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冬天开车容易犯困的原因,新老司机都应了解其中道理

明明只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为什么会特别的乏和困?

相信许多司机都有这样的感受,尤其是在冬天里;笔者在乘车时就被提了这个问题,司机只开了一会儿的车就犯困了,而后哈欠就像会传染一样地让全车人跟着犯困。可是既没有进行强体力劳动也没有进行运动,似乎是无缘无故的困。

这是什么道理呢?

先不讲原因,不论是新老司机都需要注意这一点,由于大脑缺氧导致的困就像是疲劳驾驶的状态一样;客观上很容易造成驾驶走神,是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


三个原因

1.暖风容易让人犯困。

人在温暖的环境中很容易犯困,因为温暖本质上就是高气温。高温会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于是就需要高强度的散热;散热过程中的让更多的血液进入血管扩张后的皮肤和四肢,也就是流向体表,这就会造成脑供血不足的情况。大脑缺氧当然会犯困,所以在夏天和相对温暖的春秋天里,人是很容易犯困——春秋、秋乏、夏打盹,这是自然现象,并不是所谓的“躲懒。”

所以在开车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暖风开高了就是会困。


而如果是在天气很好的阳光下开车只会更困,因为阳光和温暖两个因素加在一起,人体就会分泌褪黑素。相信有过失眠情况的人都知道褪黑素,说白了就是一种安眠药。再加上阳光促进维D的合成,困倦的情况只会加重。

所以冬季开车最好是偶尔开窗透透气,不要让车内温度过高;其实从行车安全的角度分析,暖风系统不是让人热而是让人不冷,虽然这话乍一听显得有些扯淡。


2.内循环的影响。

汽车空调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是关闭汽车空调管路与外部的连接,会有一个挡板挡住进气道。虽然这块挡板并不会完全挡住,车辆本身也不是完全密封。但是现在汽车至少能做到不漏风,那么也就很难有外部的空气进入车里了。

人的呼吸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而人呼出的空气里所含有的二氧化碳是正常标准的上百倍,除了温度因素以外,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才是让人快速犯困的根本因素。


二氧化碳本身是无毒性气体,但是高浓度过高的话,结果会造成吸入氧气浓度的降低。说白了就是会造成缺氧的情况,并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话,人是会在不知不觉中昏迷,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幻觉,最终因为缺氧(窒息)而死亡的!那么一辆车里如果满载人员的话,车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会飙升,司乘人员就会非常容易缺氧。


大脑缺氧还是会困。

所以智能汽车总会在停车时切换内循环,而在行车时自动切换为外循环;但是有些车辆不具备这项功能,那就要学会手动切换。


3.吃饭的影响。

这个原因无需赘述了,人在吃饭之后应该做什么呢?

正确答案:躺着。

吃饭之后的胃肠蠕动程度会加大,可是加大蠕动程度是需要能量的;于是血液就会集中流向胃部,脑供血又要受到影响了。所以人才会在吃完饭后感觉到困,那么如果在饭后、阳光下的开着内循环的汽车里驾驶车辆,不困才怪。可是许多司机因为赶时间不得不这样用车,冬季交通事故率也就不会低了。


总结:

驾驶汽车时要学会切换外循环,使用外循环并不会明显增加耗油量或耗电量;尤其是对燃油车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发动机的余热超过空气对于热交换器的冷却程度,热车状态下用外循环基本是零影响。车内温度不宜过高,建议调整在20~22℃左右,想要清醒地开车,温度是不冷就行。乘坐区域可以适当高一些。

暖风空调应当主要用下方的出风口,因为暖风空气密度低于冷空气,从脚下吹出来会向上升腾;相比直接朝向面部和上半身吹,更不容易加速血液循环。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用车攻略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448关注 | 5095作品
+ 关注
媒体人,汽车领域行业分析师
Ta的内容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