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款主流越野胎亲测横评(下)

        在《 四款主流越野轮胎亲测横评(上)》中,我们详细比较了AT3和KO2两款轮胎的公路和越野性能。在这篇公号里,我们继续了解固铂ST和百路驰KM2两款越野级别更高的越野胎。

为了大家更好的想象,先给一个评分标准(从本次横评轮胎中选择):

公路:百路驰KO2为满分10分

碎石路:固铂ST为满分10分

泥地:百路驰KM2为满分10分

沙地:百路驰KM2为满分10分

       固铂ST

       固铂ST的外观是非常漂亮,威猛的,透着灵气。综合性能也比较高,与同门AT3比起来,在小幅降低公路性能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越野能力,非常适合长途旅行+戈壁穿越。

 1)公路。厂家对ST的公路评价是不输于AT3的。从霸道车主的使用情况来看,比霸道原厂胎的噪音和震动都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增加,在城市环路上以70公里巡航时,车内最大的噪声源就是胎噪。一般使用公路胎的越野车,车速上了120以后车内噪声主要体现为风噪,但是换装固铂ST的霸道,120时速时胎噪与风噪齐鸣。另外换装ST胎后,行驶中已经能体验到由于大块胶粒带来的颗粒感,不再是“如丝般顺滑”的公路胎感受。油耗方面,据车主反应,增加2个左右的油,当然增加的油耗与升高也有关系。这些公路上的变化,都比更换AT3的带来的变化要明显一些。上述重点强调了一些不好的变化,为的是突出变化的部分,不是说ST胎在公路上的行驶感受有多么恶劣。颗粒感和噪音都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评分7分。

2)碎石路。来到碎石路上,就到了固铂ST的天下。同样是在三道川的碎石路上,ST抓地稳健,抗扎性好。时速60公里一路下来,没有破损。同样去宝石谷挖宝那次,可能当地人在进山路段埋了地钉排,通过同样的道路,霸道原厂4条车胎一共扎了11个眼,帕杰罗KO2一条出现慢撒气,这台装备了固铂ST的霸道则全身而退,ST胎的抗扎能力可见一斑。另外经过多次老掌沟好汉坡的洗礼,固铂ST胎面割伤程度与KO2,KM2相比是最小的,胎硬有硬的好处。评分:10分。


3)泥地。ST虽然比AT3有着更大的胶块,更深的沟槽,但是排泥效果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沟槽宽度依然较小,排泥通道依然曲折。胎肩突出的胶块比KO2更加外凸,在泥地里的抓地力效果更为明显一些。评分:6分。

4)沙地。较KO2,胎肩外凸更加明显,对于沙地的抓地力有一定帮助。但是由于胎面纹路比KO2简单,同尺寸情况下与沙地的实际接触面积并没有KO2的大。另外ST有一个特点,就是轮胎侧壁非常硬,在沙漠里放气到1个大气压,肉眼看轮胎“瘪”的程度并不明显,与KO2,KM2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无疑影响了轮胎与沙地的接触面积,导致沙地性能下降。从固铂官方的评价类看,ST的沙地性能甚至不如AT3,我想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ST胎肩外凸的胶块,为ST沙地性能挽回一城,综合考虑我认为ST的沙地性能与AT3一致,评分:6分。


       KM2

       从轮胎级别来说,KM2是本次横评中越野级别最高的。从外形上,它就给司机越野带来了十足越野信心。在我的AT3在三道川割破以后,毅然更换了KM2,拔了心中的草。KM2在泥地性能上,与其它三款胎有了质的提升。

1)公路。MT级别的胎,公路的确变化很大。在时速低于15公里以下,能明显的感觉到宽大的横向沟槽带来的震动,如果说ST只是颗粒感的话,KM2则是明显的震动。尤其是在地面平整的停车位上低速入库时,甚至都能清晰的感受到轮胎滚过的每一个横向沟槽。那是一种奇妙的酸爽。速度拉起来,跑到40以上,横向沟槽带来的震动逐渐减轻,转变为颗粒感。得益于百路驰轮胎的柔软,这种颗粒感随着速度的加快,不断减轻,但是胎噪逐渐升高,80公里时速时,胎噪就到达了合格的边缘。当速度超过140以后,胎噪混合着风噪,坐在我的W5里有一种坐在飞机里一般的感受。这种噪音已经接近于忍受的极限,如果不是怀着对越野的的无限热爱,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声音。另外,MT胎在公路上对刹车性能的影响也已足够明显,在紧急刹车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轮胎的轻微打滑。评分:5分。

2)碎石路。KM2的胎面,胎壁厚度都是没有问题的,抗穿刺能力不比固铂的ST差。(因为ST和KM2到目前也没有被扎坏过,所以对于抗穿刺能力来说,说不清谁更好一些)。但是KM2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由于更宽的沟槽造成抓地面积减小,另外竖向沟槽的缺失,使侧向抗滑能力下降,这两个因素共同导致KM2在碎石路上的侧向稳定性较差,车辆开快了以后容易有侧向的摆动。胎肩极度外凸的大尺寸胶块,对轮胎胎面和胎壁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和连接作用,使KM2的胎面和胎壁有了浑然一体的感觉,在攀岩过程中给人很强的信心。另外,KM2胶块的柔软,也带来一些负面作用,下面这张图就是在爬过两回老掌沟之后的KM2(请窥一斑而见全豹),虽然我在爬坡时已足够的温柔。最终评分:8分。(扣掉的其中一分是为了纪念留在老掌沟里的KM2)

3)泥地。近乎可连城直线的横向胎纹,沟槽的深度接近KO2的两倍可蓄积更多的泥块,平滑的沟槽底面充分减小了排泥过程中的阻力,胎肩极度外凸的胶块可增加侧面摩擦力,KM2的每一项设计都是为泥地而生。泥地性能以极大的优势夺冠。在大滩玩雪的时候,整个车辆开进了一个积雪40公分深的雪坑,从停止状态起步,稳住油门,四条泥地胎硬生生的把车辆带出了雪坑。同行的KO2,ST望尘莫及。评分:10分。

4)沙地。在本文的上篇,我说过最适合跑沙地的轮胎为一字胎。KM2的胎纹已经接近一字胎,宽大的沟槽可以让胎面的胶块像木桩一样插入沙子,带来更为可靠的抓地力。相比于其它当然,由于沟槽的宽度远不及一字胎,胎面凸起的胶块高度依然有限,在松软的沙地里遇到上坡,如果速度不够依然会打滑。在潮白河曾试图以慢速爬15度左右的松沙坡,KM2还是以失败告终。沙子里接地面积和动力(速度)才是真理。虽然不能平趟沙地,但是其表现已经比其它3款轮胎有了明显的提升,评分:10分。


       这篇充满美好回忆的横评接近尾声了,总分我就不给大家算了,我知道你们自己算会更有乐趣。我最后给出两个推荐:KO2作为一款跨级产品,AT级定位,性能接近ST级,全路况下的优良表现以及雪地下的突出表现,成为这四款胎中最值得推荐的越野胎。第二个推荐:玩泥巴KM2才算起步,才能让你在泥地里无论怎样打滑,依然能够感受到动力。其余三条胎一旦打起滑来,总能听到远处传来一首歌:下个路口再见吧。

    非常感谢您能看到这里,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用车攻略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万关注 | 1164作品
+ 关注
买车,玩车,改车,尽在越野空间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