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为什么K-Byte满身摄像,趁着拜腾设计总监陈辰在画画

“恩,我再给你画一下,等以后有机会采访别的设计师可以考考他,看看他们是不是在乱忽悠你:P。”在Byton南京总部的会议室里,陈辰拿着线笔又翻了一页速写本,笑得狡黠阳光。

超爱和陈辰聊天,有才又有趣的汽车设计大师,很早前就在Acura北美设计中心担任主设计师,代表作是最新一代Acura NSX概念车和量产的Acura MDX。

他从小在美国长大,毕业于洛杉矶顶尖设计学府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后来还有在ACCD任教的经历。在Acura之后回国加入了广汽,参与并见证了GS8等一众叫好又叫座的广汽车型设计。去年9月加入Byton,现任拜腾设计总监(中国),负责位于上海的Byton中国设计中心。Byton的第二款概念车K-Byte就是陈辰团队的作品。

Byton K-Byte Concept Byton K-Byte Concept

超喜欢和陈辰聊天,估计是因为他在ACCD的任教经历,会经常很学院派的讲起汽车设计理论、演变及未来趋势。就比如这天说完开头那句,就真的开始从汽车比例最初的演变讲起,从马车一路聊到现在新能源车型带来的新的比例。

在马车的时代,后面的车篷方正,前面马越多就越体现主人身份的尊贵。这种比例关系延续到了一开始的内燃机时代,10缸、12缸的巨大发动机也正是需要长长的发动机舱来容纳。后驱车的比例以此为开始,慢慢演变成短前悬、长发动机舱、长后悬,整车形成一种蓄势待发的向前的方向感(比如Z4的体态,是完美而极端的例证)。当然对于中置后驱的超跑而言,又是另外一种极具方向感的三角形构成(比如大牛给你一种B2轰炸机的攻击感)。而到了现在更多的横置发动机前驱车型,很多人觉得不如后驱车比例协调,不如后驱车型外观优雅——就是因为横置发动机带来短不下来的前悬、和缩短了的发动机舱,整个车会更像等腰三角形前后相似,而缺少方向感——等到更追求空间和实用性的MPV或者Van产生,更是这种演变的一种极致,我们不再追求强烈方向感的运动属性,反而是实用为上的空间膨胀感了。

到新能源车型时代,整体下层平铺的电池组抬高了乘员舱,电机体积上远小于发动机而减少了对前机舱尺寸的需求,带给汽车设计师更多的挑战,同时也是更多可能。比如我们会争论Tesla Model X究竟是SUV还是MPV:

Tesla的设计师特地用黑色打底来让车身侧面显得不那么臃肿,在视觉上拉高本来并不高的离地间隙。在Byton的M-Byte概念车上我们看到了更欧式的处理方法,舒展的肩线从前到后贯穿,直到和尾灯融为一体,横向拉伸的视觉感受让整车更优雅流畅。侧面更多的曲面细节中和了SUV这种高车身带来的臃肿感,底部也有双色,线条更为讲究(在白车上底部黑色饰板比较明显,原谅我只找到了灰车的侧视图,这张图的光影对曲面的呈现更加清晰)。

Byton M-Byte Concept Byton M-Byte Concept

而作为和M-Byte同平台的K-Byte,底部电池组带来的挑战应该说更大——轿车没有高度上的宽裕给你隐藏电池的高度,又先天需要比SUV体现出更加强烈的运动感。我们在K-Byte概念车上看到了陈辰团队的解决方案,侧线相当优雅而动感,而且饱含消费电子品特有的圆润感。

“Byton是一个智能品牌,智能车跟传统燃油车的设计语言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灵感是数字化的设计(Digital design),是一个数字化电子性能的产品。”——被问起设计灵感时陈辰如是说,“我们追求:简洁、精致、科技感。”

我在去年和Benoit(Byton设计副总裁)深聊时也提起,他认为在智能化的时代,设计师也应该更新自己的理念和设计语言,比如在传统内燃机时代设计师选择更夸张的进气和前唇尾翼来彰显Horse Power(马力),到下个时代设计师应该习惯外露传感器和雷达来彰显Digital Power(数字力量)。这在陈辰团队K-Byte概念车上也做了更加大胆的尝试:

车顶特别设计的雷达和视觉传感器,车侧暴露的雷达,无不在传递着下个时代的诱惑味道。Byton从建立之初就在为无人驾驶的时代做好了准备,在设计理念上也完全可以说领先了新势力同行者一个身位。

当然说到智能化的表现,不能不提Byton家族前脸的联接线(Connecting Lines)和智能表情(Smart Surface),在两款概念车里都有着重体现。尤其是联接线元素,已经是Byton品牌的标志性icon,三组交叉分别代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

在概念车里,这套智能表情面板上的联接线会有顺序的亮起,并能变换颜色来传递情绪。仔细看成本真不高,但是性价比真的高,有种内敛的高级感。其实对比起那个让人过目不忘的49英寸共享大屏内饰,Byton的设计师在外饰设计上反倒是简洁而克制的,更在乎以苹果为首的那种消费电子品特有的圆润,并且极具“温度感”。比如在南京试制车间近距离看的白色M-Byte,给人一种“大白”式的被保护感,暖暖的。而在拉斯维加斯看到的灰色版本则更犀利如钢铁侠,但相同的是那种“被保护感”。(所以我偷偷和陈辰说:比起K-Byte我更喜欢M-Byte,因为更圆润更暖暖,啊呀你不要打我。)

除了前后脸,还有一个统一的设计元素是C柱上的镂空设计,被称为Gliding C-Pillar。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装饰,可以没有它,我们希望赋予它一些个性,增强识别度。另一方面,它会降低风阻,我们希望我们的装饰件或者设计是有功能的,不只是为了造型而造型。”

(并没有特别合适的图片来显示,推荐直接去看展车,是个很有趣的代表性细节)

聊到简洁、智能,我们避不开Tesla Model 3这个另一个简洁而智能的极致:

Tesla Model 3内饰 Tesla Model 3内饰

陈辰坦言:“Model 3是在之前Model S和Model X基础上做了更多的减法,内饰更干净,留出了更多空间来给消费者。这与Byton的理念是相似的——空间和时间新的体验。我们两个公司做的产品,更多的是未来的移动空间,而不仅仅是一辆电动车,电动不电动只是一种能源方式。”

Byton M-Byte概念车的共享屏 Byton M-Byte概念车的共享屏

而比起Tesla的极简,陈辰提到Byton还有一个撒手锏:产品最大的突破点是技术平台背后的软件世界。这部分只向外透露了一小部分,所以Byton也喜欢管大屏叫做Digital Window(数字窗口),透过窗口能看到那边的数字世界是什么样子——正是Byton产品最大的突破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期待后期逐步的披露。

至于陈辰如何理解“简约”,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中国传世的山水画,水墨山水之间有大量的留白,而你如果去细看画上那一位蓑笠翁或是翠鸟,意向准确而细节丰富——这便是简约的境界。

我还直言不讳的问起他Byton第一款车M-Byte做成SUV,是不是因为在中国SUV能比MPV多买好几万?他哈哈一笑特认真的说我们这不是SUV,是SIV(下一代智能终端)。而且真正的SUV就是威利斯、牧马人、路虎卫士那种,现在的SUV大都是都市CUV——以轿车底盘为设计平台开发、但造型类似SUV的产品。说到Byton M-Byte概念车,内饰空间是和SUV比较类似的,头部空间、横向空间大一些,坐姿高、视野好,比较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所以尺寸上确实接近SUV的姿态。最后他还特实诚的结了个尾:“不过现在应该不会有人拿电动车去越野吧对不对?车底盘还有电池呢。”

去年我去慕尼黑Byton工作室探班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在评选K-Byte的最终方案,当然当时还没有K-Byte这个名字,我也完全没有看到方案。所以最后的问题聊起了Byton中国上海设计中心和德国慕尼黑设计中心的分工:

首先,两边设计中心的沟通非常频繁,德国团队也会经常来中国,了解中国市场,尤其是展车的前期设计阶段。现在数字建模主要在上海,而展车制作主要在慕尼黑,

第一款M-Byte概念车在2016年就开始设计(那时候还没有成立中国设计中心),M-Byte到现在是造型设计已经基本冻结的状态,大部分是慕尼黑团队的作品,后期在中国设计室负责质量控制、和生产团队的对接、供应商沟通及设计确认。以保证设计理念、设计效果、设计语言和品质能够比较好地呈现出来。可以说80%是慕尼黑团队,20%是中国团队完成。

当然在德国的设计中心里面也有中国的设计师,有趣的是M-Byte的前脸设计方案就来自一位中国设计师,而且非常年轻(也很帅,嘿嘿)。

到了第二款概念车K-Byte,就主要是陈辰带领的中国设计团队的作品了,现在还在前期的设计阶段。Benoit的想法是Byton未来的产品都会在中国开始起步,统一面向国际市场。

至于明年SOP的最终量产版M-Byte会和现在的M-Byte概念车有什么不同?陈辰表示会保留80%~85%的设计细节,但会根据中、美、欧的安全法规和制造工艺做细微的调整。比如灯到时候肯定会罩上灯罩,前Bumper也会针对行人保护、碰撞等安全法规做调整。

最后还是得提一句大屏挡不挡视线这个被问起了N遍的问题:我的体验是反正坐在副驾是一切OK,视野和坐姿都挺好。陈辰说起为了大屏的放置,特地和工程团队联手,重新调整了空调系统的布置,也就是说大屏并非向上延伸,而是向下延展了:

“无论是做一辆新能源车还是做一辆传统车,我们都需要注意安全性。比如我们看路况的视觉角度,我们把整个空调系统放在防火墙前面,这样的话才能允许有一个比较高的屏幕。整个屏幕其实是往下走的,没有往上走。我们对传统车的感受是它的IT是在中间,加一个小小的屏,差不多是倒T形的。但是按照这种布局,这个屏幕再往上就会挡住视野,所以要放大屏的话,主要结构是要往下走或者往前走。车内体验很重要,所以我们把整个结构做了一个重新设计,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视野,所以我们把视线以下的结构重新布置。”

最后,在陈辰的10s画车视频里结束这篇文章吧:)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新车资讯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669关注 | 26作品
+ 关注
有拉力赛照的摄影师,清华汽车系毕业的工科女,在大扭腰的Columbia U混了个Master,每天在为环游世界的梦想努力~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1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