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开发者细聊C-HR背后的研发秘闻

目前丰田是最晚在入门级SUV市场投放车型的主机厂,在它之前同为日系品牌的本田推出了缤智、XRV,日产有Juke、劲客,连马自达都有CX-3。有这么多对手领先,丰田把卖点放在了设计与驾驶质感上,具体要怎么操作呢?


这次我们聊点这辆车背后的故事,看看他的工程师和设计师都怎么想的,

问题在最前面说:

丰田为什么开发C-HR?目标是什么?C-HR与竞争比特点在哪?C-HR有什么评价?

开始前先花一分钟了解C-HR。

·一句话介绍C-HR。

丰田新开辟车系,入门级SUV ,竞品有日产劲客、本田XRV和缤智、马自达CX-3等,目前售价14.48~17.98万元。


·C-HR是什么意思?

这个名字有多层含义,从设计上来讲,C-HR造型比例紧凑,车身较高,所以代表着“Compact High Rider”(紧凑的高位驾乘)。另外还营造了轿跑车的视觉效果,所以也可以理解为“Coupe High Rider”(轿跑型高位驾乘)。从驾驶感来讲,这款车既有掀背车型的特点又有运动型SUV的特点,所以也可以称作“Cross Hatch Run-about”(运动型跨界掀背车)。集这几个方面关键词的首字母,便得出了C-HR这个名字。

一、丰田为什么开发C-HR?

首先大家要知道全球大环境是全民做SUV,上到兰博、玛莎超跑品牌、劳斯、宾利豪车品牌。小到国内一片自主品牌SUV,大家都做,你说你做不做?举个简单例子,大家现在都在买房,你有钱了你买还是不卖?当然这纯属个人推断,找个丰田的人问问吧,


小西良树,C-HR的主开发工程师。设计出身,然后一步步爬到现在这个位置。在丰田干了27年,最早在车身设计部。日企嘛,让你干嘛就干嘛,说转岗就转,后来历经产品企划担当、开发负责人等职位后成为Mid-Size车型主开发工程师,下辖C-HR、卡罗拉、等多个车型,这样一个视角比较高的人,跟他聊企划前景、开发目标这种战略性的问题是比较靠谱的。

·丰田对C-HR的开发目标是什么?

据小西介绍他从公司接到企划小型SUV这个指令要追溯到10年前。那时候小型SUV在欧洲发展的特别好,这款车就是为了追上这个潮流而做的。

在平台和尺寸都还没正式确定的时候,丰田做了大量的调查,从小型车(欧盟称之为B-Segment)到紧凑级车型(欧盟称为C-Segment)两方面着手调研。他们发现紧凑级掀背车的用户更换SUV的居多。为了满足这部分用户,他们用一辆特别点的车来吸引他们。这部分用户深知掀背车的驾驶快感,所以这部分需要保留。另外就是在要外观设计上做到独一无二,因为一般掀背小车都长的比较个性。


另外他强调,为了有好的驾驶感,还要符合欧洲的两厢车的运动感,他们特地选择在纽北做开发测试,日常驾驶调校则在附近的L74号山路进行。C-HR的另一个开发负责人古场博之是一个从小就特别热爱赛车的人,平常会自己去跑跑赛道,甚至参加过铃鹿赛道举办的业余比赛。不管是从他个人角度出发,还是对造一台好的驾驶感的车来说,他对C-HR的驾驶感要求都很高。C-HR在参战纽北24小时耐力赛时,他也是参赛选手之一。

二、C-HR与竞品比它的卖点在哪?

前面聊过了,丰田将希望寄托于亮点:设计、驾乘感受。这两方面是C-HR的核心卖点,我们先从设计聊起。

与欧美的主机厂相比,日系的设计师被官方推出来的人不多。出名的一般都设计过日系经典车型,像NSX的设计师奥山青行,不过他出名也有在宾法设计过Enzo的原因。设计过日产Z系列的中村史郎等。C-HR的设计是丰田本社牵头做的,主要负责人(Project Chief Designer)是伊泽和彦。

先简单介绍一下伊泽和彦。1989年伊泽加入丰田公司,第五代凯美瑞和初代普锐斯的外观造型都是他参与设计的。

后来也被北美设计工作室Calty Design Research Incorporated借调。这是1973年丰田再北美成立的设计工作室,有两部分分别在加州纽波特海滩和汽车城底特律的安娜堡。这边拿手的设计方向是概念车和对车身颜色的研究。国内熟知的第二代汉兰达就是这个工作室的作品

此外RAV4、亚洲龙和一些雷克萨斯车型也在这里被设计出来。伊泽在这里工作时参与了亚洲版雅力士(现在的致炫)和威驰的内饰设计。到了C-HR开发阶段,他作为设计主负责人管理规划这款车的整体设计方向。

·他最初想把C-HR设计成什么样?

在伊泽比较倾向做一款紧凑型的跨界SUV。他拿RAV4举例,这款车曾经改变的SUV的使用方式,但是对于紧凑级车型来说还是太大,所以做一个更紧凑的符合个人使用的跨界车型。

相比地域广阔的北美,欧洲的紧凑型车市场更活跃。伊泽在设计时参考了欧洲市场,欧洲市场的紧凑级(C-Segment)、掀背车型非常多,其中紧凑级跨界车用户多为家庭,而掀背车的用户多为年轻人,两级分化比较明显。但是,也有很多夫妇或情侣选择掀背车,因为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使用或者工作通勤使用,而且享受掀背车的驾驶快感。所以伊泽找到方向:紧凑型跨界SUV。

·拥有掀背车类型的运动感

·比掀背车更大的空间

·SUV的通过性和实用性

另外伊泽强调,C-HR的设计还要能突出个人特性,因为有些车主购买跨界车型,是希望通过特别的车型表达自己的个性。

·C-HR的初期造型概念是怎么形成的?

一般设计师时需要一个“目标词”才能有设计方向的,伊泽对C-HR的定的目标是“Sensual Speed-Cross”(感性与速度的跨界)。在车身重融入速度感与跨界车型的力量感。

如何理解感性与速度的跨界,可以看一下奔跑中的豹子,黄色的线条营造的是流线型的运动感,就像车顶向后下降的流线。蓝色的线条是前后腿肌肉轮廓,营造出肉体感性与力量的感觉,就像车身的前后轮拱。

有了最早的概念想法后,丰田让旗下的三个设计工作室展开了设计。丰田本社设计部、欧洲ED Square和北美的Calty三个设计工作室共同提出了6套设计方案。

A和B时由丰田本社设计的,可以看到一些现款丰田车上的设计元素,尤其B方案和早期86概念车的细节很像。

C和D方案是欧洲ED Square的设计,一种是营造沙滩车一样的轻快感,一种用车轮和座舱营造出体积感。

E和F方案是北美的Calty提出的,E方案是以“性感的钻石”为主题,F方案则是从摩托车的“Motard”风格汲取灵感,展现一种轻盈的提升感。

在这六个方案中选出三个方案进行1:1模型制作,再进行筛选,最终北美Calty做的E方案走到了最后。

根据伊泽解读,这个设计方案的特点在于将菱形的车身和丰满的(性感的)翼子板结合起来,营造出敏捷、速度的感觉。


下面的问题也算大家比较关心的,后窗这么小设计师是怎么想的?

·设计师怎么设计了这么小的后窗?

这点不光在国内大家会觉得后窗小,国外媒体还有日本媒体也都是这么评价的。主设计负责人伊泽是这么回答的:确实有一种封闭的感觉,会这么设计主要有两点:

·首先要满足造型设计。

·其次这款车的用户针对的是个人、情侣或者是小家庭夫妇。后部的空间首先是肯定满足的,窗口很小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私密的空间。

这是设计师的考量,作为体验者,我也觉得后窗略小有压迫感。但从空间角度来说,后部空间比想象的大。一般这些Coupe或溜背造型的车顶设计,都会使后排头部空间很局促,C-HR的内部车顶是处理成上凹的,虽然不会特别大,但算是够用的吧。175cm以下的身高,贴着椅背坐(屁股贴紧座椅底边)头刚刚到车顶,但一般人也不会这么坐。


·C-HR还有哪些特别的设计细节?

隐藏式后车门把手,在设计阶段,有三种方案。前两种都是沿着钻石切割线布置的,暴露在外,一直到中期模型阶段都还在探索。第三种是隐藏在车门上端。与车窗的黑色树脂件融合在一起。




一般会将门把手做隐藏设计的都是跑车或运动型车,比如马自达的RX-7 FD3S就是这样。在最终模型验证实际操作便利性后改为了现在样子。


后双层尾翼。设计中期阶段是单层的,更像是与车顶面延伸出来的效果。之后又尝试减少正面投影面积,在车顶做了一块凹陷,尾翼也做了相同处理。

最终量产版则做成了两段式,中间有一个引导气流的间隙。气流从这里通过可以减少与车身侧面气流的流速差,进而抑制气体乱流。下图是

LED大灯。专门设计成车头中网的延续,增加整体感。这是一个从内向外表现气势的设计。设计阶段是菱形的主灯,实际在模型验证阶段改为圆灯,并在外侧加上了两个小灯做点缀。另外转向灯和双闪都是LED光源,可以像奥迪一样实现流水闪烁。

·内饰有什么可聊的细节特点?

再看内饰的一些细节设计,和之前发布的全新凯美瑞类似,使用了多种材质混搭,比如真皮、软质树脂、钢琴烤漆面板,营造设计感消除呆板的内饰感。

另外C-HR的中控台面材质也比原来的丰田车提升了不少质感,选用同级别车型中少有的上下双层的软包材质。车门的内饰板也过设计,点缀有花纹和镀铬条。

同级最大9寸屏幕是内饰的一大亮点,操作比较方便。比较值得说的是导航方面,丰田选用了国内知名的高德地图,实际使用过程中感觉和用手机差不多,可以省了用手机的麻烦。另外语音识别系统可以搭配导航使用,识别率不低,即便南方不标准的普通话也能识别,就是稍微有些缓慢。

聊完设计再来看C-HR的第二个卖点:驾驶感受。这部分就是靠工程方面来实现的,主要有两点:

·2.0L Dynamic Force引擎,拥有全球最高40%热效率,171匹搭配C-HR一吨半左右的车重有足够的动力性。

·TNGA理念的高刚性、低重心、轻量化提升驾驶质感


·C-HR的2.0L引擎什么来头?

这是丰田再TNGA理念下开发的首款引擎,2018年2、3月份发布的,目前只有过国内的C-HR搭载,日本版都没有这么好命,他们只有1.2T和1.8L。还是延续日本的思路,以挖掘引擎本身潜力为开发目标,提升热效率。顺便说一句这款发动机还将用在同平台的雷克萨斯UX上。

这颗引擎与丰田过去的2.0L引擎相比主要有五点提升:

·最大热效率增加到40~41%

·经济转速域扩大

·扭矩提升

·高效率转速域下探更广

·控制反应更灵敏

这款引擎和之前凯美瑞的2.5L引擎用了类似的设计,还是在缸体结构上做改变。比如长冲程,小缸径设计,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另外长冲程设计还可以优化进气效率。进气道与原来相比气流进入的路线更直更短,同时活塞下行时抽气效应更明现,可在气缸中形成翻滚的涡流,气流翻滚比能达到2.9。不理解的可以想象一下注射器往外抽的时候。

再搭配VVT-iE、以及新的D-4S双喷射系统(进气歧管和缸内直喷),做到加快燃烧速度提升燃效效率。


动力提升后传动系统也不能弱,尤其C-HR使用的是CVT变速箱。一般CVT总会给人“肉”的感觉,丰田给这个变速箱换了一个启动齿轮来改善这个问题。传统的CVT变速箱是用钢带和锥盘传递动力的,这么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因为非硬连接,会有很大的能量损失,具体表现就是“肉”。而C-HR用的Direct Shift加了一个启动齿轮,负责初段的动力传输。即起步时动力直接由启动齿轮传递,在这个过程中钢带和锥盘不工作,从而提高了传动效率,减少起步“肉”的感觉。

底盘方面,C-HR在TNGA架构下采用专属设计,大量使用高强度钢对车身进行轻量化处理并提升刚性。即便C-HR是个高车身的SUV,也可以尽可能的降低车身重心,从而提升操控性。

在提升刚性方面,C-HR在各横置结构梁与后翼子板周围都进行加强点焊,并搭配结构用结合剂。车架的上部也经过特殊设计,A、B柱为热冲压钢板,侧锁部分还采用980

MPa级钢板加固,以确保左右门开口,后门开口和后悬架连接点等带有转动部分的结构,在关闭状态下骨架的刚性。另外后车门内部是双防撞梁,这在同级车型上基本看不到。

最后在碰撞安全方面,车身的防火墙等骨架部分使用了150MPa的热冲压钢板构成三叉结构,以应对碰撞保护需求,包括小偏置碰撞。说道了安全,顺便提一句C-HR标配全车10安全气囊。

悬架也是对操控影响比较大的地方,C-HR的后悬架使用了双叉臂式独立后悬架。比以往丰田这个级别的设计改变了不少,为的就是提示操控性。

另外后悬架的支臂采用高强度钢一体冲压成型,保证轻量化和高刚性。另外提高支臂的旋转中心可以增加减振效果,还能保持制动时车辆有好的姿态。这点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可以有比较明显的感觉,一般SUV刹车都会有明显的“点头”感,C-HR就会抑制的比较好,基本没有“点头”感。

卖点大致是这么多,至于用户们买不买账,就要看看市场反馈了。下面看看欧洲的主流媒体们都怎么评价这款车?

三、C-HR收到了什么评价?

大家熟知的英国媒体Top Gear评价C-HR的外观令用户两极分化,但是那些喜欢的人是真的非常想要拥有它。而且它没有想象中的小,在照片上那可能以为它是日产Juke的对手,但其实足以去打逍客了。

英国老牌杂志《Car》评价丰田总是给人一种这就足够了的感觉,很沉闷。但是当C-HR到来之时,你将拥有更多兴奋和叛逆的骚动。另外这个设计就像未经处理的C-HR概念车数据直接用3D打印机打印一样,丰田竟然把概念车量产了。

《Autocar》则评价C-HR是一种新颖的想法,是个不错的跨界,虽然是针对欧洲市场设计,但是当它推出时,似乎在其他市场也受到了追捧(尤其是日本),这将是丰田未来非常重要的一款车。

可见在已发售的市场上它的呼声很高,收到的评价也都不低。但是大家都知道国内的用户要求很高,什么都想要,空间也要,好看也要,动力也要,节能也要……能平衡好各项需求才能有好的市场反应。其实C-HR相比丰田原来的车型配置要高不少。比如双循环同步空调;除了分区冷暖调节外,内外循环也可以分区同步调整。独立于ABS系统的胎压监测,可以令监测更准确。另外真皮方形盘、倒车雷达影像、车道偏离等辅助系统,总的来讲配置满满,也算对得起16、7万的售价。另外可能会有不少人说竞品如缤智价格会低很多,但是要知道缤智排量小很多,配置也少一些,多了排量和配置C-HR当然价格就上来了。至于大家买不买单,就看看具体市场表现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丰田C-HR(海外)
标签: 海选导购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9关注 | 28作品
+ 关注
玩车的每一天都可以拿来分享,喜欢收藏日系性能车,漂移车手、汽车手绘插画师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