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只有你在TA的身边,从各个角度仔细端详一阵子,才会感叹,眼前的这台全新Z4,真的是实车要漂亮过照片太多了。
凡是一款新车的亮相,往往我们都会通过照片来看造型、比例、姿态、光影、细节等等,但其实很多设计,必须看到实车,才能真切理解设计师的用意。比如Z4这前保险杠的设计,两侧空气帘的黑色部分,其实在上部向车辆内侧折叠,从后面穿过红色环绕的下部中央进风口侧面部分。听起来很拗口,说白了,就是黑色部分是穿插在红色部分后面的。实车看非常立体,而且很有设计感。
尺寸增大,同时尽可能往两端拉伸的全新双肾,设计感同样很强。不过,以个人拙见,全黑的效果有点儿太不起眼了。要是能够增加星星点点的哑光或者铈金属装饰,绝对会更加精致抢眼。不过,这样的材质和设计,应该会出现在MPA车型上才是。
而TA后45度的美,绝对是迷人的。跑车,最考验设计师的其实就是车尾,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被看到的都是车尾。尤其是Z4和8系这样性能出众的BMW跑车,超过对手的瞬间太快,展示给对手的只有性感的屁股了。
Z4性能如何?肯定差不了。因为马力调高了,sDrive30i车型如今已经达到了255马力,而M40i车型将达到382马力,要知道这可是有史以来马力最大的Z4了。全新高精度燃油喷射技术,使得燃油喷射压力达到了350bar,与M5相媲美,简直是太可怕了。
同时Z4还采用了全新的前后避震,针对Roadster这种车型进行了全新设计。前悬架依然是BMW特色的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并且采用铝材的副支臂,降低簧下质量,提高车身响应,同时提供更精准的转向特性。而后桥则是第一次在Roadster车型上采用五连杆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最好地将运动性和舒适性实现完美的平衡。
还提供了M运动型悬架,电子可调的减震,可以根据驾驶模式自动调节阻尼,同时结合车身高度10mm的降低,更好地提升操控性能,提供更犀利的驾驶感受。另外M的主动差速锁,通过自动调节减少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无论是漂移还是出弯都更加地游刃有余。
不过要说全新Z4最值得一提的设计,也是很多人问我的问题:为什么用软顶?个人见解:硬顶看似实用,但却是以牺牲行李箱空间为代价的。很多人认为硬顶敞篷的结构可以提高车身结构强度,其实并不绝对,即便是软顶,BMW的工程师们也不会忽略在车身本体结构上的加强。
而软顶的好处则显而易见,占用空间小,实用性特别高。而且软顶能够减少车顶的重量,降低车辆的重心。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是什么?如果你开过硬顶敞篷的车型,就会切身感受到,开篷和关篷的状态,车子的动态表现完全不同。而软顶,打开或合上,对车辆操控的影响是极为细微的。而且软顶材质和技术的提高,肯定可以相对弥补以前噪音和保温的问题。所以其实可以预见的是,下一代4系敞篷也会是软顶无疑了。
当然说到操控,虽然我还没有开过全新Z4,但我相信TA一定会很了得的,因为上一代硬顶敞篷的Z4就已经相当惊艳了。那时候,我们还有Formula BMW宝马方程式的培训课程。我们带队肯定不能开方程式赛车,因为没法单手操作对讲机,同时向后视线也不够好。所以,那时候,我们的教练车都是Z4,带BMW方程式都是绰绰有余的。
车内,只说一个最特别的地方,全新的液晶仪表,居然有G值显示!这可以说是BMW的操作系统设计上又一个深得人心的亮点!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开一开Z4上赛道了!
最后,我原本想在这次车展,看看全新Z4的一个近亲:Toyota的Supra。这可是JDM里的当红炸子鸡,很多人心目中的神车。但关键是,这一代Supra,是与BMW Z4共享底盘的。所以它们之间到底有多少技术是共享的?全新Supra量产车,实车到底有多少跟Z4相近?可惜很遗憾,这次丰田展台,除了一大堆设计语言将我抛离几条街而让我摸不到头脑的车子。只有一台Supra的赛车版本,还玩儿一个Concept,完全无从比对。
所以,我们还是期望能尽快在国内开到全新Z4吧哈哈哈哈!
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出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