细看一下官方配置表,其实顶配也就是多了一些:ACC自适应巡航啦,主动安全科技啦,多4个喇叭的音响啦,防炫目后视镜啦,车内多一点氛围灯光啦。

这种想当然的定价思路,最后注定是双输的结果:

厂家以为高配能赚很多钱,但实际上消费者不是傻子,绝大多数理性消费者不会选择高配,宁愿买低配然后请经销商加装第三方附件。

厂家把整车的高科技配置,比如高级音响、高级安全配置、高级座椅面料,作为传播卖点,大肆宣传,但消费者实际购买的产品,并没有以上功能。造成了“营销传播-产品购买-产品使用”各环节体验的不一致,降低了整车的用户口碑。

很多高级配置的研发费用,其实白花了。辛苦开发、适配的一些高端配置,整个生命周期,几乎没有卖出去过。

VV7的定价,抛开VV7c和VV7s的外观套件差异,其实很简单,就三个配置档次。从最低到最高,不过2.1万元的差异。

相对入门级来说,中高配的定价,是有合理性的。

----------------------------------------------------------

我是一苒,知乎汽车话题优秀回答者、什么值得买生活家、汽车之家说客作者,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微信号「一苒说」,随时和我交流。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67关注 | 36作品
+ 关注
电动车品牌和用户咨询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