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汽车市场前瞻新技术盘点丨报告研究

威尔森2018年汽车市场前瞻新技术盘点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深入剖析了2018年汽车市场在新能源、传统动力总成、智能网联、汽车安全、制造工艺材料方面的前瞻技术发展状况,并对未来汽车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018年各种新型汽车技术层出不穷,无论是传统的动力总成系统,新能源相关研发、智能网联还是新工艺材料设计方面的技术创新都不胜枚举。其中,电池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最为突出。

就电池技术而言,研发重点在于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以及对现有电池结构的优化。其中,对于新材料的研发远比优化现有结构更具发展潜力,但研发难度较大,进程相对缓慢,研发周期长,所以现在的研发力量主要侧重于对现有电池结构的优化,直到未来氢能源的普及。

智能网联技术方面,人机交互以及自动驾驶车载传感器的研发难点主要在于工作原理、算法编写和硬件制造方面,而对于车联网、自动驾驶技术,除了上述的三个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信息交流速率的问题,即5G技术。目前,5G技术仍没有在产品应用上得到较大的实际性突破,一定程度上阻碍车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2018年的技术创新较多在于智能灯光系统、雷达、车载芯片等零部件方面,整体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体系的发展进程还是相对缓慢。

新能源技术

2018年,在新能源技术领域中电池相关的技术是最多的,尽管电机、新型燃料也有新技术诞生,但新能源电池技术依然是主流。

在新能源的大趋势下,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掘,新型电池的原理技术层出不穷。但大部分的“黑科技”都来自于国外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大学等组织,相比之下,国内的电池公司似乎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扩大产能上,以满足市场需求,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这样一来,或将逐步失去行业主动权,对未来长期的发展不利。

截至目前,在众多新能源电池中,锂电池因其单体电压高、质量轻、能量密度大、寿命长等特点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就现阶段而言,着力于锂电池结构优化、电极材料研究以发掘锂电池的最大潜力是发展新能源电池的有效途径。

放眼未来,氢能源将会凭借热值高、来源广、可再生、无污染等优点成为能源界的翘楚。相信氢能源的发展将在未来带来一场全新的能源革命。

双极性电池,从结构优化上提升能量密度

戴姆勒、蒂森克虏伯汽车系统工程公司、德国IAV公司和弗劳恩霍夫陶瓷技术和系统研究所正合作一项名为EMBATT-goes-FAB的项目,该项目旨在研发基于锂离子技术的电动汽车双极电池,此类电池可让电动汽车的最高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

宝马、保时捷联合推出大功率快速充电站,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长

据外媒报道,宝马和保时捷合作研发了一个充电站,目前正在德国作为实验充电站运营,据说该充电站可在3分钟之内将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恢复100公里,而且可在15分钟内为电动车充满80%的电量(特斯拉需要30分钟)。

传统动力总成技术

发动机技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当前更多的是对零部件的优化设计,如火花塞的点火方式、压缩比可变技术、气门的独立控制等,但这些更倾向于是对当前发动机优良性能的“锦上添花”,投入产出比相对不高。

很多国家都已经公布了禁售燃油车计划,传统内燃机终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电动化系统,其中尤以氢燃料电池作为最终能源形式的呼声最高。相比起花费大量力气去发挥传统发动机的极限性能,积极研发如何将氢能源技术更快落地则更为重要。

可变压缩比技术,日产独辟蹊径优化发动机性能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萨博、标致等厂家就曾展示过拥有可变压缩比技术的发动机,但由于各种因素最终没能走向量产。而日产的VC-Turbo技术从1998年正式立项,历时20多年,日产的工程师团队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将可变压缩比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尽数突破并最终完成量产,成为世界首创。

智能网联技术

2018年,智能驾驶技术还是一如既往的火热,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无论是车企、零部件供应商还是科技公司均积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发,以在未来汽车市场占据有利的地位。在未来,智能驾驶、车联网以及人机交互将会集成在一起,共同打造智能汽车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自动驾驶作为未来汽车的终极目标,其获得车企、零部件供应商与科技公司的持续热捧。当前研发的ADAS技术、传感器技术、导航技术及智能芯片技术在未来都将联合起来共同打造自动驾驶汽车。

人机交互技术的全面提升将会带给消费者全新的驾乘体验,行车更安全,乘坐更舒适,生活更便捷。

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车企既是一次新的机遇,也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传统车企不仅需要进行新技术的研发,还需要保证汽车的生产质量,并不像科技公司能够专注于技术的研发,为了保障在未来汽车行业的话语权,如何均衡技术研发和生产质量管控将会是车企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L4级别自动停车技术,自动驾驶新突破

据外媒报道,STEER公司打造了首款完全自动驾驶停车技术方案,旨在使常规车辆转变为无人驾驶车辆。STEER的首款技术应用是4级自动驾驶及网络安全停车方案,驾驶员到达目的地后只需离开即可,车辆将自行驶入指定停车位停靠。

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为行车安全增添保障

Affectiva正与国内领先的车企、一级供应商及技术供应方合作新一代多模态驾驶员状态监控及舱内情绪感知技术。未来,该公司计划与Nuance展开合作,双方希望通过该合作,将Nuance的Dragon Drive套件与Affectiva的创新技术结合,提供增强版汽车助理。若计划一切顺利,新技术将能了解驾驶员及乘客的认知与情感状态。

汽车安全技术

在汽车安全技术中,事故发生时对乘员的保护形式基本都是通过安全带、安全气囊等设备来实现,前瞻性技术主要是对气囊的布置位置、开启方式进行设计优化,以增强保护范围和力度。对于主动安全性,则更多是通过结构部件的改进增强行车稳定性以及对车辆、驾驶员的实时监测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各种气囊、气帘和安全带等装置仅能在汽车事故发生过程中为乘员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才是根本。因此,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重心不单只是“保护”,还要做到“预防”,通过先进技术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意义重大。

在交通事故中,因驾驶员不规范或违规操作而引发的占比较大,研究驾驶员监测技术将成为短期内的一个重点,驾驶员作为控制车辆的核心,规范驾驶员的操作会使行车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双级点爆”气囊,为乘员安全多一层保护

“双级点爆”安全气囊并非是最近才诞生的技术,少数豪华品牌车型此前就已经装备此配置。近些年由于技术不断成熟,很多被动安全配置已经成为众多车型的标配,相信“双级点爆”安全气囊在不久的将来也将逐渐搭载于普通车型上。

丰田推新型传感器系统,可避免因误踩踏板而造成交通事故

当地时间12月5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推出一款基于传感器的设备,可防止老款丰田普锐斯和丰田Aqua系列车型因踏板操作错误而引发交通事故

造工艺材料技术

2018年,制造工艺材料技术在新型材料和新颖设计两个领域的新技术数量最多,在节能减排作为大趋势、消费者愈来愈追求个性化的背景下,新材料和新设计的应用能有效吸引消费者,获得更多的青睐。工艺和制造领域相关技术占比相对较低,或因目前对新型材料的研究并未十分充分,仍未能正式投入量产使用。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工艺和制造相关技术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

“钢琴烤漆”,材料界腾空而出的“黑马”

巴斯夫(BASF)日前发布一款全新的特种聚酰胺Ultramid® Deep Gloss,将半结晶态聚酰胺的耐化学性与非结晶塑料的高光泽度和景深结合,特别适合需要高光泽度、高耐受性的汽车内饰零部件,且无需额外的喷涂步骤。

未来汽车技术趋势展望

一直以来自动驾驶和AI技术始终是各大企业的研发热点,未来,汽车市场或还将迎来智能座舱以及5G技术的喷发。

目前,无论是传统车企、零部件供应商还是科技公司都在积极推出各自的智能座舱概念产品。并且,产品愈趋个性化,在保证基础功能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安全性、乘坐舒适性以及娱乐性等方面,以打造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019年被外界称为5G技术的应用元年,5G技术在未来很有可能将占据“C位”。很多企业已经声称要在年内发布5G产品,手机产品首当其冲,若手机能成功应用5G技术,那么汽车行业对5G技术的应用也将不再遥遥无期。届时自动驾驶、车联网技术的研发进程将会大大加速,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飞跃式的发展。

而2019年初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带来的一系列汽车“黑科技”,也将为未来汽车行业前瞻技术发展拉开全新序幕。


以上内容为节选,完整版报告涵盖2018年汽车市场更丰富的前瞻新技术分析,如感兴趣,可咨询威尔森微信公众号:威尔森汽车数据咨询(ways-data)。

本文作者系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更多汽车行业研究,请查询威尔森微信公众号:威尔森汽车数据咨询(ways-data)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126关注 | 239作品
+ 关注
威尔森市场分析师
Ta的内容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