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奔驰超过130年的造车历史里,性能车可以说是占据了其中绝大部分的篇幅。然而这些传奇般的性能车,鲜有能长久存活且维持至今的。不过,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若干部自己的传奇车型,即便是戴姆勒公司的董事长蔡澈博士也不例外。当我们问起他这个问题时,他第一时间提起的是那台有着极具传奇色彩的鸥翼门奔驰300SL跑车。而后他选择是Jeep牧马人,福特野马以及保时捷的911。在稍微思索过后,他还加上了一台他们自家的越野车型,没错,就是奔驰G级。因为这台车不仅开拓了日益庞大的SUV市场,更成为了SUV车型里的无冕之王。蔡澈博士比喻道,G级在SUV市场里的存在就如一条锦鲤在普通的鱼群中那么抢眼。在G级将近39年的历史上,每次G级的改款都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
同时,蔡澈博士也说到,即使是在将近40年后的今天,全新G级的推出将会在其永恒的历史上再添辉煌,因为这个车仍在壮年。蔡澈博士这番话可以说是对全新G级充满信心!
在将近40年以前,这台传奇的越野车其实是基于军车标准开发的(高耸的车顶是为了让车内高度适应当时佩戴钢盔的士兵),奔驰的内部代号为W463。40年来它从未有换代过,所以今年在底特律北美车展上亮相的是它的第二代车型。是的,你没有看错,这的确只是第二代车型。回顾最近10年时间,这代方方正正造型的G级在全世界的SUV市场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颗常青树,每次小改款都能获得人们的赞誉,以至于开着它的车主也感到无比的自豪。可能那些不喜欢的人会嘲笑G级外观像块板砖一样呆滞,而喜欢它的人可能会赞扬它是汽车业界里难得的一块瑰宝。不过无论如何,奔驰一直以来都没有打算给G级加上那些炫目的高新科技,而是仅仅做一些实用性的改变,大部分的特征是一脉相承地保留到今天。如今,许多车型都以越来越流线型的外观设计,以及功能复杂的自动辅助驾驶为卖点,而奔驰G级仍然保持着它的那份纯粹:它几乎可以视作是德式汽车工程的结晶,极高的可靠性能兑现给它车主许下的承诺,带着车主勇闯天涯海角,无惧困难。的确,除了无法克服在极寒地区的冰川路面之外,穿越高海拔的山脉对它来说都不是难事。作为可靠性最高的民用越野车,奔驰G级几乎没有因为机械故障而趴窝的案例。这种良好的机动能力能给车主在野外时带来极大的信心。现在仍有超过80%售出的民用G级在路上跑着,折合绝对数量来说,那就是将近28万辆G级。
蔡澈博士继续提到,虽然在外观风格上,这内部代号为W464的全新一代G级相对于上一代没有太大变化,但其实整个车身已经减重了170kg。而且这个减重并没有以可靠性的下降为代价。
如果说上一代G级外观像是一块板砖,那么全新G级的外观就像是一块经过精雕细琢的木头:前脸,侧边以及后尾部还都是横平竖直的设计风格。发动机舱盖以及车顶是整个车体凸起的地方。那经典的圆形前大灯也用上了LED照明技术。如同粘在发动机盖上的转向灯以及侧边的踏板也依旧保留着。直接固定在门上那粗犷的门把手以及平整的侧窗玻璃无处不在散发着原始的气息。这些设计元素加起来,让人第一眼就觉得,它在骨子里还是那台真正的G级。充满机械感的门铰链以及车后挂着的备胎书包也被保留了下来。在车型迭代过程中,这种种的保留行为是开发工程师们对最初设计的一种认可。估计也很难找出一台设计上比G级更纯粹的车型了。
如果事前不知道数据,人们其实很难发现新一代G级减重了那么多。这是因为它在外观尺寸上还增长了不少:全新一代G级不仅加长了53毫米,在车身宽度上也有121毫米的进账。尺寸上的增长主要是为了让乘员舱这部分的区域更加宽敞,能进行更合理的结构设计,这也是现代化车辆设计方面的要求。由于尺寸的增长,新G级将会拥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舒适性以及更高的互联扩展性。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奔驰的工程师们对全新G级的大梁结构进行了重新的设计。而且在材料的选择上,奔驰采用了更轻更坚固的新型钢材。相对于上一代,车身的扭转刚度提升了55%。除此之外,悬架结构也有很大的改变。虽然后轴依然采用硬轴结构,但悬架布置却和上一代并不一样。全新G级每边悬架都会被四根独立连杆以及一根横向止推杆所约束。而前轴则是这次改变最大的地方,因为奔驰采用了全新的独立双叉臂结构,而支撑悬架的塔顶之间也有加强梁,能明显提高整车前半部分的扭转刚性。此外,前悬架也不需要副车架来固定,是直接连接到车身大梁上。
由于前后轴的高度有所提升,所以前后轴的离地间隙也分别来到了270毫米以及241毫米。这一样一来越野通过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轴间的最低离地间隙相对于上一代也提升了6毫米,来到241毫米。由于整体车身高度的提高,涉水能力也相应加强了。最大涉水深度提升了100毫米来到了700毫米。值得一提的是,新G级能在35度的侧坡上保持稳定不倾倒。前后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为31度和30度,最大通过角则是26度。悬架的行程加大到了83/142毫米(压缩/拉伸),进一步提升了接地能力以及舒适性。如果这改良后的悬架还不能满足挑剔的你,那选装的自适应减振系统将会把新G级的舒适性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虽然车身外形依然延续了之前一代的造型风格,但车身材料却用上了铝型材:例如所有的车门和尾门,四个翼子板以及发动机舱盖,都由铝合金打造而成的。在发动机舱盖下的,是一台极其符合G级气质的发动机。由于最先发布的车型是G500,所以与其匹配的是一台4.0升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会与一台经过越野路况特殊标定的9速自动变速箱协同工作。这台发动机能输出最大422马力的功率,以及610牛·米的最大扭矩。四种模式可选的驾驶模式将会是标配。而传统的双传动比可选的中央差速器也没缺席。至于价格方面,在德国,基础版G500将从107,041欧元起售,略微高出同型号的上一代车型350欧元。由此可以推断,全新G级别的其他车型售价都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在这发布会后不久,其他经典的型号也会相继推出。对于北美市场来说,最重要的型号莫过于是G63 AMG,这个型号将会在2018年年末的时候面世。而对于中东土豪和部分中国客户来说,在同期推出的G65 AMG将会是关注度更高的车型。发动机还是那台V12双涡轮增压的机器。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年末发布的G65 AMG会成为之后奔驰乘用车序列里最为昂贵的车型。
相对于动力方面的升级,对于大部分非欧洲地区的客户来说,新G级内饰的改动是他们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了。因为这些客户的价值观里,他们更为看重车内空间以及内饰的豪华感。更大的车门开口能让你在上下车时更从容,这对后排的乘客来说尤为重要。虽然说前排的腿部增加的38毫米并没有多少,但后排增加了150毫米的空间。这样一来,即便G级并不是什么行政级的豪华轿车,后座乘客的脚也可以很舒服地伸展到前座底下。前后分别增长了38/27毫米的肩部空间对身材高大的人来说可谓是一大福音。因为手肘的活动空间提升了68毫米,所以前座的驾驶员和乘客再也不用担心手肘会乱碰到车内部件了。现在全新的G级上也有像S级那样的多功能座椅了。这个座椅拥有主动式的按摩及座椅通风功能,还能在弯道里充放侧边气囊支撑驾驶员身体。作为一台高档SUV,后座加热功能也是这个级别该有的。此外,当车主有长货物运载需要时,可以通过后座椅背4/6倾倒的方式来扩展行李箱空间。
从外观上来说,新G级的确保留许多原来的设计风格,但在内饰方面,全新G级有着大刀阔斧的改变。除了在中控台上还保留着标志性三把锁镀铬按钮,以及副驾驶上的扶手外,其他的一切都变了模样。如果你是一个念旧的车主,那入门型号将会是更适合你的选择,因为在这个型号上会使用双圆式机械仪表。但奔驰相信,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会选择那酷炫的双12.3英寸液晶仪表,虽然我们之前也在S和E级上见过。现在右边的那个导航屏幕能支持触摸的交互方式,但通过中控上的旋钮进行操作是更加合乎逻辑的做法。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触摸滑板进行有限度的控制。中控台上剩余的地方将由一连串驾驶辅助系统的按钮所补上。
全新的9速自动变速箱是全新G级的标准配备。挡杆的操作改成了怀档,这就意味着手动挡的G级将不复存在。即便是将来推出的,更加专注越野性能的专业版车型,也将会是仅有自动挡提供。这对那些骨灰级的越野玩家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遗憾了。毕竟全新G级的重心是迈入豪华SUV领域,只能稍微牺牲这少部分极致玩家的喜好了。
全新G级的整个仪表台设计遵循实用性的设计逻辑,这回没有人再会抱怨中控不好用了。整个操作的便利性可以说是相当出色的。虽然我们也都看得出,新G级中控设计也遵循了家族模块化的思想。但在这个类似于乐高搭积木的过程中,奔驰会依照不同车型的特征,往里面注入独特的豪华感以及个性化的搭配。
说完静态,该说说车身动态了。相对于上一代车型,全新的G级可以说是达到了目前主流的豪华SUV水准。这不仅归功于更长的轴距,更大的悬架行程以及全新的前独立悬架。最重要的是全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加入,这套新的转向系统让整车的行车质感都上了一个台阶。终于,G级不在是那个转向节奏慢一拍的,车身响应与驾驶员指令脱节的车了。现在新G的也可以拥有精准的转向手感。奔驰在这方面的改进值得赞扬!不过按照奔驰的说法,新G级的开发人员并不打算将G级打造一台性能车,而是偏向将它传承的优点再进一步发挥。所以,这个转向手感的标定并不会做得特别的极致和灵敏。当下一次我们有机会拿到钥匙的时候,再来详细谈谈它的行驶感受。
通常来说,每次这种传奇车型的改款,总会或多或少背离车迷们原先的初衷。同样的,即使是G级这种标杆级的越野车也不能例外。不过全新一代的G级已经能很好地拿捏号这个度,吸引了更多的粉丝。这或许是因为它在改款的同时,最核心的元素依然被毫无动摇地保留了下来。通过这次改款,G级可以说是在各个方面都更向它那老大哥乌尼莫克靠齐了:不仅是在越野能力方面看齐,车价方面也是彼此彼此。只不过它们两个的使用范围大有区别:乌尼莫克是作为奔驰品牌里的一种可靠商用车的象征,而G级则更擅长扮演西装绅士的角色。(文/Juergen Zoellter 翻译/陈正一 编辑/王苦公)
作者简介:
我叫Juergen Zoellter,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家也可以叫我老左。在汽车媒体工作30余年,如今很高兴成为车家号的作者,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我会定期为中国读者带来全球热点车型的试驾报告,同时我也非常关注中国的汽车市场及产品。希望大家能在下面的评论区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