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梦想与行走,有多远,就走多远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人生至少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这样的字眼再配上旅游达人们沿途拍摄的美食美景,总会生出一丝蛊惑的味道,惹得人心漪涟动。

对比三点一线,看似无休止的工作循环,与温水煮青蛙,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人生,也怪不得越来越多的小年轻们选择丢开一切束缚,背起行囊去寻找人生的意义,一个个渴望着被旅行救赎。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游山玩水不仅成了家常便饭,而且还成为现代人放松自我、解放个性的新方式。如今,各种旅游形式层出不穷,但最令人称奇远游是那个?下面盘点几位古今行者


1、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2、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 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被称为“千古奇人”。

“在路上”俨然是追寻自我追求自由的符号,背上行囊,走向未知的旅途,已经成为年轻一代的新生活方式。其实早在400年前,徐霞客用自己的一生真正践行了什么叫“在路上”。




3、 三毛 (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三毛(1943年-1991年),女,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旅游非洲撒哈拉沙漠。

谁喜欢做一个永远漂泊的旅人呢?如果手里有一天捏着属于自己的泥土,看见青禾在晴空下微风里缓缓生长,算记着一年的收获,那份踏实的心情,对我,便是余生最好的答案了。

  




4、顾少强,女性,曾为河南省实验中学心理课老师。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十字辞职信走红网络,而今停止旅行,在成都古镇与爱人定居。


一件事情,你坚持做了三天,那是心血来潮!你坚持了三个月,那是刚刚上场!你坚持了三年,那才算得上事业。

关掉手机,远离一切社交网络,每天游走大街小巷,自由发呆,随心所欲。如果旅行只为了放松娱乐,那么总有一天,人会停下来。人生需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没错,但旅行并不能改变现实,回来后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该做的事一样也少不了。旅行从来不是救赎,能救你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427关注 | 673作品
+ 关注
江湖独行侠,用镜头和笔记录和分享旅途中的美好。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