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充电桩与常规充电桩之间的差异何在?
当谈及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时,充电桩,特别是新能源充电桩,显得尤为关键。它们在推动电动汽车普及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新能源充电桩和传统充电桩究竟有何不同?
首先,最显著的区别体现在充电速度上。若一辆纯电动汽车电量耗尽,使用交流充电桩进行充电,大约需要8小时才能充满。然而,若换用直流快速充电桩,这一时间将大幅缩短至仅2到3小时。
充电桩的工作原理相对标准化,它们通过特定的接口与电动汽车的车载充电机进行交互,以实现交流充电。同时,充电桩还集成了通讯、计费以及安全防护等多重功能,为用户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充电体验。市民只需购买并充值IC卡,便可轻松使用充电桩为车辆充电。
在电动汽车电池放电后,充电桩通过直流电以与放电电流相反的方向对电池进行充电,从而恢复其工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充电电源的电压必须高于电池的总电动势,以确保充电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充电桩的充电方式主要分为恒电流充电和恒电压充电两种。在恒流充电法中,充电电流的强度始终保持不变。但考虑到充电后期电流主要用于电解水产生气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阶段充电法更为常见。相对而言,恒压充电法则更贴近理想的充电曲线,其充电过程中的电流会逐渐减小。
直流充电桩与交流充电桩之间的核心区别在于它们的供电方式和充电速度。直流充电桩,通常被称为“快充”,它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能够提供强大的功率输出,并且其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调整范围广泛,从而实现快速充电。相对而言,交流充电桩,即“慢充”,则主要提供电力输出,并需要依赖车载充电机来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