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在国内市场找一款在老一辈人和年轻人心中都有共鸣的SUV,那答案有且仅有212。
在国内汽车工业近20年的快速发展期中,涌现过各种红极一时的产品,但要论文化、传承,那著名IP确实十分匮乏,但212却是个例外。
212,一代人的青春
国产产品IP少,既有时间短的内部原因,也有市场环境已形成的长远IP、文化特色等外因,但这都非根本。在我看来,核心原因在于国内市场虽大,但是处于“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接触车”的增量市场壮大态势,没有对于品牌/IP认同感,市场集中在相同价位段的同质化竞争之中,交替领先、频繁易主是常态,很难出现经久不衰的经典IP。
前段时间,我曾说过吉利中国星是近期中国品牌为数不多在主流细分市场竞争并且做到了持续的IP,有那么点能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特色文化的味道,这么一句评价,对于吉利而言,是设计、制造、销售、营销等等方面的全力以赴,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但这种问题在 212 T01身上确实天生自带“名气buff”。
或许是因为云南是国内新车媒体试驾的密集区,也或许是行业外的人对汽车行业的变化没有那么敏感,总之,无论多重磅的产品,都很难在云南被围观。
除非,你开的是212 T01!这次试驾应该是我职业生涯中难得的“社死”瞬间,年轻人难免多瞟两眼,有些老一辈人更是难掩心中激动,合影、体验、咨询价格一整套无缝三连无比丝滑。
提及激动的原因,他们中几乎都与212有过一段特殊的经历,甚至部分当年上过战场的老兵,可以分分钟说出一个212救他命的故事。
在他们看来,212承载的是一段难忘的过往,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情。站在我的视角,即使未能经历,但也能从眼神、神态中感受到他们对212的那种信任和“老战友重逢”的喜悦。
试驾途中能引得年轻人侧目,让老一辈人能它身上得到共情,成为打开尘封已久记忆的钥匙,也充分说明了两点,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一辈人,都认可“212”IP,对它有基础认知和理解;第二点则是212 T1与他们印象中的212有相通之处,有传承,并且具备标志性的传承。
譬如212 T01 在外观保留了一拱二圆三横四纵的标志性设计元素,经过比例的优化,呈现出更为强壮的车头造型。“瞄准镜”式的大灯造型与十字环日间行灯设计,数十年过去了,依旧“目光如炬”,并且在科技的加持下更亮更有神,曾经为军车设计的防空灯更是堪称神来之笔。
事实也确实如此,看到212 T01的第一眼,有种瞬间被它拖回童年时代的感觉,是第一次见“汽车”这一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喜悦,这波“回忆杀”对于任何爱车的人来说,都是绝杀。
到国内的每个角落,尤其是在云南,“212”IP的知名度之高、认可度之强,远超我的认知。也意味着,对于212 T01而言,完全不需要像一个新品牌一般去完成品牌建设从无到有的过程,成熟且被用户认可的IP能为它成长为“爆款”提供很大助力,并且这是其独一无二且难以被复制的优势。
与用户需求保持同步
你们记忆中的212长啥样?
我的印象中,它是上山下河,主打一个无所不能,一身军绿色涂装,给人以满满的安全感,大多数是软顶的版本。
事实上,每一个细节中都与那个时代用户对于汽车的需求息息相关,以软顶为例,它的好处在于对于焊接工艺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同时也更方便更换和拆卸,拆完它有足够大的拓展空间,可以装下更多机械工具之类的货物,更换起来也更便捷与便宜。
军绿色的涂装让人直观感受到它与“军车”同源的可靠机械性能与品质,也让它更好地适应户外场景无可避免的小剐蹭、跑泥泞道路,起到防蹭防刮、耐脏的作用。
尤其是在它所处的那个道路环境不佳的年代,它极强的越野性能和抗造的稳定性,堪称当时与道路环境最为匹配的陆路交通工具。
如今,国内经历了基建高速发展期,国内道路环境已经焕然一新,用户群体也从当初的机关、军用变成如今的民用、个人,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用户需求的变化在212 T01所处的十几万元级SUV市场几乎是一天一个样,10年前还只是空间大、配置高,如今则需要舒适、智能、操控等。
显然,212 T01深谙此道。
就舒适性而言,它可以说是竭尽所能。车身尺寸方面,212 T01的长宽高分别为 4705mm、1895mm、1936mm,轴距为2860mm,对于一款紧凑型SUV而言,算是典型的“大个”;受限于非承载式车身和燃油车三大件的限制,车内应用空间并没有同级承载式车身的平均值,基本上也就是家用紧凑型SUV的合格线徘徊。基本可以理解为身高183cm的我,头部拥有较高的自由度,但腿部在后排很难找到一个适合长途旅行的姿势。
好在212 T01知道自身劣势,因此,用储物空间来弥补自身不足,后排座椅可按4:6比例放倒,后排靠背角度也可调,空间布局灵活性和载物能力表现不俗;尤其值得给好评的一点是,后排中央扶手够宽大,各种随手的储物格之类的设计和空间,够人性化也够多。
除了空间外,动态的驾乘舒适度212 T01也有着较为优秀的表现。虽然非承载式车身相较于承载式车身有天然物理劣势,但它选择在能提升舒适度的地方尽可能做到最好弥补了不足;其座椅不光是采用了更透气、亲肤的采用超纤打孔面料进行包裹,更是在设计时便考虑到了人体工程学,整体坐姿有点类似于传统的中式家具里的“官帽椅”,坐着挺拔,视野也足够远。
不同的是,分层多硬度发泡技术加持的填充物,让212 T01的座椅不是单纯的软,而是有较强的支撑性以及包裹性,尤其是腰部和侧向的做了特别处理,有效避免了这种坐姿下腰部悬空带来的疲劳感,也让驾驶员在越野时身体摆动幅度得到更好的控制,部分车型甚至配备有3挡加热和按摩功能,足可见其对于满足用户需求的诚意。
至于智能化之类的配置,此次我试驾的入门版甚至都配备了定速巡航、50W无线快充之类的配置,倒让人有了几分惊喜感;12.3 英寸全液晶触控屏、10.25 英寸全液晶仪表、USB A+C接口、车联网、智能语音助手、远程车辆控制、行李箱12V电源接口等全系标配,倒也不输同价位城市SUV产品,无论是户外还是城市,体验感都有所保证。
不过略显遗憾的是,语音助手的体验有些一言难尽,车机系统的UI页面也比较复杂,上手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至于动力嘛,无论是城市用车还是越野,都有非常高的优先级,因此2.0T GDI 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8AT 自动变速器的组合也算是当下燃油车的黄金动力组合,185千瓦、410牛·米的数据在同级中也算佼佼者,但是受限于车重和造型,整台车虽然不会令人感觉笨重,但也绝没有多轻快,就是正常家用车的加速水准,不过好在发动机低扭响应还算积极,多数场景下,可能感受不到乐趣,但也不会因为难开而嫌弃。
212诞生的年代,国内用车环境对舒适度没有要求,有车坐不用走路就舒服,因此那个年代的它可以只管做好耐用可靠、适用场景多的部分就可以卖得很好,但如今不行,212 T01的种种表现也表明其清楚的知道这些,也知道选择坚持所面临的短板问题。
因此,它选择直面物理特性带来的必然劣势,想方设法给自身找补,事实证明这种手段是行得通,可能它的表现到不了同级领先水平,但平均水平是有的,至少绝大多数用户不会明显感知到这些缺陷,并以此为由拒绝它。换句话来说,即使不去越野,它在城市用车中的表现或许不出彩,但也绝对不难受。
同级佼佼者,甚至没有“之一”
高刚度梯形车架、前后五连杆非独立悬架、一体冲压焊接结构前后桥、电控机械分时四驱(最大可2.5倍放大扭矩)、全维度 6 轴陀螺仪越野信息显示系统,包括指南针、海拔、大气压、温度、俯仰角、侧倾角等;
可选装前后机械限滑电控差速锁、高强度电动绞盘、多段阻尼可调的氮气减振器等多项越野加强配置;
接近角 40°,离去角 36°,空载纵向通过角 23.6°、空载最小离地间隙 235mm、轮距 1598mm、轴距 2860mm、最大涉水深度 850mm、最大爬坡度 100%;
前悬架 114mm 的上行程和 89mm的下行程,后悬架 131mm 的上行程和 91mm 的下行程。
关于越野,以上数据的含金量想必不用跟各位刻意强调了,虽然拿出两项都是同级别中降维打击的存在,相比起目前该价位段流行的轻越野SUV,基本可以用那句,别拿轻度越野SUV的爱好挑战212 T01的“饭碗”。
对212 T01而言,越野是它的灵魂,也是它无可比拟的差异化优势,从出生至今,它无所不能的越野性能让人津津乐道,如今在科技、更先进生产工艺的加持下,一切都变得更为简单,不需要研究用挡把一一设定,按键+旋钮简单调整,一般人便可以通过它感受到越野的乐趣;专业级的交叉轴、炮弹坑、石头山等等,经过简单的升级改装(换轮胎之类的操作),它也能完全能够胜任,尤其是它的售价仅需十几万元,体验上相较于福特烈马、Jeep牧马人也差不了多少;关键是无论是入圈门槛,还是沉没成本,它都比其它产品划算得多。
事实上,我在驾驶它在云南进行简单的非铺装路面进行越野试驾时,作为“越野小白的我基本上只用高速四驱模式便完成了挑战,全程几乎无停顿,作为驾驶员的我全程就只是做了两件事,一是稳住加速踏板,另一件便是稳住方向盘,其它的基本可以完全交给它。
与之前参加过的新能源越野车试驾不同的是,它们更多信奉“大力出奇迹”,很多时候还来不及品味便过去了。说实话,或许对于专业人士而言,二者的越野极限或许不会有明显差距,但对于新手而言,纯机械、燃油车的体验确实会明显好得多,危险性也相对较小,它能清晰感知到扭矩在一点点增加,感受到车辆一步步脱困、通过,其中的参与感和配合感就是越野的乐趣所在。而新能源车型的扭矩爆发很多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其中通过的临界点很难把控,也就意味着用力过猛时,打滑一旦让车身一旦出现大幅异常摆动,很难在瞬间完成调整。
作为刻进DNA里的灵魂,212 T01深知越野最重要的一定是可靠性。据官方称,其进行了366项严苛的越野可靠性验证,除了试验场地可靠性测试,全国道路适应性验证里程累计超过100万公里,其中越野专项测试里程超10000公里。
显然,“军车”品质亦是212 T1的差异化优势之一,并且这种品质在212 T01身上只有更精进一说。
大师观察
用一句话形容试驾212 T01的感受,那便是:它给了我一种顶峰相见的感觉。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陌生,熟悉在于它的“音容相貌”都是记忆中熟悉的模样,而陌生在于内涵、心境早已远胜当年。而它一路成长的过程,实际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和中国用户需求进化史。
试驾212 T01之前,本以为它会是一款高举情怀大旗收割“韭菜”的产品,但试驾完真的彻底改观,不靠情怀,它也可以凭借自身硬实力在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竞争的市场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