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装的大通道 北京老公交之BK670

长长的车身被分成了两节,并用手风琴似的帆布篷连接,过道还有个圆圆的“大转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人都应该坐过这种被称为“大通道”的加长公交车。当年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由于该型车采用“黄河”牌卡车底盘,公交人和车迷们习惯的称这种车为“黄河大通道”。

1976年,北京客车四厂瞿汝彪、陆启纶、王淇涛等人在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帮助下,研制成功BK670型铰接式通道式公共汽车。该型车采用重汽“黄河”牌卡车底盘,杭州6120型和上柴6135Q型180马力大功率发动机,JN-250 型循环球式方向机,黄河牌JN系列变速器,黄河牌JN换档杆总成。来自黄河卡车底盘的“大通道”,结实程度可见一般!

除了经过前门、天安门、北海等逢年过节大客流的5路公交车,这种车还投放在了当年的大1路也是因此而得名(八王坟至公主坟)、9路(象来街至金台路)、28路(东大桥至沙板庄)、34路(虎坊桥至大郊亭)、35路(天桥至大郊亭)、37路(化工路至三里河)、44路(二环环线)、338路(西单至玉泉路)、348(大北窑至焦化厂)、359路(东直门至首都机场)等主要线路上。

图为BK670特写

图为BK670特写

图为BK670特写

图为BK670特写。由于底盘比较高,司机驾驶室另一侧的盲区窗设计,就变得很有必要。

前面是个发动机仓,俗称“大包”。小时候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跪在最前面的倒座上闻着重重的柴油味,体会着烧烤的热度,依然执着着看风景的经历?

图为BK670摆拍

图为BK670摆拍

图为BK670摆拍

四扇折叶门是不是再印象深刻不过了,在当年加宽加大的车门,再也不会有挤不上去的烦恼了!

图为BK670摆拍

自从这款车的生产,中国客车有了质的飞跃,半球形铰接盘、柴油发动机、四页折扇门、盲区窗的设计影响了中国客车设计几十年,当年便拿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时一批厂商看到了北客的成功,开始仿照整车,其中著名的有济客和扬子江,济客甚至还拿到了黄河底盘的始作俑者、黄通故乡的订单:来自北京燕山。而燕山石化的这批班车直到21世纪初才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甚至被改造为了公交博物馆的馆藏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得以实现,非常可惜。

如果说让我直面的告诉你670的特点,我就告诉你它最多能装200人左右,说它的质量,八几年虽说技术不是很成熟但是质量绝对比现在的车强,据老师傅讲,一辆670掉沟里捞出来洗洗还可以继续开,670作为当年北客京华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承载着70后、80后、90后太多的儿时记忆,可能你叫不出它的车名但你熟悉它的涂装,那个大转盘,破旧的铰接帆布篷,还有独特到艺术的发动咆哮声……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2万关注 | 1695作品
+ 关注
本地车圈百事通 解析车市新鲜事儿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