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也会过期?用到它时就晚了

汽车的安全性相信是消费者们在购车时最为关注的一项,影响一台汽车的安全性有很多因素,大体上被分为两大类:主动安全配置和被动安全配置,前者是目前越来越多见的ACC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等配置,由于科技含量较高,在经济型车辆上的普及率比较低。

后者被动安全配置是每一台都有的!主动安全配置的作用你可以理解为”预防发生碰撞“,而被动安全配置的作用则是”如果发生了碰撞更好的保护乘客“。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属”安全气囊“了!很多人买车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安全气囊这一项配置,匆匆扫了眼配置单,看见有安全气囊的选项便不再理会,根本没有关注下这辆车在哪些部位放置了气囊。

有多少具气囊才算安全?

总的来说一辆气囊装备相对齐全的汽车至少要有九个安全气囊!

分别是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安全气囊,这个相信大家都不容易忽视掉,在主驾驶方向盘和副驾驶正前方的中控台位置上都写有”AIRBAG“的字样,这里就是放置安全气囊的位置了。

主、副驾驶座的两具安全气囊目前除了微型小面车型以外,应当都是具备的,这是最最基本的气囊措施。接下来比较常见的配置就是前排的侧气囊,有心的朋友可以留意下前排座椅靠近肩部的位置也有一行”AIRBAG“的字样,位置在靠近车门的一侧即主驾驶位的左侧和副驾驶位的右侧位置,加上这个这台车就配备了四具安全气囊了。

高端一点或者厂家厚道一些的车企会在后排侧面位置也布局两具安全气囊,这就是后排侧气囊了。那剩下三具气囊在什么位置呢?分别是两具头部气帘,位置在两边车门的高处,一般在门顶的拉手位置一边各一具,该气帘是呈长条状,从前排头部一直延伸至后排头部位置,为的是在侧面发生碰撞时更好的保护好乘客的头部。

最后一具就是膝部气囊了,这具气囊在豪华品牌特别是进口版本车型上较为常见,普通品牌方面,丰田和大众比较多有这个配置,有些车型只有主驾驶位膝部气囊,有些副驾驶位也同样具备,目的是为了在前方碰撞发生后保护好前排乘客的腿部位置,防止因为挤压腿部空间而造成损伤。

安全气囊最早是由赫特里克于1953年8月提出来的,并以”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名称申请了专利。据调查数据显示,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汽车安全气囊需要保养吗?

那么如此重要的安全气囊就不需要保养了吗?买完车之后就不需要去管它了吗?这就牵扯到”汽车安全气囊“的寿命问题了,到底多久时间它会失效?

关于这个话题众说纷纭,各大车企说法都不一但所言年限范围基本上在10~15年之间,算是符合”汽车安全气囊“和整车同寿命了,可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近年来的各种事件让我们严重怀疑汽车生产标准已严重缺失,甚至即便有标准也没人真正去执行,整车方面福特车型的下摆臂因使用质量不过关的钢材频频发生断轴事件,中保研测试下的东本思域车型竟然在侧面碰撞下B柱发生扭曲断裂,而回到气囊本身,高田气囊就是一个最好例子,因气囊发生器的金属零件弹飞,发生过驾驶员割喉事件。在这样一种充满不信任的大环境下,我们真能相信气囊的寿命可以做到与整车同寿吗?

既然不信那么我们只能在平时的用车生活中自己关注了,首先是车龄问题,平均每行驶1~2万公里后去4S店或者大型品牌连锁维修保养时,对车辆的安全气囊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安全气囊指示灯长亮则表示出现故障,必须做好彻底的检测,需要的话应该及时更换,保证安全。

然后平时我们每次开车也可以检查气囊的工作状况,车辆启动时都会有一个OBD自检过程,其中就包括了气囊系统检测,仪表盘中的气囊标示应当自车辆启动后的6~8秒内熄灭,如果常亮或者是闪烁那就说明气囊系统产生问题了,此时最好去4S店进行维修和彻底的检查了。

为何气囊没有弹出?

相信也有不少朋友在新闻中看到过汽车发生碰撞了安全气囊却未弹出的事件吧?气囊为何没有弹出这里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可能是气囊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气囊系统相关电子控制单元失灵导致的问题,需要彻底检查后方能知晓。



但有一种情况原因是很明确的,就是套了座椅套的车型在侧面发生碰撞时侧气囊没有弹出。很多人在买车之后或因织物不上档次,或因想保护好原车皮质都去选择给汽车座椅再套了一层座椅套,这会埋下很深的安全隐患。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很多都是采用分级引爆的方式,根据气囊传感器接收到的车辆碰撞情况发出引爆指令,气囊第一次引爆的效果大约是40%的气体容积量,所能达到的威力不大,不足以破开你缝制的座椅套,所以无法进行下一级的引爆,自然在外部看来这侧气囊就没有弹开,所以这里严重不推荐给带有侧气囊的车型包裹座椅套!

安全气囊是车辆发生碰撞后跟人体最直接接触的,对它足够的重视就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用车攻略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939关注 | 2499作品
+ 关注
用汽车的视角勾搭一切。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